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企业家创业、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面对这样良好的创业环境与创新环境,企业家需要不断地增强创新意识,保持创新的热情,提高创新的技能,完善创新的制度,要注意学习新的技术,跟踪新的变化,研究新的问题,适应新的形势,要加快推进企业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竞争的新优势,取得更快更好的新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开展维权、自立工作,要与加强企业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企业法制建设是做好维权自立工作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我们对维权的认识恐怕也需要不断地深化和更新,首先我们不仅要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而且也要维护职工和出资人的合法权益,不仅要维护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法人财产权,也要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对外信誉,不仅要适应在国内的竞争中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更重要的要适应在国际的竞争中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今年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要做的有以下九项工作。
第一是加快组建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再用半年多点的时间完成省、市地这两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组建工作,初步建立全国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第二是抓紧制定与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法规体系。最近全国人大已经决定正式启动国有资产法的起草工作。
第三项工作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除军工生产等少数企业以外,其他国有的大型企业,包括我们特大型的国有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股份制的改革。
第四项工作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与责,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最近全国人大会同国务院启动了几项非常重要的法律立法程序,比如国有资产法、公司法、破产法、科技进步法、融资租赁法等等。在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今年我们要进行建立董事会的试点。
第五项工作,完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统计评价、企业负责人奖惩、任期考核、财务监督等方面的制度。推进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起步工作。
第六项工作是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抓紧研究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第七项工作是加快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分离企业办社会的重点要解决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办社会的问题。
第八项工作是切实做好企业关闭破产,重点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军工、煤炭等行业,力争再用四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国有企业由政策性的关闭破产向依法破产的过渡。
第九项是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进一步探索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改进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建立和完善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新机制,继续探索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推进具有时代气息和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谁能分享中国的机会
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产业和企业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并不能由中国企业所独享。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的企业能不能分享、能在多大程度上分享这些有利条件。
中国企业的机会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中少数几个最大的赢家之一。加入WTO是中国为争取更多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而主动实施的重大战略。这表明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即由通过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竞争对手拒之于国门之外,立足国内积累、扶持本国企业,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转向开放市场,减少壁垒,引入竞争,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以本国企业为支撑,同时争取更多利用国际资源加快经济发展。
中国改革发展20多年,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具备了产业和企业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1.新一轮以开放促改革的局面已经形成,市场作用明显增强。通过改革,将进一步突破发展瓶颈,克服体制性障碍,加速市场化转轨进程。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面临调整,优胜劣汰进一步强化,旧体制遗留问题突显。
2.世界最多人口的潜在市场逐步变为现实市场,使中国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阶段。持续增长的经济环境为企业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会,在多变的国际经济格局中,中国经济增长以内需为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3.以国际分工为背景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有较强的生产技术基础,较完善的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既有廉价的高技术人力资源,又有相对素质较好、数量上无限供给、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大军。以这些明显的比较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外资进入和境外投资,实现产业转移,有力地推动中国产业和企业以国际分工为背景的结构优化和企业重组,这将使我们获得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4.政府关注的重点转向创造有效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交通、能源、电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可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市场准入将进一步放开,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所有制歧视将进一步消除,市场环境的法制化、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提高,民营企业以灵活的机制将获得更快的发展。
5.企业国际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企业可以享受WTO成员国企业同等权益。政府可以通过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企业可以利用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保护自己;与此同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已拥有法定权利,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国际化。在那些国际化程度高的产业,弱势企业面临严峻挑战;而在传统体制下政府保护程度越高的产业和企业受到的冲击越大。
谁能抓住机会
这些有利条件为造就企业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哪个企业能更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基础和条件,它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近年来跨国公司迫不及待地大举进入中国,它们不仅投资生产,而且组织研发、设立采购中心和区域总部,目的是抢先利用中国的发展优势。“到中国去,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的成果!”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日本时代》杂志的一篇文章说,“一个公司能否在这个新世界上兴旺起来,要取决于它能否利用中国的优势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竞争的胜利者将是那些能充分结合中国的竞争力击败自己对手的那些公司。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之初,就在利用中国优势壮大自己方面有周密的准备。几年后,绝大多数企业不仅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而且确实由于在中国业务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它们的国际竞争力。
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壮大企业竞争力的有利条件,是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辉煌成果。有利的发展环境可以造就有竞争力的企业。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并不由中国企业独享。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的企业能不能分享、能在多大程度上分享这些有利条件,在这方面我们确实面临严峻的挑战。
例如,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有较好基本素质、数量上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又是中国的一大优势。目前各国大公司纷纷投资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抢先分享这一优势。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是外国公司和民营企业充分利用中国人力资源优势迅速提高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很多中国企业不仅不能分享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反而被员工问题拖累,使相当一些企业陷入困境。很多企业在遇到困难和风险时,不能以劳动力结构重组为前提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本结构,从而获得新的发展动力,相反使企业的结构性矛盾不断积累,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一状况如果不能尽快改变,即便目前状况尚好的企业,其前景也令人忧虑。在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时,政府再给它们吃偏饭是不必要的,但为它们创造平等竞争条件,包括建立职工可流动机制,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中国企业能否充分利用改革发展的优势提高竞争力,还是一个需要下大功夫才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妨碍中国企业更多地分享我们自己国家改革发展的优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总体而言,加速结构调整、转换经营机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绕不过去、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在结构调整和机制转换两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企业就不能更多地分享我们自己国家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
市场经济就是创新经济,包括企业创新和金融创新。经验表明,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及其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
近年,我国出口商品普遍遭遇了新的“海外出口三道槛”:海外市场壁垒,汇率变动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