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彭水:创新机制“精准扶贫”惠及千万家

企业报道  2015-01-30 20:53:39 阅读:
核心提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最让人们关注是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之路。

  ——访重庆市人大代表、中共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

  ■ 娄红淑 张先元 重庆报道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最让人们关注是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之路。

  作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武陵山连片特困片区重要板块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贫困发生率较高、贫困面较广、贫困程度较深。近年来,彭水县深入实施产业、教育、设施、生态、创业、社会“六大精准扶贫工程”,努力打造武陵山扶贫开发示范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此,笔者专访了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

●重庆市人大代表、中共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调研彭水新城

●重庆市人大代表、中共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调研彭水新城

  “六个精准到户模式”破解难题

  采访中,钱建超透露,在与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彭水县委、县政府提早谋划、务实推进,坚持以加速落实22件城乡民生实事和孙政才书记交办的“六件大事”为重点,探索实施扶贫开发对象识别、分类指导、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结对帮扶、监督管理“六个精准到户”,着力破解“六大难题”:一是破解“上学难”。投入4.3亿元建设城乡教育设施项目,出台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全面免除高中和中职学费,确保了各阶段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二是破解“看病难”。按三甲标准建设的县人民医院正式投用,县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竣工投用,引进卫生专技人员126人,投资1.1亿元更新医疗设备,医疗卫生软硬件得到同步提升。三是破解“出行难”。完成交通投资18亿元,争取市交委各类补助资金超4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建行政村通畅和撤并村通达工程突破1000公里、创历史之最。四是破解“饮水难”。完成水利投资12.5亿元,争取市级以上水利建设补助资金5.5亿元,提前完成山坪塘建设三年目标任务,解决8.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8.3万人饮水水源问题。五是破解“就业难”。对贫困农户在帮扶就业、招录政策、技能培训、支持创业上给予重点倾斜,打造“一园二街三村”孵化基地,新培育各类市场主体3774户,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市控制目标。六是破解“居住难”。加快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建立贫困人口搬迁“四优先”机制,落实贫困人口搬迁差异化补助政策和扶贫产业配套政策,建设集中安置点48个、完成搬迁2万余人,2200余名低收入群众入住廉租房,全年减少贫困人口2.4万人。

  把准“三农”脉搏推进扶贫开发

  农业兴百业才兴,农村稳社会才稳,农民富全民才富。

  钱建超表示,彭水县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彭水县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来认识和推进,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全力攻坚。

  钱建超告诉记者,彭水县委、县政府重点围绕“烟、芋、薯、畜、林”五大主导产业,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在继续支持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加大对烤烟、薯业、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每个贫困村扶持发展1—2个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每个贫困农户发展1个新特种养项目,成功创建全国烤烟基地标准化示范县,成功召开全国丘陵山区甘薯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龙头企业、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各类专业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实行专业化管理、规模化种养、集约化经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凸显产业扶贫作用。

  “面对新形势,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常态,综合分析和判断,彭水县扶贫开发面临着诸多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钱建超表示,“全县上下将把握大势、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合力攻坚,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更多专题
温暖的阳光使者

10多年间,程翠英带领天普团队,以稳健的速度将企业发展成为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同时拥有太阳能光电、地源...

绽放在乌干达的辉煌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熏然而谁又能想到,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