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企业家访谈>> 正文

桑福德·威尔 以小搏大的金融冒险家

企业报道  2015-01-05 09:34:33 阅读:
核心提示:在华尔街,人们习惯称桑福德·威尔为“邮差”——作为花旗集团的领导人,威尔30年来毫不间断地带给投资者盈利增长的好消息。

  在花旗集团的发展史上,有两位人物最为人们所称道:一位是以“睿智的远见”所著称的前董事长沃尔特·里斯顿(Walter Wriston),另一位就是“以小搏大”的金融冒险家、现任集团董事长桑福德·威尔(Sanford Sandy Weill)。

  在华尔街,人们习惯称桑福德·威尔为“邮差”——作为花旗集团的领导人,威尔30年来毫不间断地带给投资者盈利增长的好消息。在投资者的追捧下,花旗集团的股价稳步攀升。整个90年代,花旗集团平均每年为投资者带来的回报高达40.8%,表现甚至超过了杰克·韦尔奇管理的通用电气。自从花旗集团成立以来,它一直独领风骚,其年平均回报率保持在26%,这都要归功于威尔的个人魅力,以至于在投资界中有“威尔基本面”之说。

  白手起家 大器晚成

  早年的威尔是一个笨拙、紧张和缺乏自信的普通人,他出生在美国纽约,童年十分苦难,他曾生活在自己父亲的阴影之中,没有朋友,最大的爱好是遍访城中餐馆,因不爱学习而险些大学未能毕业,惟一的打算是继承家族拥有的小型钢铁公司……直到他22岁时,其父将家族企业卖掉,并与情妇私奔,勉强从康奈尔大学毕业的威尔才进入华尔街一家小型公司贝尔斯腾(Bear Stern)做跑腿儿。

  1965年,威尔以20万美元资金开始创业,和其他三个合作伙伴共同创立了金融服务公司——雷曼兄弟公司。威尔中年时期在华尔街诸多公司做过职员,几度沉浮,直到50多岁才当上商业信贷公司的执行总裁。在40年的时间内,他建立了包括所罗门美邦、保险业巨子旅行者财产意外险公司等诸多企业。1998年,旅行者财产意外险公司与花旗公司合并,花旗集团由此诞生。而他职业生涯中真正辉煌的时刻却是发生在2000年,这一年他坐上了花旗集团的头把交椅。同年,花旗集团的股价大幅上升了20%。而2002年7月,威尔更是获得美国《CEO》杂志“年度最佳CEO”称号,成为2002年国际金融界十大风云人物。

  以小搏大 抓住机遇

  在美国,桑福德·威尔是许多年轻人的偶像。他身上鼓舞美国人的不仅仅是他白手起家的传奇经历,他与众不同的交易理念也赢得了无数美国人的认同。威尔独辟蹊径的交易理念让人们知道他的成功完全无关乎运气。

  威尔素来擅长于并购技巧,这也是他在美国被人称为“改变者”的原因。威尔在1965至1984年担任公司董事长期间,从20万美元起步资金开始,共领导了15次并购,他们的公司逐渐成为全美第二大股票交易商。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威尔的主要业务都在美国,他自认为错过了许多早期经济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崩溃到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商机,并为此懊恼不已。因此,当他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开始涌动的时候,马上抓住了机会,努力把自己变成了这个趋势中的一分子。还在1997年9月亚洲金融风暴把亚洲经济搅得精疲力尽的时候,威尔却通过旗下的旅行者集团买下了老牌华尔街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这家公司当时主要从事着在亚洲的投资银行业务。对此,他解释道:“当人人都认为发生灾难时,我们却把它看成是机会。在经济低潮的时候,往往也可能有很好的经济增长点。”

  最让人折服的还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产权交易:1998年,旅行者集团与花旗银行的合并。这一合并使新组成的花旗集团成为业务涉及保险、经纪、资金管理、信用卡和全球商业银行业的无可比拟的银行集团公司,拥有7510亿美元资产。但是按照当时的法律,这甚至不是一件合法的合并。

  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一个改变者,他真的说服了法律制订者们改变了原来的游戏规则。花旗集团诞生以后,威尔也没有失去他富于“侵略性”的本性,又领导了几次重大并购。他还导演了拉美最大的银行收购案:将墨西哥第二大银行收在旗下。

  应该说,威尔作为花旗集团董事长是当之无愧的,有人评价:在治理花旗的疾患上,没有谁比威尔更有办法。现在的桑福德·威尔已经淡出业界,让人们不禁感叹一个时代的终结,很多人担心,威尔的离去将会影响花旗在股市中的表现。而更多的人相信,威尔的影响力将是长久的。

  当人人都认为发生灾难时,我们却把它看成是机会。在经济低潮的时候,往往也可能有很好的经济增长点。

  ——花旗集团董事长桑福德·威尔

更多专题
悄然崛起的英力特化工

这里是塞上煤城,是宁夏最北端的城市——石嘴山。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化工)就悄然崛...

“常胜将军”常德传

在中国的港口运输界,有一位被称为是“常胜将军”的人物,那就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