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文胜 包德贵
阿帕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国定
3月19日,资深工程师廖龙华前往宁波阿帕奇机械有限公司报到,成为研发部的新成员。与原单位相比,他的薪资有所降低,但廖龙华说,他非常认同“阿帕奇”的企业文化,相信企业发展了也不会亏待他。
“阿帕奇”董事长罗国定认为,一家成功的企业必须拥有两大流水线:一条是生产产品的流水线,另一条是生产人才的流水线,两者缺一不可。“企业的成功绝不是生产产品的成功,而应当是生产人才的成功。”
近年来,这家公司打破常规“选才”,搭建平台“用才”,多措并举“留才”,力求生产出合乎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
选才:朋友圈“圈”人事半功倍
罗国定认为,选才是企业与被选者互动的过程。企业可以选择人才,人才同样能选择企业。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两难:只是简单交谈,企业不太了解应聘者;而求职者也不了解企业文化,未来能否认同也存在变数。
最近五年,“阿帕奇”基本上不去人力资源市场设摊招人。罗国定说:“设一个摊位,贴一张招聘简章,求职者时不时会递上简历。我们没有‘火眼金睛’,不可能马上看出一个人是否适合某个岗位。有时候,企业为了一个岗位的人才往往要赶好几场招聘会,招聘效率很低。”
“阿帕奇”主要让全体员工当“伯乐”来网罗人才,鼓励老员工介绍新员工。前年,企业出台制度,让老员工推荐更多适合企业的人才。新员工上岗若干时间后,老员工将获得奖励600元~3000元。而且,新员工获得晋升后,介绍人还会获得相应的奖励。罗国定说,老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对拟推荐的新员工往往会介绍企业文化,有意向来上班的往往是认同的,这样,被推荐的人往往比较“精准”。
去年,装配车间的巡检员杨逍,推荐了3名贵州老乡到公司就业。后来,他拿到了3000元奖金,这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工资,去领奖金时相当开心。
办公室主任崔妮娜表示,全员揽才这项政策,企业一年投入也只有几万元钱,但效果却不错。
近年,微信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阿帕奇”也尝试用微信朋友圈“圈人”。
公司鼓励员工通过各自微信平台传播一些管理常识、企业文化活动等内容,通过朋友圈不停地转发,让更多的“粉丝”参与讨论或予以关注。同时,不定期发布一些招聘信息,吸引一些志同道合的管理人才加盟。
罗国定率先垂范。从去年8月起,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来一杯“早咖啡”励志,发一条管理心得方面的微信。每条微信发出后,就会有粉丝回复、跟帖,与他的观点进行碰撞。目前,他的微信朋友圈已有1000余名粉丝。“这其中有不少潜在应聘人员。刚加盟的廖工就是在微信圈上与我认识的,经过深入交流,就来我们公司上班了。”
3月2日,是企业节后复工第一天,当天有50余人前来应聘。求职人员中有一半以上是通过微信上关注“阿帕奇”获得信息的。罗国定说:“在面试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求职者非常了解我们的企业文化。这样一入职,很快会融入企业。”
用才:挑战新目标激发潜能
企业招进了人才后,该公司搭建平台,有针对性进行培养。这几年,“阿帕奇”每年花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资金有30多万元。企业牵手专业培训机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努力提高员工的“技术当量”。目前,企业95%以上的管理人员都是企业内部培养后提拔的。
来自江西南昌的涂怀渤仅有初中学历,2007年前进厂时,不会用电脑、不会看图纸,只是一名一线工人。经过不断学习和企业培养,不到三年时间,他已升任生产部经理。说起成长之路,小涂心存感激:“公司不仅免费送我们去学习,还鼓励我们大胆创新。”去年,小涂带领技术人员,把一款取暖器的固定开关改成可调节开关,一笔3万台取暖器的订单省下成本20万元。
如何进一步激发员工潜能呢?
2013年年初,罗国定推出了新举措,率先与外贸市场部经理签订了“挑战书”:如果当年销售能完成3000万元,企业奖励经理6万元;如完不成,经理倒贴企业3万元。
经过销售团队一年努力,挑战目标果然实现了!罗国定说:“签订‘挑战书’,从某种程度上是在倒逼员工。”
去年,企业把签订“挑战书”扩大到技术、研发、采购等部门。到年底,销售额比前年翻了一番!
采购部经理黄智明说:“当初签‘挑战书’有顾虑,想想市场部他们已经做到了,自己通过努力也应该能够做到。更重要的是,签订了‘挑战书’后,工作劲头更足了。”
今年,公司又向销售1亿元目标发起挑战。完成目标,奖励金额从6万元提到8万元,而且,超额完成的另外奖励苹果手机等。
黄智明说,他今年更关注供应商按时交货速度,决不能因为采购原因而拖出货的后腿。“手头的苹果手机用了已有几年,期待着年底能有一部新苹果手机。”
研发部经理黄华说,他签下的“挑战书”中明确,今年开发不少于9款新产品。他也化压力为动力,今年春节没回老家,一心扑在工作上。目前,两款新产品已造出了样机。
留才:关爱很“任性”产生“共振”
在罗国定看来,企业能留住员工,在于平时不是把员工当作工人,而是像兄弟姐妹一样。多年来,“阿帕奇”建立了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
他认为,员工认同企业文化,能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发挥出其他管理制度所无法比拟的激励力量。
平时,企业严格根据国家规定为员工缴纳“五金”,工作餐免费提供,员工住宿等方面都有补贴,还设立了开发奖、忠诚奖、新人奖、总经理特别奖等多个奖项。
企业成立之初就设立了慈善基金,每年拿出数万元用于资助那些身患疾病、遭遇意外或生活困难的员工,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每年年底评出优秀员工后,企业把他们的父母接到公司来参加联欢晚会,不能到现场的则不远千里逐一上门慰问。“每年的企业联欢晚会上,都是上一届优秀员工给下一届优秀员工颁奖,这已形成一种制度,就像接力棒一样一年一年传下去。”罗国定说。
每年春节,罗国定驱车到员工家中拜年也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如今,“阿帕奇”5年以上的老员工占到50%以上,其中,中层管理干部占到70%。
3月5月,年仅30岁的杨锦成正式升任副总经理助理,而他到“阿帕奇”工作还不到半年。去年9月10日,他加盟“阿帕奇”,成为净化器事业部的仓库主管。入职后,他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了仓储效率。他说:“年前领导找我谈话,准备提拔我时,感到很意外。”自中专毕业10年来,小杨曾在广东等地5家企业务工,相比之下,他认为“阿帕奇”的企业文化更加人性化。他表示,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今后将长期干下去。
春节前,该公司斥资70多万元对5套公寓楼进行了装修,仍然免费提供给员工居住。黄智明刚搬进,他说:“房子已经6年了,原先是白坯,如今铺上地板,空调、冰箱、油烟机等家电一应俱全。老板关心我们,让这个家更温馨。”
企业投之以桃,员工也报之以李。刚刚被提拔为采购员的李海红说:“企业效益好了,我们的福利待遇也会更好。”
采访中,罗国定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年,企业突然接到一批大订单,资金一时难以周转。不少中层干部商量后与其他员工一起凑齐了100多万元,准备借给公司。“当时,我激动地流下泪水,我没开口向他们借钱,这个钱不能向他们要,企业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但大家主动关心企业的发展,让我非常感动。”
他表示,企业搭建了员工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何愁“才”源不会滚滚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