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双鹤药业这个医药版块中的老牌绩优股经历了2003年的业绩大跳水和清朗事件的管理危机之后,经双鹤药业董事会严格选拔和考察后,李昕于2005年初走马上任双鹤药业总裁,并带领双鹤走上了“做大产品,做响品牌,做强企业”的征程。2007年6月,李昕获得了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和英国国际职业经理人协会共同颁发的国际高级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近年,就经理人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等问题,本报记者对李昕进行了专访。
记者:李总裁,您既是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老总,同时还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正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可以说是国企高级管理者中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代表,我们了解到您对国企经理人的职业化有着独到的见解,希望您能详细地谈一谈。
李昕:职业化是一个社会或一个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职业化的程度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其实,中国专业化人才的素质并不比美国的差,但中国人的职业化程度显得不够。这是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只靠一两个职业化的个人,真正需要的是营造职业化的环境。
记者:那么,您认为应该怎样营造这种职业化的环境呢?
李昕: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各行各业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职业化,其中又以企业经营者———经理人的职业化最为人们所关注。这对于形成经理人职业化的环境是一个有利的基础。但这种环境的最终形成必须要靠市场的力量。职业化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职业化是与市场化和国际化等概念相联系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市场化也就无所谓职业化。
记者:这确实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据我们所知,国家有关部门在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李昕:就目前而言,我国职业经理人的市场供求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经理人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还很难通过市场进行流动。从经理人的供给机制上来说,市场的供给方应该是职业经理人,市场的需求方应该是企业。但实际上,企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不仅控制了经理人的供给,也控制了组织对管理者的需求,既扮演了经理人供应者的角色,也充当了经理人需求者的角色。这种情况是由传统的干部管理制度决定的,是经理人职务化的典型反映。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还是由上级行政部门按照干部的标准来进行选拔和委任的。经理人失去了市场的主体地位,必须听命与政府的主管部门,其身份、地位、升迁等也主要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决定。这种机制决定了经理人的选拔、任命和考核标准是按照政府官员的标准,而不是按照市场的竞争需求来进行的。
记者:您对国有企业经理人使用了职务化这样一个概念,那么,职务化和职业化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吗?
李昕: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经理人往往作为一种具有专业技能的、独立的职业存在,而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下,人们对于经理人的定位往往是从职务的角度。管理者职务化倾向极大地破坏了劳动分工,使得市场无法建立一种针对经理人职业市场的考核、选拔和培训等制度。行政机制在企业中取代市场机制,占据了主导地位。管理者的职务化倾向使得政府的目标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上其他组织的共同目标。对于企业经理人来说,由于他的任命考核权力都是由上级政府管理部门掌握的,导致了经理人的目标必然要向政府部门的目标靠拢,这就产生了经理人角色的多重性,即身兼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官员的双重角色。正是职务化导致了经理人背离企业组织的获取利润、占领市场和产品创新的长期目标,过于注重短期行为和政治化目标,降低了追求长期发展的动力。一方面,由于“入仕”现象的存在,致使很多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大搞短期行为,拼人力、物力、投入。这样,虽然在自己的任期内创造了可圈可点的业绩,实现了职务的升迁,但是由于其掠夺性的经营方式和对企业资源的短期使用,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黑洞;另一种方面,由于经理人角色的职务化,即使企业经理人没有实现较好的经营业绩,按照通常的做法,他们还是可以调动到其它相同级别甚至更高级别的企业担任管理者。
记者:这就是说,要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彻底根除经理人职务化的土壤,以市场化来推进国企经理人的职业化?
李昕:发达国家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展已经表明,职业经理人通过企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促进了管理资源在市场中的自由流动,进而达到了职业管理者资源的市场最优配置。
管理者的职业化要求将管理者的管理权下放到组织本身,不能一会儿把一个政府官员任命为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会儿把企业经理人调动到政府部门担任官员,要同时割断非政府部门管理者向政府部门流动与政府管理者向企业流动的途径,从而使得职业经理人以效率作为首要管理目标而不是以政府部门的政治目标优先。
记者:在您看来,建设职业经理人市场在技术层面要解决哪些问题?
李昕:我认为,目前中国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必须考虑以下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建立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认证和选拔制度。职业经理人的认证和选拔制度的本质在于保证“人与工作岗位的匹配”,提高和确认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技能,保证特定的职业工作内容与职业资质的一致性。应当通过市场衡量和提高经理人的专业水平,确定职业经理人的薪酬待遇,稳定职业经理人队伍;二是建立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约束制度。要通过市场力量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约束,降低政府部门对企业管理者考核的难度,提高约束的有效性。另外,职业经理人不良的工作业绩对其之后的职业生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也会对职业经理人现在的工作产生很大的约束力。
记者:做为一个资深职业经理人,您对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前景有一个什么样的理想?
李昕:这个市场必须是全球化的。我们以前对职业经理人的国际化强调的不是很多。今天,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经理人市场也不例外。没有实现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事实上,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企业国内分支机构和国外分支机构也面临着如何协调的问题。由于各国文化和习惯的不一致,导致大型跨国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沟通出现了很多矛盾。经理人知识和能力的国际化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一种沟通和交流语言。如果企业内部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用完全不同的知识、理念思考问题,这个企业是无法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如果没有知识和能力的国际化,就很难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进行流动,也就很难真正实现职业化。
招商局集团公司(简称招商局)始创于1872年,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民族企业百年历程缩影”。...
初中毕业之后,周辞美顺利考上了中专。他可以安分地去求学,走上一条和今天迥异的道路。然而父亲怎么也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