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08年4月2日发布的“胡润慈善榜”上,86岁的余彭年以捐赠30亿元人民币再次蝉联“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称号。至此,他已连续3年问鼎“胡润慈善榜”之冠。
但是,对于这些荣誉和光环,余彭年则更喜欢别人称呼他为“光明特使”。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余彭年投身慈善事业已经20多个年头了。
2003年,他为了帮助中国贫困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而启动了“光明计划”,至今,光明行动已基本完成白内障手术10万多例,仅2007年就完成5万例。余彭年还把深圳别墅项目以及香港的物业管理公司也放入了慈善基金会,共价值10亿元。
2008年3月28日,“爱心传递,睦邻友好———彭年光明行”活动又开始启动,这将让更多的邻国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余彭年坚定地表示:“我们对白内障患者的救助不会停止。”
听从心灵召唤
余彭年被推向聚光灯下,是从“彭年光明行动”开始的那一刻。
2003年11月24日,“彭年光明行动”在人民大会堂启动,余彭年召开了一个隆重的签约仪式。就在这一刻,余彭年向外界郑重承诺,要为西藏、内蒙古、甘肃、湖南等9个省、市、自治区的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治疗。这一行动立刻成为当时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不仅给没钱治疗白内障的患者带来了希望,也开启了余彭年的慈善家生涯。
余彭年再次承诺:“我要用5亿元,分5年时间,免费治疗15万到20万白内障患者。”
这的确让人们感动,从心灵深处。
从2003年底开始,在青海、甘肃、西藏、内蒙古等许多省、市、自治区的大街小巷都响起了这样的广播:“父老乡亲,恢复光明不要钱,赶快去找彭立珊。”彭立珊是余彭年曾经用过的一个名字。
广播声日复一日地在大街小巷里回荡,但是,这段有些单调的广播声却改变了很多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的命运。
2004年底,湖南湘潭17岁的刘洋听到了这段广播后,他的家庭听到了希望。从出生,刘洋看到的世界就是一片矇眬,先天性白内障让小刘洋的视力几乎为零,甚至连走路都成了难事。小学四年级时,刘洋再也看不清书本上的字了,不得不辍学回家。不幸的是,弟弟刘鹏思也是一个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想着两个孩子一出生就成了残障儿童,刘洋的妈妈只能默默流泪。她很内疚,她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原来刘洋的妈妈自小就患上白内障和青光眼,更让她无奈的是,一个白内障手术费用高达4000多元。对于一个靠种地来勉强维持生计的家庭来说,治病是很难以实现的愿望。
正当他们绝望的时候,刘洋听到广播。几天后,他被接到了长沙湘雅二院进行了白内障手术。而得知刘洋的家人也是白内障患者后,余彭年派专人找到刘洋的家人,希望手术能让他们一家都从模糊的世界中走出来。
余彭年说:“农村里边的白内障患者多数是贫困的,需要好几千元动一个手术是很难很难的,如果拖下去会一天比一天严重。”
截止到2004年底,仅仅1年时间,彭年光明行动医疗队就行程80万公里,让湖南、西藏、甘肃、内蒙古4省区5000多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而在5年后的今天,光明行动已基本完成白内障手术10万多例,仅2007年就完成5万例。
观察慈善排行榜上的慈善富翁,记者发现,企业家们大多都把善款投向教育、救灾、社会救济这些领域。而余彭年则把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彭年光明行动医疗队。余彭年这样说出他的想法:“我有自己的原因,我本身也得过白内障,我亲身体会过白内障患者的痛苦,我知道他们的希望是什么。那是多么美好的希望。”
几年前,余彭年也患上了白内障,当时看着报纸上的字一点一点地变模糊,到了后来,连人走到跟前他都看不清。“这种无助的感觉让我至今难忘。”回忆当年,余彭年仍心有余悸:“失去光明是非常难过的,眼睛比任何一个器官都重要,没有光明的痛苦一言难尽。”
当时的余彭年已经坐拥几十亿资产,但是他觉得,这样的痛苦是任何东西都弥补不了的。“我觉得就是失去了一切。”想想当时的感觉,余彭年仍深有感触。
现在,跟人交谈时,余彭年会不时地用手揉揉眼睛,这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动作,也许因为这个,会时常让他想到那些还在被白内障困扰却又无钱医治的人们。
余彭年说:“我决定帮助这些白内障病人,而且全部免费,还是全国性的、长久性的,包括他们看病来往的交通费用、住宿费、检查费以及买保险。为什么保险也要买,确保发生意外时使病人有更好的保障,无后顾之忧。”
慈善路不那么平坦
余彭年的善举可以追溯到1982年。
当年,余彭年第一次回湖南老家,看到老家状况很艰苦。
“我真的是心里很难过”。于是,他捐献数千万元在家乡涟源市兴建立珊学校、处理污水的立珊水坝、彭立珊救护中心等等。
“当时我在湖南捐款,但是并没有在湖南开展生意,就是怕别人误解我的动机,认为我在湖南捐款是为了赚钱,我就是要完全纯粹的行善事。”
2004年的衡阳大火,他捐赠20万元人民币;涟源发生旱灾,他又捐赠15万元人民币。除了对家乡的捐赠外,余彭年在香港、深圳的捐赠也不曾间断:1989年,深圳大火捐赠100万港币;1991年12月,向中小学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赠50万元;1994年,向深圳大学捐赠200万元;20年如一日,他每年去香港孤寡老人院派发红包,前后捐赠500万港元……
“行善是我的养生之道,但行善不容易,有好多烦心事,好辛苦。”余彭年曾经用一口浓厚的湖南口音对记者讲述着他的烦恼。
令余彭年如此感慨万千的是,自己捐出来的钱没有用到该用到的地方。1988年,余彭年曾在老家捐赠过10部当时最先进的进口三菱救护车,但最后发现,有一半被改装成了办公用车,车里的仪器设备都被清理出去,取而代之的是8个座椅。得知这个情况之后,余彭年要求收回这些车子,拿回来后又捐到自己的家乡。但没想到的是,仍是被政府用作办公车。而且,类似的事情不止发生过这一次。
提起这个来,余彭年仍略显无奈:“我的钱也是来之不易的,我本来就是打工仔出身,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不是暴发来的。”
在很多人眼中,余彭年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早年在上海拉过黄包车、摆过地摊,经历坎坷。1958年,他辗转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香港,语言不通,个人又没有任何背景,生活十分艰难。在艰苦的情况下,余彭年从勤杂工、清洁工和建筑工开始了空手打天下之路。他省吃俭用,一分分钱地积累。但他胆大心细,目光敏锐,又继承了父辈们的经商头脑,而且善于把握每一次机遇。这样在港经商的50年时间里,从一名勤杂工成为五星级酒店的老板,发展成为拥有几十亿资产的大企业家。他经营着酒店、写字楼、房地产并且资产遍布香港、台湾和海外。
余彭年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他创业的艰辛。“现在的打工者比我那时候好得多,他们有空调,到我的酒店打工很舒服,穿的吃的都好,我们那个时候一个面包一杯开水就是一餐了。”当时生活的艰难,余彭年仍然记忆犹新,“不努力的话就不能生存。”
余彭年的慈善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发现,在中国行善事好难。2000年,他耗资近20亿港币筹建了一座58层五星级酒店———彭年广场,准备把它产生的全部利润永久性捐出来,承诺70年不变。就此余彭年向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递交提案,提出自己的“爱心立法”构想。他只是想试图通过立法程序来保障彭年广场、彭年酒店及附属机构、物业、遗产等产权的捐献意愿。但因没有先例,此事一度被搁浅。余彭年曾为这件事伤透了心。
有了救护车当公车的前车之鉴,余彭年对慈善事业提高了防备,加强了警惕。“有人要我捐钱我不给,我的钱都会亲自发到人民的手里,每次捐款我都会亲自到场,看得见摸得着才放心。”2006年,余彭年再次向国家提出立法的要求,呼吁“保护我要捐献的慈善财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并且已经立了遗嘱,以确认自己财产完全用于慈善。
好事难做也要做
“好事难做、善门难开,我们做好事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不可想象的麻烦,甚至花钱、吃力不讨好。”余彭年说道:“别人会说为什么不拿钱去享受、环游世界,为什么要做好事,好事做不尽的啊。”
如今的余彭年坐拥30亿元身家,却没有坐享其成。余彭年说道:“宁可我助天下人,不愿天下人助我。”
当时,余彭年是彭年酒店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和9个部门的经理。不仅如此,他还要管理自己的其它产业。几乎每一件事他都要亲历亲为,连酒店写字楼改造的设计图,也是自己一笔一划的完成。已年过八旬的余彭年每天还在超负荷地工作,这让下属和员工们很担心:“他的工作要从早上7点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酒店事情多时,他要工作到4点多。”
余彭年的秘书说道:“酒店是他自己盖起来的,每件事他都要参与,有很多朋友都劝他不要这样子,太辛苦了。”
除了要打理自己的产业,余彭年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上。“我有5辆车,还有一套人马,我亲自指挥,我有信心。”余彭年自豪地说道。
2002年6月,余彭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向深圳市人大提交了财产捐赠意愿申请,他要求人大立法保护自己的彭年酒店及其它产业不被侵占、挪用、毁损,或者转让、抵押,而它们所有的利润全部用于社会福利事业。
余彭年在申请书中写到:“彭年酒店将来的利润所得全部用于慈善事业,这等于是一只母鸡,鸡仔是专做好事的,但一定要保留这只母鸡。所以我这个房子是不能变卖、不能抵押、不做任何其它用处,这是长期性的、永久性的。”
在这份申请书的最后,余彭年表示自己年龄已高,恳请人大尽快批复。同时,余彭年还专门注明,自己的财产、遗产永远不作为遗产由任何亲属继承。他的做法也最终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他下属曾向媒体表示:“大家都会全力地支持他(余彭年)的(慈善)事业。”
虽然这次请求最终被搁浅,但下定决心的余彭年没有就此罢休。2003年,余彭年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签署了一份慈善资产托管与监督合同,按照这份协议,银行将安全保管余彭年的慈善资产和监督慈善资产的使用。
对此,余彭年的老朋友说:“儿子、孙子你不同意也不行,他已经让银行托管了,他准备得非常充分。”
为了更专心地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从2004年1月1日起,余彭年将深圳彭年酒店的业务交由希尔顿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并为此每年向希尔顿支付1500万元。余彭年说自己年纪大了,一边经营酒店一边做慈善很辛苦。为了更专注地做善事,他辞去酒店董事长职务,成为一个专职慈善家。
余彭年,曾用名彭立珊,深圳彭年酒店原董事长。1928年出生,湖南娄底人。1958年,从上海去香港,两手空空打天下。经商50年,主要从事地产建筑、酒店业,最终从勤杂工成为五星级酒店董事长和著名慈善家。2004年,他辞去酒店董事长职务,成为一位专职慈善家。2005年,获“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第二名。2006、2007和2008年,连续3年登上“胡润慈善榜”第一名。
中铝公司的石破天惊之举在全球矿业市场上骤然掀起“中铝冲击波”。人们惊讶的不仅是因为中铝公司将中国企业...
安徽黄金工业像现在的金价一样涨声一片,产量、效益同创历史新高,昔日不景气的金矿也像变了个样,矿工们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