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中年,再谈理想似乎是不合时宜的。理想似乎是我10岁的小女儿做作文的题目,或者是我18岁的、今年高考的侄子应该考虑的事情。
但我恰恰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相信,一个人了解另外一个人最便捷的方式是问他曾经拥有过和现在还怀有什么样的理想。
我的理想很简单:就是做老师。
24年前,当我被国家教委送到德国学企业管理时,我的想法是赶快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再回到北大当老师,教授自己所学的东西。
后来我发现,管理学科不是在学校学习就能掌握的。如果你想教好管理,你必须拥有这方面的经验。“经理=经验+理论”。所以我加入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两家公司:德意志银行和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在罗兰·贝格,我从一名普通的咨询顾问成长为中国区总经理。
理想就像一颗种子,即使你不用心呵护它,它也一样要生根、发芽、长大。6年前的一天,我回到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来:离开待遇很好的外企,成立自己的培训公司,做老师。和20多年前相比,我这时的理想更准确了一些:做中国中小企业的管理启蒙老师。
6年时间里,我似乎离实现理想近了许多:易中公司不仅在全国各地积累了10万个客户,我也创作了为中小企业培训用的专门课程:《有效管理者的八大工具》、《企业成功的八大原则》、《营销久赢的八大方法》。一些国内的媒体称我为“中小企业教练”,一些国外的媒体说我是中国的“管理大师”。
但我的理想依然是做老师。
做像孔夫子那样的老师。
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一批人、一代人、几代人。
教人从善,教人诚信,教人用善良的方式取得财富,教人有效率地管理,教人在经商的路上少走弯路,快速地成长。
如果一生这么走过,我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我的中国的和外国的老师,我的学术上和实践中的老师(我的客户)应该会给我打及格分的。
“大家问我最多的问题是:这个社会上充满了欺骗、不信任。你为什么敢把自己的产品寄给素不相识的人,让他‘四周免费试看’?我的答复是:因为我相信我的产品;因为我相信要想做生意必须有人先伸出友谊之手;因为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好人多过坏人。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我的经验是,中国人平均道德素质已经不比德国人差;经济发展了,我们的素质会更好。”
“不是我没有能力为他们服务,而是去为那些大企业做个性化的服务,会让我失去为千百万中小企业服务的时间和机会。500万做一个大项目自然有吸引力,但3000万个渴望学习和成长的中小企业谁来管呢?”
“我经常给自己的员工讲,我们在做一件慈善事业。表面上看我们今天在帮助10万个左右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实际上——假设每个企业有200名员工——我们在帮助2000万人,让他们免去由老板错误决策、无效管理所带来的大量痛苦。”
“我虽然是‘德国制造’的博士,但我的追求却是让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企业家也能在两天内理解什么是管理。把高深的管理理论变成人人都能学习和利用的工具,这实际上是我人生的最大挑战。”
“做企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筛选好人的过程。当你找到了属于你的客户群,属于你的员工,属于你的供应商,和他们互信互利,和他们一起慢慢变老,这其实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情。”
“我的财富是我的忠诚的客户。我任何时候想花钱,都可以找他们要。”
“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是哪一家?是孔子的‘家族企业’。
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有2000多年的历史,能够如此常盛不衰。去曲阜看一下,你就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这家企业并没有太多的物质财富,但它却拥有丰富的思想,拥有至高无上的声誉,拥有历经千年而不贬值的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