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企业家访谈>> 正文

陈芳酿造人生

企业报道  2015-01-27 09:53:14 阅读:
核心提示:在一个博客里,笔者看到这样的文字:“酒庄广发英雄帖,请来各路好汉,可惜天公不作美,当天下午下起了大雨,然而从场地到策划一切一切都可以说是完美的。

  2007年8月28日,山西太谷,雨。这一天的太古出现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因为他们都收到了山西怡园酒庄10周年庆典的邀请帖。在一个博客里,笔者看到这样的文字:“酒庄广发英雄帖,请来各路好汉,可惜天公不作美,当天下午下起了大雨,然而从场地到策划一切一切都可以说是完美的。”

  完美,这是那天的怡园酒庄带给来宾的印象。这完美包括怡园的景色以及来自北京凯莱饭店整个厨房和西餐厅的服务团队所奉上的美食,当然,更在于怡园的美酒。这一晚,酒庄呈上自己最好的酒,执行董事撂下话:“只要你喝得下,多少都随你!”这是怡园的气魄,也是美酒的魅力。

  作为国内惟一一家由家族拥有的葡萄酒酒庄,山西怡园酒庄是国内首家专业生产高档葡萄酒的庄园式葡萄酒厂。经过10年耕耘,如今从香港的半岛酒店、香格里拉到德国汉堡的大西洋饭店,已到处飘扬起怡园系列珍藏葡萄酒的酒香,怡园也成为葡萄酒家族中为数不多的“MADEINCHINA”高档品牌的标志。

  就这样,在山西的黄土高坡上,苍茫粗犷的内陆景色中因加入了葡萄美酒的动人光辉而变得那么与众不同。在当天的庆典上,有一个女性的身影,她的与众不同吸引着来宾的目光,在怡园酒庄,她是当之无愧的焦点和中心,她就是怡园酒庄的CEO———陈芳。

  这位28岁的年轻女士,在加入怡园酒庄之前,曾经在赫赫有名的高盛公司就职。身为怡园酒庄创始人陈进强的长女,从香港白领转变为山西的酒庄总裁,一路走来,除了延续父亲的理想,更是一种自身命运的优雅转折。

  2002年,陈芳来到怡园之后,全程负责管理怡园葡萄酒生产与经营,包括葡萄的栽种与培育、葡萄酒的酿制与灌装、产品的销售与市场推广以及怡园酒庄的财务管理与整体战略制定。对她而言,这5年的时光,她既酿造了美酒,也酿造了美好的生活。

  对父亲充满敬仰

  “我父亲很传统,他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国家。”陈芳说起父亲的时候,眼神里充满敬仰。

  父亲,在陈芳的生命里是一个航标。对于她来说,来到酒庄,纯粹是跟随着父亲的脚步。父亲陈进强祖籍福建,祖辈都是著名的印尼华侨,外祖父是大名鼎鼎的爱国华侨王源兴。如今,陈进强的产业遍及内地。

  20世纪60年代中期,陈进强从印度尼西亚回国,在北京上过中学、在内蒙古插过队,后来又在太原理工学院上过大学。1975年,陈进强大学毕业后,赴香港定居。30多年之后,陈进强又回到当年上学的地方做起了铁矿和焦炭生意。出于对山西环境恶化的担忧,他萌生了在山西开辟葡萄酒庄的想法,终于在1997年他达成了这个心愿。

  陈进强在做矿产生意期间认识了法国朋友詹威尔。詹威尔是个葡萄酒爱好者,不仅教他品酒,还带他去法国酒庄参观。1996年的一个夜晚,两个谈兴很浓的好朋友撞击出在中国做酒的灵感。说干就干,为了选择产地,东西半球之间他们做了多少次飞行谁也记不清了。出于对山西这片土地的热爱,陈进强最终请法国葡萄酒专家在山西进行考察,选定了太谷县的这片土地。在法国朋友的介绍下,陈进强遇到了法国有名的酿酒师GerardColin(高林),高林考察完怡园所处的环境、气候、土壤和农民等各项条件后,表现出极大兴趣,提出和陈进强不谋而合的想法:“酿出世界一流好酒!”

  陈进强在怡园酒的生产和营销上均借鉴了国外葡萄酒庄园的模式,走高端直销路线。为了提升酒的品质,他先后从意大利、法国、美国、德国等引进国际先进的酿酒设备,特聘法国、澳大利亚等葡萄酒发达国家的著名酿酒师,采用人工精选葡萄和法国传统工艺,酿造出质量上乘、品种独特的干红、干白庄园葡萄酒。2001年,怡园酒庄开始收成葡萄酒,并开始推向市场。2002年6月,比利时布鲁塞尔ConcoursMondialdeBruselles国际评比中,怡园2001赤霞珠干红获得荣誉大奖,之后在各种国际评比大赛中怡园酒屡获殊荣。

  来到酒庄之前的陈芳,早已是陈进强的骄傲。这位才华出众的年轻女性,早年在美国密芝根大学留学,之后考上耶鲁的研究生,再然后任职于高盛公司,直到2002年接手酒庄,来到了山西。

  “我们家不是很传统的家庭,我跟我父亲沟通更像同事,很多东西可以谈的。”陈芳这样说道。身为父亲的陈进强有着“只有家族才能作长线计划,一代接一代地孕育出好酒”的思想,陈芳此举既是接受了父亲的召唤,也是一种自然亲情的表达。

  在媒体的视线里,陈芳的谈笑风生被称为“颇有乃父之爽朗胸襟、潇洒气度”。陈芳也像陈进强一样,带着一种狂热的爱加入怡园酒庄的管理,父亲的梦想,现在已落到女儿的心上,也传播到女儿的女儿身上。陈进强这位外公还特地将怡园酒庄的珍藏系列酒以陈芳女儿的名字Anastasya命名为Tasya’sReserve。

  “我爸跟其他的父亲不一样,小时候香港刮台风我们出去钓鱼,明天考试他带着我们出去玩,他思想是活跃的,他做很多东西,我觉得跟着他去学习,现在做酒庄也是这样。”

  就这样,陈芳跟随着父亲的脚步,来到离香港千里之外的晋中盆地,全力打理起这一家族的事业。

  慢慢才明白什么叫做生意

  “一开始我父亲问我要不要加入酒庄,我说你到底是做什么,因为他从小跟我讲他是做生意,但我自己并没有参与过,所以一直都没有这个概念,这几年来慢慢才明白什么叫做生意。”陈芳如此说道。

  “放弃高盛”这四个字频频出现在媒体采访陈芳的文字里。“为什么我要放弃高盛?因为我觉得,世界上最肯栽培你的人,一定是你的父母。我父亲说‘女儿,只要你喜欢,并且把它读好,我无条件支持你’。这一点,我一直很感动。”所以,她从香港来到山西,来到了父亲的酒庄。

  国外大学的教育背景和高端公司的就业经历,使陈芳拥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黄土高坡的山西,谁都会有一种疑问:能适应吗?后来的事实证明,陈芳的到来,给酒庄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发展的新面貌。然而在最初,陈芳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波折,其中也包括跟父亲的某些分歧。“其实我加入家族企业,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我父亲的性格。有很多的父母会站在你背后,跟你讲你要这样做、你要那样做,我爸爸刚好是相反的,我那时候的感觉就像给人扔到大海里面,自己在寻找生路,我问他意见,他都会说你自己想吧”。

  父亲的信任和放手,虽然给了陈芳自由发挥的空间,但也使得初到异地的她更加迷惑。对于刚到酒庄的陈芳来说,这是一个难题。“我原来的工作是在美资银行工作,在山西,很多概念我都不明白”。

  这种概念的不明白,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陈芳来到陌生地域后在人情世故上的隔阂:“我们请农民来吃一顿饭,我们员工有想法,但是就不敢跟你说不好。我们请他们300多户吃饭,一家大小来了几千人。我根本就没有人事的概念,我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地发现。”又比如工作的方式:“我是在香港长大的,我在美国读大学,在中国工作整个环境会变,变化很大,就连开会、谈判都变了,我以前学的那套就不行了。”

  陌生的地域,可以慢慢适应、入乡随俗,对于陈芳,这也渐渐不再困难。然而,更大的难题在于酒庄的经营。那时的状况很严峻:酒庄的酒根本就卖不动。

  “我以为卖出酒是很简单的事情,没想到半卖带送人家都不要。”陈芳回忆道。刚出师便遭遇巨大挫折,面对父亲传给她的酒庄,陈芳当时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她陷入了沉思和迷惑。“我当时还抱怨我爸,为什么会这样,摆摊都没人来,还要求着卖。”

  直到有一天,12岁的弟弟偶然间一句童言无忌“这酒的包装像个酱油瓶,谁要买啊?”这才让陈芳顿时醒悟过来———“改换包装,要用进口酒瓶、木塞、锡环。”包装成本一下子就上升了10倍。

  成本上去了,销售量也上去了。2005年,酒庄实现了盈利。从卖不动到不够卖,这个陈芳盼望已久的变化就这样发生了。“这样的过程对我来说是整个学习,因为我通过葡萄酒认识到很多”。

  与当初的迷茫对比,今日的陈芳说起经营已经成竹在胸:“我们分成三块,第一个我们是想做区域品牌,我想在山西做广做深,占住山西。第二个渠道是打品牌,就是北京、上海、香港,我们基本上主要是针对星级饭店。第三个我们在福建有专卖店,福建、广东有专卖店,这是给我们的一个平台,直接可以跟客户有所交流。”

  现在,怡园酒庄拥有2000多亩的葡萄园,目前投资额已达8000万元。陈芳这个第二代庄主也越来越从容不迫了。

  以葡萄美酒与古人对话

  “我们花更多心思在生产上,从葡萄园生产、酿制到食品安全,我们花很多心思在里面。我们的销售实际就是一种展示中国特色的葡萄酒。”陈芳如是说。

  在一位记者的笔下,如此描述怡园酒庄:宁静而醇厚的山间,突然出现满眼碧绿的葡萄架,其间掩映着几间白色的欧式小楼,来自于欧洲的橡木桶就在地下的酒窖里悄悄渗出高贵的气息,恍若一个世外桃源。

  “其实我们做了很多的研究,第一要考虑的是,我们要搜集全国各地的,基本上是黄河以下的地方都不适合种葡萄酒。我爸爸讲他想做中国特色酒。所以我们觉得山西这个地方很好。”陈芳说。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山西太谷就盛产葡萄,当时已有酿酒工艺,因此被称为中国葡萄酒的发源地。如今的怡园酒庄,仿佛跨越了时光的河流,与古人有了一次对话,于是,在山西太谷,这个有着黄土高坡的地方、纵横交错的沟壑里,却单单辟出一面大缓坡,遮挡住了大风与黄沙。

  能出好酒的法国酒庄成为怡园的榜样。数百年来,法国人用庄园的方式来种植葡萄、采摘葡萄、酿造葡萄酒,所有的环节都是在一个地方进行,把葡萄园做小、做精致。怡园酒庄创立以来,其规模、酿酒师的选择、设备的引进,这些都是严格按照法国本土葡萄酒庄的模式进行的。酒庄从法国买来各种葡萄苗,种下去,耐心等待,直到葡萄长出果实,被证明适合于酿酒的时候,才酿造葡萄酒。如果果实不适合酿造好葡萄酒,或者不适合在当地生长,那么宁可等待甚至淘汰。“我觉得我们和其他的酒厂最大的区别是我们花大量的精力在葡萄园上。”陈芳说。

  如今,坐落在山西省太谷县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内的怡园酒庄,现有自己能控制的葡萄园2000余亩,种植了霞多丽、白诗南、美乐、品丽珠和赤霞珠等酿酒葡萄品种,产能1000吨葡萄酒的生产设施。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毫不逊色于国际水准的酒庄出现在世人面前。

  与每一串葡萄“交流”

  当初,父亲陈进强出于对山西环境恶化的担忧,萌生了在山西开辟葡萄酒庄的想法,这也成为他打造酒庄的一个主要基调。和父亲创业之初造酒庄时“感情加科学”的想法不同的是,陈芳要做的是“艺术加科学”。陈芳看重的是酒的本身:“每一块地种出的果实,进不同的罐,最终都要试出当地这个品种的特色。”

  陈芳认为,上乘的葡萄酒不应该是工业产品,而是在小规模庄园里精雕细琢而出。“酿酒是一种艺术,把酒庄做小,才能做到与每一串葡萄‘交流’,认真照料每一片葡萄园地”。重品质,而不是产量,这成为陈芳第一位的经营理念。

  在酒庄地下酒窖,一股陈年酒香扑鼻而来,一排排整齐的法国进口橡木桶展现在众人眼前。每个桶上都有一个标签,标着木桶贮酒的原始记录。据陈芳介绍,酒窖里的900多个橡木桶分别来自法国、美国和匈牙利,都堪称世界上最好的橡木桶。

  为了酒的品质,怡园从不吝惜及时更新这些进口橡木桶。“这些橡木桶每年都淘汰、每年都要更换,虽然每个橡木桶的价格很昂贵,但这是制作优质葡萄酒必需的。”陈芳介绍说。为了提升酒的品质,怡园酒庄先后从意大利、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引进国际先进的酿酒设备,特聘法国波尔多有着30多年酿酒经验的著名酿酒师,采用人工精选葡萄和法国传统工艺,酿造出质量上乘、品种独特的干红、干白庄园葡萄酒。

  为保证品质,陈芳对葡萄园管理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方式。怡园酒庄是按葡萄园环绕酒坊这种酒庄方式建的,坐落在海拔870—950米的黄土坡上,土壤是独特的厚达数十米的褐沙土。这种土壤渗水性非常好,小雨不见水,大雨渗透快,土壤中含各种矿物质,适合葡萄树生长。

  怡园一开始也引进了十多个葡萄品种,经过试验,将不适合种葡萄的地块淘汰了,淘汰时还付费用给农民;也淘汰了不适合的葡萄品种。现在怡园葡萄园中留下的都是经过试验证明生长良好的品种。除了围绕在酒庄周围的葡萄园外,还有一部分散布在周围的村子里。

  如同国内大多数酒园一样,怡园与农民的关系是协议关系,对果农进行非常详细的技术指导,日常管理主要由果农自己管。每一地块都编了号,建立了资料卡。

  酒庄的酿酒师、生产部经理和葡萄种植技术人员会经常到葡萄园巡视,在不同时间对果农进行具体指导。由于种葡萄的收入高于其它粮食作物或水果收入,果农从春季开始到收获都安心留在家里管理葡萄。这为酒庄提供了原料后盾。

  陈芳告诉笔者,果农愿意种葡萄,怡园不仅有详细具体的技术来指导如何种好葡萄,还将严格的质量要求体现在葡萄收购价格上,这是怡园的葡萄果农可以种出高质量葡萄的原因。有了好葡萄,才能酿出好酒。怡园的葡萄树一般已有八九年了,眼下已经到了开始产高质葡萄的时候,酒庄的酒香将会更加芬芳。

  市场充满诱惑,不过怡园不会斗“量”取胜。陈芳遍寻新的适合种植葡萄的产地,但却画定了一个未来5年不超过250万瓶产量的“线”,在她看来,确保品牌和质量,绝不能斗“量”。这种瞄准“小众”出精品的做法,使外界看到的是几近苛刻的酿酒理念和品质优良的怡园酒。10年来,酒庄陆续出品了庄主珍藏系列、怡园珍藏系列、怡园精选、怡园系列葡萄酒。其中,2004年的怡园深蓝带给人颇为饱满的感觉,浓郁的烟草和辛香以及一丝洋李味造就其独特的魅力,而细幽的皮革香和胡椒香犹如点睛之笔。同一年份的怡园珍藏赤霞珠,较之往年酒味更加浓郁,扑面而来的黑果、肉桂、雪松、烟草、焦糖、胡椒子和熟果的味道让人沉醉其中。

  “我们的客人最初都感到惊奇。对他们来说,这远不只是一种饮品。”德国大西洋饭店的拉尔斯·亨切尔的这句话,是对怡园美酒真实的写照。而《亚洲时代杂志》则这样评价:怡园用一代的时间达到其他产酒国家几百年的成就。

  品酒是一种美好的生活

  “其实我们的酒不是奢侈品,有很多时候别人定位怡园酒是高档产品。我说是,但是我们不是奢侈品,我更希望是几个人很开心地品我们的酒,这是一种美好的生活,但不是那种奢侈的。”陈芳虽然看重品质,但还是愿意这么定位她的酒。

  2003年,经过两年的蛰伏之后,怡园葡萄酒销售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香港半岛酒店在这一年选用了怡园全系列的葡萄酒,香格里拉、凯宾斯基、希尔顿也成了怡园的客户。在这些高端的消费场所,怡园的酒毫不逊色。然而,陈芳并不认为走向高端成为奢侈品就是怡园葡萄酒的目标。“我们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品牌,不是奢侈品,是针对城市的中等消费人群,物有所值、有品质。”陈芳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客户群。

  如今,在山西、香港、北京、上海这些地区,怡园打的是品牌;在香港、广东、上海的专卖店里,消费者有专门的试酒区域品尝怡园的葡萄酒。“从几十元人民币到300多元人民币,我们定的就是中等价位。”陈芳说。父亲陈进强把开专卖店的做法比作是开武馆,做得怎么样,比试比试就知道。陈芳把怡园的市场重点放在了内地,“理想的销售模式是,在每一个地方都开设我们的沙龙。”

  陈芳的理想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怡园的葡萄酒:“很多人都会问我们有没有出口,好像出口才会是好东西。”陈芳说,“我们做怡园就是给中国人喝的,为什么不把好东西留给自己?”

  最初的两年,怡园的名字在消费者心中是那么陌生,并没有太多的人认可这家来自山西的酒庄和它出产的葡萄酒。不过时间是最好的品酒师。从2002年底怡园的第一批葡萄酒上市,到2005年酒庄实现了盈利。

  “我觉得葡萄酒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产物,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东西,经济富裕了、心情很好的时候、环境优美的时候,几个好朋友在一起手上拿着一杯葡萄酒,这种生活真是美好。”陈芳笑着说。

  怡园的每一款酒,都凝聚着酿酒人对品质葡萄酒的独到见解,包括包装上精美的私人刻图、象征爱情的标签。作为香格里拉、北京王府饭店、香港半岛酒店的指定店酒,近两年来,怡园已引起国内葡萄酒爱好者的瞩目。如今,怡园不只是一个重视产品质量酒庄的代名词,更形成了自己的怡园文化。“我做酒庄以前是不喝酒的。做了之后,慢慢地开始接触葡萄酒,才发现葡萄酒是如此美妙、如此优雅。现在我已经成为酒鬼了。”陈芳笑着说。也许正因为她爱酒,才会如此注重怡园酒的品质。这是一个爱酒人的梦想。

  如今,越来越多爱酒的人都慕名来到怡园,他们从美国、从澳洲、从欧洲坐飞机不远万里前来,就是为了来品尝怡园的酒,在他们当中,包括国外媒体的记者和葡萄酒行业的一些知名企业。

  一种无与伦比的激情

  “酿酒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激情。”陈芳这么看待她的酒庄事业。她说,要想做好,一个要讲自然条件;第二就是我们要很用心。用心去做才能做好酒,这是陈芳的观点,这也恰好是她对于生活的定义。

  “我兴趣很广,整天想玩,其实我的工作就是为了玩,我的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尽快能够去玩。”深信酿酒就跟烹调一样的陈芳,同样深深懂得生活需要怎么经营。陈芳觉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是最幸福的,如美酒一般醇香。年轻的她,已经有两个女儿,家庭的幸福感,对于她来说很满很满。

  在媒体的笔下,陈芳“刚健婀娜,一头清爽的短发,脸上看不出妆容,那份美丽却是决然修饰不出的。手里举着一杯红酒,浅浅的笑就无声无息地融化在她随意地啜饮中”。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懂得如何生活的女子,最重要的是,她享受生活正如享用她的美酒。

  “女人的美丽要像美酒一样。”陈芳如是说。

  陈芳时刻铭记父亲的那句话:“我们用家族的荣誉来成就每一瓶佳酿。”她也把自己的这份用心刻进了酒庄徽章的深层,甚至将一款珍爱的酒以女儿的名字命名。

  怡园酒庄10周年庆典上,陈芳还特别向来宾介绍了该酒庄最新推出的2004“深蓝”珍藏葡萄酒。陈芳说,2004年是怡园酒庄一个难得的好年份,为此,怡园酒庄酿酒顾问和酿酒师特别调出了这款质量上乘、风格独特的全新佳酿,正如怡园酒系列中的“庄主珍藏”代表着庄主陈进强一样,“深蓝”正代表着陈芳,寓意怡园酒庄将开创葡萄酒“蓝海”。

  如今,身为怡园酒庄的第二代庄主,陈芳已经全权接手了父亲创办的事业,成为父亲心目中那个完美的接班人。但她更愿意这样形容自己的身份:“在怡园的定位我是导演,我搭舞台、请演员、请编导、请角色编这个剧,拍一场戏。”

  今时今日,这场戏正唱到最精彩的时候。

更多专题
外资“淘金”带来的伤害

不少国内矿业公司及专家学者指出,金矿是特殊的矿产资源,在国际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应严格限制外资矿业公司...

中国南车以创新提升品质

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在本行业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