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杜术林 夏明毅 本报记者 王建蓉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记者就重庆两江新区的发展和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与内陆开放、中新合作项目等相关问题及推进情况,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党工委副书记汤宗伟,现将访谈主要内容整理辑录如下。
记者:据了解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支持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将是重庆人大代表团的重要议案之一,请问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上,两江新区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未来的目标有哪些?对重庆乃至西部省市又具有哪些意义?
汤宗伟:国务院赋予两江新区“两基地两中心一门户”的五大定位,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重庆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两江新区是重要的支撑,将扮演领头羊、顶梁柱、发展引擎的作用。两江新区未来的目标是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
重庆“三个三合一”的开放特征集中体现在两江新区,全市水陆空三个交通枢纽、三个国家一类口岸中的两个(航空口岸,水运口岸)、三个保税区中的两个(空港保税区、水港保税区)在两江新区。从大通道来看,渝新欧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在两江新区实现连接;从大通关来看,长江经济带12个海关实现了“一体化”通关;从大平台来看,两江新区方圆20公里的半径内,聚集了重庆最重要的空、水、铁、公等交通枢纽,以及保税、金融、会展、物流、信息等重大开放功能平台。
由此一是开辟内陆开放的国际通道。“一江两翼三大洋”将成为新的丝绸之路,新的茶马古道、新的黄金水道——运行已两年多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连接内陆与欧洲,直达大西洋;长江黄金水道贯穿东中西部,连接上海与重庆两大直辖市,直达太平洋;借道贵州、云南、广西达东盟和东南亚,渝昆快速铁路通道将通过东南亚国家直达印度洋,从而连接起西南中心的重庆与南亚、东南亚。二是打造内陆开放的国际平台。五大功能平台开始释放效应,逐渐发挥改革、开放、创新的先锋作用,推动两江新区成为重庆建设“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的主战场,以实现开发平台功能大幅增强,保税物流功能日益完善,融核心功能有新支撑,会展功能有新突破,信息汇聚能力有效增强发展目标。三是打造内陆开放的产业支撑。两江新区主动迎接国际产业转移之势,“整合全球要素、重构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产业聚集度大大提高。比如新区传统的汽车工业,正形成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外资品牌,关键零部件配套商的集群发展格局。四是构建内陆开放的政策环境。以开放促改革,推进两江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促进了城乡一体发展,降低了入驻企业的社会成本,成为新区招商引资的法宝。并在土地、财税、金融、行政审批等方面大力推进,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取得了积极进展。
记者:依托两江新区建设内陆首个自由贸易园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去年两会,您对建设内陆自贸区比较关心,今年两会是否会持续关注该问题?另外您还对哪些问题比较关注?
汤宗伟:今年,将会继续关注内陆自贸区的建设问题。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连接点和内陆开放高地,依托两江新区建设内陆首个自由贸易园区,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遥相呼应,将大大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开放,我们在努力争取的同时,也将坚决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不等不靠,抓住自由贸易的实质,大力推进内陆开放。
自贸区建设的实质,就是不断地扩大开放,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一流发展环境和制度环境,大力促进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构建开放型的经济体系。从两江新区乃至重庆的内陆开放实践来看,一是口岸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空港、保税港为核心的“港口、口岸、保税”两个“三合一”的开放口岸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并依托渝新欧等国际贸易通道的拓展和政策创新,大大推动了重庆参与国际贸易的深度和广度。二是积极深化改革,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提速。开展了外商投资审批便利化改革,减少行政部门对企业自主行为的微观审批,使外商投资企业准入资质和审批流程进一步缩减,一批世界级的企业纷至沓来。除了云计算和电子信息领域,在汽车、装备制造、低空飞机、医药和金融、物流等重点产业都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重庆去年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两江新区连续4年进出口增长近70%,与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的探索和内陆开放实践是密切相关的。
围绕夯实内陆开放功能,两江新区将继续做好深化落实新版内陆开放“1+10”工作任务;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最大程度发挥渝新欧铁路大通道优势;完善开放平台和政策体系建设,并加强金融业服务开放经济能力;依托江北嘴金融中心,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金融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大要素市场建设,在推动航运交易所等做大做强等方面积极开拓前进等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这一领域的发展目标。
记者:重庆市政府今年工作报告提及与新加坡的合作,在重庆的对外交流中显得比较突出。请问与新加坡企业的合作目前进展如何?新加坡在两江新区的投资情况如何?
汤宗伟:中新两国政府间第三个合作项目以“现代互联互通与现代服务”为主题,在中国西部地区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互联互通枢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成立了市长挂帅的专门班子,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国家有关部委也极为重视,对重庆及两江新区多项工作给予高度认可和支持。今年2月初新中联合考察组经实地考察后,对重庆近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化开放平台的快速构建、城市建设的新风貌表示钦佩,尤其是对重庆提出的中新合作思路、方向、模式、具体项目表示了高度契合。新加坡航空、物流、云计算、地产开发、规划设计、电子信息等相关企业在联合考察组来访前后分多批次到重庆实地考察,对重庆的投资环境、合作的投资思路、项目的投资价值等给予了高度认可,透露出强烈的投资合作意向。
自2011年到2014年底,重庆两江新区累计到位新加坡外资4.8亿美元,实际注册新加坡企业19家,主要涉及金融、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建筑、制造业等领域。目前,新加坡在重庆投资企业已达212家,已经成为重庆第二大外资来源地。
记者: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今后面临的重大课题和难题,想必也是站在改革和发展前列的重庆两江新区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要在“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彰显作为,谋求更好的发展,两江新区有何具体的规划和改革举措?
汤宗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是重庆两江新区新阶段实现新发展的战略新机遇和新使命。并由此形成了两江新区着力培育对外开放核心功能,整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造内陆资源配置新节点;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三中心一基地”,发挥龙头引领作用,辐射带动重庆及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发展规划。
按照两江新区发展规划,将进一步完善对内对外大通道,建立、完善立体化、复合型的国际物流体系,扩大沿江地区与欧洲、中亚的货物贸易,建设内陆地区国际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创新国际贸易模式,抢占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贸易发展机遇,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数据处理及服务、离岸贸易等为重点,打造内陆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广泛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以科技研发转化服务加快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抢占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带动内陆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以推进涉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搭建国内产业、资本、人才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要实现立足长远的发展目标,两江新区将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的思维推进开发建设。将依托空港、水港、铁路三大口岸,畅通向东向西开放通道,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有机联系。深化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关检合作 ,推进“单一窗口”试点,建设“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通关机制。打造内陆口岸高地,推动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功能由铁路向水港、空港延伸,完成进境肉类、水果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电子口岸合作,与沿海、沿边及长江沿线口岸共建数据平台,进一步扩大“属地申报、属地放行”通关适用范围,探索多式联运便捷通关,实现更大范围的大通关合作和无纸化电子通关。
建立健全制造、研发、销售、物流、结算五大中心功能体系,建设升级版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获国务院批准全国首批开展的贸易多元化试点,将探索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率先实现加工制造和商贸服务两种功能、两种税制的叠加。将引进市场主体,拓展集散分拨、委内加工、保税物流等业务。最大限度减小内陆地区物流制约,通过上中下游产业链集聚,整机企业+零部件企业集聚,打造一批具备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坚持以人为本开发模式,保障、维护、实现好失地农民利益,按照“一改六好”标准建设新型安置房,大幅提升安置房的品质,有效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妥善解决“40、50”农转城人员的就地就业。建设一批功能各异、主题鲜明的城市组团,年均新增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万。
同时深化新区行政体制改革,全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高效率的发展环境。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将重庆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在两江新区、北部新区的分支机构共三大职能、五个分局整合为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建设两江政务中心和网上行政审批大厅,开展“一窗受理、一站式”集中审批服务,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办事环节。企业注册登记时间已从70个工作日缩短至两个工作日,大部分企业提交资料当天就能获取“三证一章”。2014年两江新区新设市场主体8234户,注册资本超10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70%。两江新区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三年超过30亿美元,区内世界500强企业区已由成立之初的58家增加到127家。今后我们将围绕新常态的新形势,着眼于国家和重庆市发展的大局,更加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两江新区的改革和发展。
在智慧表市场快速扩张下,如何挑选适合的智慧表令人头痛。以下整理穿戴装置网站wareable.com、科技网站Enga...
所谓“国营”,一是那时还没有“民营”,二是不“国营”连“订货会”都进不了场,不是国家定点企业就卖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