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新常态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企业报道  2015-02-06 18:36:11 阅读:
核心提示:我觉得“新常态”总的指导思想还应该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建立我们的新常态的经济。中国现阶段“新常态”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市场经济有三个成分的关系值得我们来研究。

  ■邓荣霖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我觉得“新常态”总的指导思想还应该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建立我们的新常态的经济。中国现阶段“新常态”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市场经济有三个成分的关系值得我们来研究。我们要建立“新常态”的经济,第一位的还是要分析什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里讲的消费者是广义的,生产者也可以作为消费者。比如制造业也要去买原料,对原料的厂家来说,工厂也是消费者,是生产型的消费者。我们现在一讲消费者都是居民的,生活资料的消费,其实生产资料的消费也是消费者。还有政府采购,政府要采购,它也是消费者。所以,“新常态”一定要把消费者摆在第一位。我们现在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它不仅是国内的需求,也是国际的需求,是开放的。消费者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所以要找到新的消费点。

  第二个成分是企业。这里的企业也是广义的,包括生产者,也包括提供各种各样供应品的企业。企业是基本,消费者是第一位的成分,所以现在“新常态”还是要研究供求关系,就是说要找到新的需求点。这个需求点在哪里呢?我们现在说制造业过剩,这是一个笼统概念,实际上我们高端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的是不足的。所以,我们要重视研发和创新。我们现在研发的能力与美国、日本、德国相比差距都很大。最重要的是我们制造业没有研发出价值链高端的产品。

  第三个成分是政府。政府是不可缺少的成分,所以“新常态”一定要回到体制上来,我们还是要推进体制改革和创新。现在中国整体上还是受体制束缚,体制束缚最重要的是上述三个成分关系没有处理好,我们仍然没有把消费者的需求摆在第一位。虽然这几年我们政府也进行了改革,减少一些审批,但总体来说,还是要加快体制改革,减少对企业的束缚,要引导创新消费者的研究。这三个成分的定位要搞清楚。所以,要建立新常态的经济,还是要深化体制改革。体制改革就是要研究这三个成分的关系,这里讲的是经济体制,当然如果再延伸到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那就多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我认为这三个成分的关系仍然是我们新常态经济条件下要研究的重点。这三个成分的定位要搞清楚。消费者是第一位成分,一切要满足消费者需求,包括国内的消费者和国际的消费者。我们要走向国际市场,企业是基本成分,因为它是供给者,提供消费者需求的供求经济。所以,企业要研究消费者。政府是不可缺少的成分,那么,政府要起什么作用呢?我认为政府要制定供求关系的规则,另外,要解决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去干预包办代替。政府也在改革,但是政府减少审批还是跟不上消费者需求,跟不上企业的要求。所以,下一步还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消费者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企业要解决什么问题?我认为企业最主要的是要有企业家,企业家是中国的希望,中国的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财富,提供供给,满足需求,这是最重要的。政府是提供保障,提供法律依据,总体的关系还是要搞清楚。所以,我觉得新常态,新成长,还是要深化体制改革,最主要就是处理好这三个成分的关系。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企业要解决什么问题?我认为企业仍然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总体来说企业要进行制度创新,仍然要坚持现代企业制度,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度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一,产权问题还是要解决。我们还是要提倡产权多样化,深化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要大力地发展民营企业,培育民营资本。国企到底怎么改,民营企业到底怎么发展,我们再做专题研究。但是从大的方面讲还是要深化产权改革,这个非常重要,提倡资本多元化,多样化,大力发展民营资本。

  第二,国有资本应该进行权责利的明确。企业还是要公司治理,就是组织变革,组织创新。企业也不要一会儿强调这个,一会儿强调那个,最主要尊重它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产权很复杂,但它是前提,然后还要进行组织变革,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最主要是明确股东、董事会、经理、高层管理者的权责利关系。我们现在还是问题很多,凡是出问题的,对企业来说组织要进行变革,公司治理要规范。

  第三,管理创新。这里面最重要就是战略管理,它和各种业务管理要协调。战略管理就是企业的定位,今天在座的有很多企业家,在这个新常态下企业的定位是什么一定要搞清楚,这里我就不能细讲,因为每个企业都不一样。管理创新非常重要的应该是制度创新,还有文化融合。现在企业研发新的产品,要对消费者负责。不管是排浪式也好,假冒伪劣也好,就欺骗消费者,所以要把消费者权益摆在第一位。我们觉得在这点上我们的企业跟德国的企业、美国的企业、日本的企业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我们的企业管理创新,如何真正对消费者负责,要有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融合我们既要集成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需要吸引现代的创新文化。我们现在仍然需要进行理念的创新,然后才能够对消费者负责,才能有产品创新。所以,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文化融合应该结合起来。制度是硬的,文化是软的。文化应该引导人善的一面,制度应该抑制人恶的一面。当然我们的口号很响亮,以人为本。但是我觉得中国经济发展也好,企业发展也好,对人还是没有研究透。所以,如何把人善的一面,创新的一面发挥出来,这就要文化融合,把一些恶性的一面,不利于经济发展,损害消费者一面,通过制度把它抑制住。否则,社会这么多问题怎么来回答,怎么来解决?我们要有一点新思维,才能有新常态,才能有新成长。所以我的看法,就是希望涌现出更多的新企业,要新思维才能有新常态,才能有新成长。     (完)

  (根据大会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更多专题
翱击长空的雄鹰

青岛开源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按市场化运作的公益性企业,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有效试点 分类推进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电力“主辅分离”、“主多分离”改革已成为电力企业面临的一项非常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