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汉亚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研究员
经济发展有利的因素和促进因素有五个方面:
一个,还是我们国家的经济还处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历史时期。我们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的中期,我们有大量建设要建设,我们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所以应该是经济会保持比较快的发展。我们这一年经济下滑,实际上(是)中央调控造成的。从2010年以后,大量的控制货币(政策)造成了整个经济的下滑。实际上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经济可能还在9—10%之间还要发展五六年。这应该说是我们处于高速阶段,中央采取调控让市场降低,进入新常态对经济是有好处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还处于高速增长阶段,7%也是很高速。刚才那个教授讲,3.5%美国就觉得很高了,但是我们7%。
第二个,中央和各级政府都非常在意经济发展。虽然我们新常态之后说不以经济GDP为总目标,但是我们还是保7。去年国务院各种会议大概每周一次的会议上都要提到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方面(国务院)还是很在意的,地方政府也还是很在意的。所以说只要有机会还是想办法,至少它不让经济掉下来,要保持平稳发展。
第三,今年是我们十二五最后一年。这个不论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宏伟的计划,因为你看那么多项目,那么多投资。刚才教授讲了发改委去年到今年又批了很多项目,其实那些项目都在十二五项目里。实际上现在发改委批的项目比过去是多一些,主要是到最后十二五规划结束还没完成的,也应该是必须要完成的。所以大家知道,完成规划,比如说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完成基本建成高速铁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但是由于刘志军事件以后,高速铁路网到现在没有基本建成——去年投资,原来预计只有4000亿,后来国家增到6000亿,但是今年能不能建成很难说。所以接下来十二五的完成,无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是(在起)一种促进作用。
第四,我们改革的红利应该开始呈现。我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那么多改革项目,在去年和前年进行了很大改革。就以国家发改委为例,这两年主要在两个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方面是减少审批。大家知道,2013和2014年出来的政府核准项目,(其中)2013年核准项目目录就是把原来核准项目目录60%都下放到地方或者是从核准改成备案。2014年又出个(文件),在2013年的基础上又下降了40%。这样的话你要看发改委一共减少了76%的审批项目。像第一次就把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很大(一部分)给地方政府自己决策。现在全国33个地方城市在建轨道交通。第二次核准把2014年说2013年需要核准的项目,比如钢铁、水泥、发电厂(发电厂除了核电、热电之外)都下放了,这些都靠市场力量。本来2013年觉得它们过剩,现在觉得过剩的话,企业从效率出发,不会是越过剩还剩。所以相信企业,所以干脆就不核准了,只要备案就可以了。这样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像钢铁赚钱可以上,不赚就不要上了。
另一方面,鼓励民营投资。刚才程路副主席也提了很多,但是确实这两年在民营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像过去的2005年、2010年分别出了两个36条,去年又出了39条,鼓励民营投资,包括搞一些混合所有制、PPP,等等。另外在民营发债方面有放松,现在发改委把这个下放到地方政府,中小企业的债由地方政府审批,相对来讲它们发债比较好;另外对小微企业税收,征税起点提高;另外就是说鼓励它们创业。现在这两年我们经济下滑,大家看,就业还是更坚挺,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小微企业发展。从世界各个发达国家来看,它们大企业是搞高精尖,就业全靠中小企业。因为大企业越投入,技术越高,越节省劳动力。所以这些方面的创业所造成我们这几年,虽然经济下滑,投资整体增长也不是太快,但是就业有很好的保证。应该说这方面对民营企业应该有一定作用。
第五,今年我们的经济形势,就是居民收入比去年应该说有很大的提高。实际上(从)去年来讲,二十多个城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平均提高200(元)以上。城市今年补发了,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从去年1月1号开始补工资,涨工资,在今年春节以前也应该到位——应该说收入有很大提高。另外,国家给低保人员,刚才说退休人员,各方面都增加了100—200(元)的(补贴)。当然农村老年人也增加(了),(应该)是几十块钱。农民在去年还提高了粮食收购价,小麦、水稻等等;国家的种田补贴也增加了。所以整体来讲去年大家看,人均收入说是超过了GDP增长,8—10左右,所以应该说这对消费是个好消息。但是只是一个方面——从收入方面来讲。
也有五个不利因素:第一个,我们制造业全面过剩。我们这些年快速发展,刚才贾康讲也是排浪式消费,所以企业不断地(生产),什么产品赚钱就上什么,上着上着到了所有产品都过剩,除了石油这些资源性产品,其他产品都过剩。这个问题也是困扰着我们。这几年我们在制造业上投资,原来占的比重占了30%以上,这两年已经下滑到28%、29%了,就是说制造业投资是比较差劲,就是没有新的增长点。没有新的增长点,企业就不投资。
第二个,今年经济发展(反映在资金上),可能还是钱紧的问题:钱比较紧张。一个是企业收入——去年企业的盈利水平只达到百分之三点几——前几年都是十以上,所以企业钱少了。地方政府来讲,房地产不景气,很多政府就靠房地产财政,房地产财政土地卖不出去,也是下降。当然一会儿我会讲到房地产两极分化,大城市——北京的房子出让土地价格还在上升,上个月还有地王。从整体来讲房地产是下降趋势,政府出让土地也是下降趋势,价格和数量都下降。更主要的是信贷缺钱。我们在2007年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时候,准备金率是17.5%,现在是20%还高。稳健的货币政策,到目前为止很多经济学家都提出,现在经济这样发展,就是资金紧缺——信贷资金不够。刚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也说了,民营不多,国有企业也不是那么充裕。如果资金继续制造这种紧张的话,对于我们来说,经济发展和投资还是不利的。因为即使现在稍微宽松,但是企业资本金不足,新项目也很难做,又何况制造业全面过剩。
第三方面即刚才提到的房地产两极分化。销售量和开工量都是在下降。当然,北上广这些城市还有上升趋势,其他绝大多数都不行。所以整体上,房地产投资在前些年占全社会投资20%左右,去年只增长10.1%左右,全社会投资增长今年可能下降到18%左右,这样的话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第四方面,消费缺乏新热点。刚才贾康说排浪式消费,现在消费没有新的点,去年和前年都是网购,今年是否有新的东西网上走,现在看不出来。现在我们整个消费品,工业品的制造业创新不能说没有,但是相对不足。咱们很少能赶上美国苹果手机,我们很多产业都没有这种能力。所以说消费没有新热点。
第五方面,我们经济进入下滑渠道。2010年10%以上出现下滑,然后9%,7.7%到7.4%。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有明显下滑,无论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各个方面都下滑,但是它也包括7.3%,最后主要包括的是7.4%。今年还是会下滑。我们中国的经济总体,要提速会费很大的力气。所以说如果今年不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我们的经济发展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今年来讲,我们一直认为,经济发展如何,能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还看国家调控政策。这些年我们国家的调控政策很多,确实很有效,无论微调还是大调,特别是2008年以后——实际上2003年大家看得特别明显。但是今年怎么样,现在中央可能还是在看。据说,3月份把今年目标定在了7%左右了。这有回旋的余地,但是我认为如果要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就是应该把减速变成匀速,实际上就是说要把资金供给面提高一些,准备金率适当下调1—2个百分点,我们才能保持7%左右,否则还是下滑趋势。
下面,讲讲投资问题。投资现在还是快速建设,但是我们很快基础设施就会差不多了。本来我们预计到十三五中期我们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一条河上只能建三个水电站,第四个建不成。网络也是,网络无限的密集,十三五中期基础设施比重就会下降,所以那个时期主要靠制造业的发展。所以这一段新常态保持7%左右,我们预计也就到2020年,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本差不多,因为基础设施会更完善,没有地方修它了。当然城市地铁,城镇化除外。但是相对来讲大的能源、铁路没有大的需求的话,这个也很难发展。在那个时期我们认为,投资重点或者热点我们归纳为几个方面——因为实际上每个都有具体的产品:
第一个,各类产品的创新投资。就是新兴产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这个应该说投资发展快,也是未来经济保持一定增长。因为产品,老百姓的消费在不断升级,(就)需要更好的产品,就(需)要产品升级换代。包括我们这几年的手机。由于苹果还有咱们的小米(手机)等的带动,三年之内可能不换手机的人很少。我看很多年轻人苹果5、6、来一个换一个。其实我们各行各业,包括我们钢铁,大家说钢铁过剩,但是我们的特种钢,很多不锈钢还要从韩国、日本,甚至从欧洲进口,说明什么?说明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所以国家提出创新,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这几年创新有进步,但是很多体制问题造成我们创新不足,不管怎么说要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要让企业在未来赚钱,你比别人早更新换代,你就获得额外的利润。
第二个,服务业建设。现在无论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需求是不断发展的。因为现在衣食住行用这些硬件消费服务,大家都已经基本满足了,人们需要更多的服务,无论家庭服务还是出行服务,这些方面应该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服务业重点发展的是创意文化产业,还有一个是生活服务业,城市的老年人(增多),儿童很多,(就需要很多老年设施及服务,)包括幼儿园。现在学校、卫生(医疗)这些(配套设施),应该说这两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建设,基本上不太缺——有些经济学家还说我们医疗、卫生水平低。水平低是低(了些),但是比过去强多了。但是我们养老,包括家庭保姆什么的这些都是很差的,这些方面的投资少,但是(这些方面可以)安置的就业人员(却很)多,对社会老百姓的生活是很至关重要的。
第三,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建设。我们现在环境确实堪忧,所以这方面要大量投入。一方面我们要投入一些新的环保设施,同时已有的环境污染要大量投资(去治理)。现在的滇池、淮河都投入上千亿资金去(治理),但是现在还没有达到有效。我们查阅资料,像英国1969年的伦敦雾(霾)(严重),那时候雾(霾),水里没有鱼,没有草。从7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中期,1994年我们去(伦敦),(伦敦的)水基本清了,雾(霾)基本没有了;再往后的话也有鱼和水草了。(伦敦)大概(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建设。所以我们很多城市污染不比伦敦差,所以我们也要大量建设。
第四,新能源开发。大家知道我们新能源紧张,我们去年进口石油三亿多(吨),但是这个东西不能老进口,我们自己产量只有2亿吨,所以这些方面还是鼓励大家开发新能源。这方面特别是海底新能源也是大家所关注的。
第五,产业调整和弥补折旧生产能力的建设。这也是更新换代,因为基础设施到一定一时候要换。
最后,国家发展所涉及的产业链。像去年、前年鼓励信息消费,互联网消费一下子大量上涨。现在鼓励开展海洋行业——我们海洋利用率很低,只有养殖,个别的也开始海底原油采集等等。但是我们海洋能源等等这些方面,有很多东西都要开展,所以我建议很多企业,你要觉得没有找到投资点可以到那边找。以上是个人意见,不对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根据大会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