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华为企业文化探秘

企业报道  2015-03-17 17:01:47 阅读:
核心提示:在华为,上上下下的人都记得任正非曾经反复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 罗络

任正非

任正非

  最近网络上流传华为首席管理科学家黄卫伟的一篇文章,解读了华为的企业文化之道:华为引入西方企业的实践经验,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但,这仅局限于企业运营。在指导思想上,华为不吃西方那套。

  恭恭敬敬西方“取经”

  华为创立初期,就注重内部管理改进。1998年,华为与IBM展开合作,完善了从产品到市场的流程管理,这是它由电信设备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标志。同年8月,华为还与IBM启动“IT策略与规划”项目,包括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财务四统一等8个项目。2007年开始,华为聘用埃森哲启动了CRM(客户关系管理),加强从“机会到订单,到现金”的流程管理。2008年,华为与埃森哲对CRM体系进行重新梳理,打通从“机会到合同,再到现金”的全新流程,提升了公司的运作效率。

  任正非1988年2万元创办华为,到2014年公司营收超过2870亿元,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首席管理科学家黄卫伟认为,这得益于公司恭恭敬敬向西方公司学管理。

  华为引入西方企业的实践经验,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挣脱束缚灵活作战

  但,这仅局限于企业运营。在指导思想上,华为不吃西方那套。华为也与海尔不同,海尔用管理理论指导企业运作,华为则用思想推动公司前进。今天,华为的管理思想,仍然基于任正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而来,很杂,很泛。有时候,任正非的一篇内部讲话,就是华为的指导方针。

  任正非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华为也没有高大上的系统的管理思想。但恰恰,这正是华为的厉害之处——不囿于一隅,及时更新。企业在运行过程一旦出现偏差,任正非就会及时予以纠正;管理层一旦飘飘然,任正非就会及时浇冷水,让他们冷静。过去两年,任正非对华为消费者业务和企业业务指导较多。

  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因为它们在按固定的理论指行事,一旦出现新的问题,而旧有理论又无法解决,企业就陷入一筹莫展的困境,甚至偏离航道。华为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作战更灵活。

  诠释中国传统文化

  在思想上,华为一直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华为的影响,远胜过西方管理思想对华为的影响。比如“利出一孔”(管子:利出于一孔,其国无敌)。任正非还是一个“学毛标兵”,华为早期业务开展从经济落后、环境恶劣的第三世界国家开始,慢慢向欧美发达国家渗透,与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颇为相似;任正非的“让一线直接呼唤炮火”,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去决策,消化了毛泽东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任正非呼喊冬天,时刻警告华为人艰苦奋斗的文化不能丢,提醒务必保持戒骄戒躁。

  作为华为教父,把任正非的每次内部讲话、每篇文章集结起来,就是一部管理巨著。《华为的冬天》、《一江春水向东流》、《北国之春》、《天道酬勤 幸福不会从天降》等文章极具影响力。看任正非的文章,很容易被他“洗脑”。今天,华为手机业务的顺利开展,相当程度上受益于任正非的“洗脑”——很多“花粉”,其实都是任正非的粉丝。

  如果非要说一以贯之的华为文化,“狼性文化”还是最为恰当的概括。任正非说,企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

  华为是中国企业“狼性文化”的缔造者,但华为内部很反感这个词。记者在跟华为管理层和品牌部人士接触的过程,发现他们不喜欢“狼性文化”这几个字眼。在华为看来,企业需要狼性,但“狼性文化”带有负面意义。

  今天,华为早已告别生涩,内部管理更为规范,不再是“青纱帐里出来的土八路”,变身为一家技术驱动性现代企业,其价值主张也发生了变化,开始重视产业链的构建,与人为友。任正非曾对企业业务的管理层说,华为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分享,不要破坏行业价值。

  “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任正非的这句话是对华为企业文化最好的总结。

更多专题
2015智慧表谁称霸?

在智慧表市场快速扩张下,如何挑选适合的智慧表令人头痛。以下整理穿戴装置网站wareable.com、科技网站Enga...

聚焦想现代管理制度转型的典范

所谓“国营”,一是那时还没有“民营”,二是不“国营”连“订货会”都进不了场,不是国家定点企业就卖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