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伟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动员大家卖废品交班费,他想起他爸的一个神秘箱子里有个金光闪闪的马镫,就翻出来拿到废品站当做废铜给卖了。一个月后,他爸习惯性地检查箱子时发现马镫失踪,拿王伟是问,王伟交代了去处,他爸二话没说,拉着他就赶到了废品站,这注定是早就没了。这时王伟才知道那是个金的马镫,按金子的价值来算,是个很值钱的东西,而更为重要的,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用过的马镫,其价值就更是无法估量了。
等到他上班开始赚钱后,立志要把马镫找回来,于是四处寻找并收藏马镫,期待着自己收上来的马镫里能有当年自己卖出去的那副。当收到第10副时,被他询问的人对他说自己没有马镫,但有马铃,拿出来一看,从此王伟喜欢上了马铃,继而发展到喜欢其它铃铛,直至把它当做一种爱好来收藏。几年下来,他成为了世界上收藏铃铛最多的收藏家,因为这个原因,也因为他姓王,所以圈内人称他为“铃铛王”。
在他的家里四处摆满了各式铃铛,我们在摆铃铛的中央席地而坐,他娓娓给我道来铃铛的故事。
就王伟收藏的铃铛而言,材质就分金、银、铜、铁、铝、水晶、玻璃、陶、瓷、石头、景泰蓝、木头、塑料等,估计将来还会有新发现,比如合金铃铛、钻石铃铛之类的。
而样式更是千奇百怪:正常的钟状的、烟斗状的、戒指状的、杆秤状的、地雷状的、水壶状的、瓶起状的、绣花鞋状的、石榴状的、元宝状的以及各种动物状的……完全符合一句广告语——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铃铛年代越早的,图案越古朴简单,氧化得也越厉害。
按年代分的话,整个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商朝、战国时期、秦朝、汉朝、三国时期、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等各个时期一应俱全,每个时期的材质、样式都泾渭分明。
虽然同为铃铛,可各自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驼铃。除了解除人在沙漠行走的寂寞之外,还有一个作用是传递信息——驼队的第一头骆驼和最后一头骆驼各带有一个发出不同声音的铃铛,第一头骆驼是领路的,最后一头骆驼是看护的,只要有掉队的,最后一头骆驼就会把掉队的骆驼带回驼队,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就守着掉队的骆驼,主人听不见驼铃的呼应时,就会停下来处理意外情况。
马铃。起到辟邪、长气势之作用。铃铛怎么可以辟邪呢?想当年不像今日,哪都道路坦荡,动不动就是4个车道的水泥道,那时候,哪条路不是荆棘丛生呀?骑马人一怕有“恶鬼”挡道,二怕有蛇或其它什么可怕的动物出现,所以挂个铃铛,“叮叮当当”地把声音传播开去,远远地驱逐开它们。毫无生命的铃铛如何长气势呢?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古代战场的景象,在战马冲锋陷阵的时候,挂着铃铛的万马奔腾,那声音、那气势,是多么地震撼人心、摄人心魄!
马由于在很长的时期内都为人类提供着各种帮助,又很通人性,所以它身上的马铃是很有意思的,它除了起装饰作用外,其上面铸着不同的文字也传递着马及马主人的相关信息,下面举几个例子:
“日行千里”——这是送信的马佩带的,也就是当年邮差的坐骑;
“福禄吉祥”——一般是主人的交通工具,相当于今天一般人的自行车或汽车之类的工具;
“六畜兴旺”——是农民耕地用的马,如果换了发达点的地区,这铸着字的铃铛就是拖拉机的牌照呀;
“马到成功”——这一定是战马,今天的飞机、坦克基本上取代了它们;
“独占一科”——刻有这种字样的马铃,它的主人就一定曾经是状元,那它一定是和主人一起戴过大红花的马所佩带的;
“四季平安”——这是充当运输的马的铃铛,这类马如今在许多山区还坚守着岗位;
风铃。这种挂在屋檐上的铃铛,主要作用是驱逐鸟类,以防鸟在屋檐筑巢,破坏了建筑物;
法铃。它在宗教中充当着传递天、地、人之间的信息作用,也被人类的幻想赋予了驱恶辟邪之功效;
刀铃。主要用于骑士的佩刀,如果骑士在策马奔腾中没听见自己身上的铃铛响,就知道刀丢了,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并查找回来。
……
很多人都分不清铃铛和钟有什么区别,从大体上看,它们的模样也很相似,甚至一模一样,在此,“铃铛王”给大家传授了一招简易的辨认方法,大家就可以很容易掌握其中的精髓了:主体动能发出声音的,称作为铃,靠外力击打才能发声的,是钟。最有趣的是,有些大的铃铛也叫钟,也许它们本来就是一家。
对待工作始终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自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的事业和国家的现代...
尽管公司的主导产品杭州牌平面是浙江省名牌产品,但宏观调控或迟或早、或轻或重总会对公司的产品市场发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