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发展:企业存续之道

企业报道  2014-10-27 08:07:15 阅读:
核心提示:当初如果我们不顶着困难硬发展,现在肯定被淘汰出局了。只有发展才能生存

  当初如果我们不顶着困难硬发展,现在肯定被淘汰出局了。

  多年来,山西关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关铝公司)深切体会到了“发展”这两个字的深刻内涵。

  只有发展才能生存

  1998年,关铝公司组建之初,企业规模仅3.3万吨(自焙槽),在全国排在40多名,在规模、工艺技术、环保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很难适应市场,市场稍有风吹草动,企业就苦不堪言。虽然当时公司的电耗指标在全国领先,但这一指标优势很难掩盖工艺落后的弊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为使企业彻底走出生存困境,我们认为,只有把发展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进行技术改造,加快结构调整,才是根本出路。电解铝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公司当时决定采用200KA大型预焙技术进行 7万吨技改,共需资金6亿多元,这对企业来讲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发展’两个字逼迫我们必须知难而进,必须积极解放思想。我们变压力为动力,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技术改造,思路决定出路,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益。7万吨、三年工期的技改项目我们仅用了一年零八个月就完成了,而且实现了技术高起点、进展高速度、质量高标准、投资最节省,使企业2000年度一举跨入10万吨以上规模行列,步入了良性循环。2001年国家明令自焙槽一律淘汰,当初如果我们不顶着困难硬发展,现在肯定被淘汰出局了。

  虽然2001年企业规模已达11.3万吨,但铝行业的竞争正处于白热化程度,增长之快十分惊人,河南龙泉铝业一次建成20万吨,云铝、兰铝都在进行扩建,中铝公司与三峡电力合作在宜昌建一个100万吨电解铝,包头与新希望集团准备建100万吨电解铝,山东兖矿准备建一个100万吨电解铝等等,经济发展时不我待,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数年。所以我们关铝为了不拉下步子,在7万吨技改项目投运之时就马不停蹄地着手考虑下一步的发展,终于使总投资23.9亿元,采用 300KA大型预焙技术的20万吨电解铝项目经过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研究同意,被国务院立项,并被列入第六批国债贴息项目。从2002年7月动工,至2003年10月部分投运,使企业整体形成 33万吨规模,跃居全国第一,三年工期仅用了15个月时间,创下了电解铝建设的奇迹,这使企业产生了质的飞跃。

  建设3.3万吨规模时,我们用了10年时间(从1987年到1996年);建设7万吨规模时,我们用了3年时间(从1997年到2000年);建设20万吨规模时,我们用了不到2年时间(从2001年到2003年),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步子越来越大,我们在思想上抓住发展不放松;在工作上脚踏实地不漂浮;在作风上埋头苦干不张扬,使得企业一步一重天,年年有发展。

  1993年,企业规模仅1.5万吨,为求得生存空间,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在资金无着落的情况下拼死拼活上马1.5万吨规模,于1994年整体形成3万吨;1996年为化解市场风险,我们立足实事求是,在技术指标落后的情况下,果断提出强化内部管理的重大决策,使各项指标迅速好转,电耗指标跃居全国第一;1998年为实现新的发展,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改组上市,募集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企业一举形成11.3万吨规模,2000年跃居全国第五,2001年为实现更大发展,我们又解放思想,立即上马20万吨项目建设……现在想来,如果不解放思想,也许仍在3.3万吨规模上徘徊;如果不实事求是,纸上谈兵,也许内部管理仍混乱不堪;如果不与时俱进,也许早被资金缺乏困死。

  要发展必须“脱胎换骨,严酷管理,精工细作”

  “脱胎换骨”的关键是解放思想,集中体现在一个“改”字上。要求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新观念,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革除旧传统,学习新知识,破除旧做法,创造新天地。2002年,为解决20万吨项目建设的用地问题,我们收购了破产的军工企业575厂(原北方制药厂),由于两个企业所处环境不同,发展经历不同,导致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办事效率大不一样。为此我们首先进行文化整合,把关铝的市场经济观念与原575厂的计划经济进行大融合,使广大职工在思想上进行了一次大的解放,一些旧的习气、作风得到了根除,竞争观念已深入人心。

  “严酷管理”的根本在实事求是,集中体现在一个“严”字上,市场是残酷无情的,只认优胜劣汰这一竞争法则。如果我们工作不严格,不认真,虚夸飘浮,市场将会给我们残酷惩罚.所以我们在各项工作上必须严格要求,不留人情,不留余地,不留退路,才能真正营造出一种领导有正气、企业有生气、职工有士气的良好氛围,才能使企业实现长盛不衰。2003年初,由于管理方面的失误,导致20吨低品位铝杆流入市场,这必将影响到企业的形象、信誉及市场,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我们一方面主动追踪用户,给予更换,最大限度消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为引起全体职工重视,对事故责任者给以处罚,解聘了一名分厂副厂长,总经理也自罚了500元。而后制订了严格的过程控制制度,使企业的严酷管理真正落到了实处,

  “精工细作”的本质集中体现在一个“精”字上,我们要求全体员工要以高度的负责精神来对待企业、对待工作、对待岗位,在生产经营的具体过程中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企业命系产品,产品我来生产,精品出自我手,产品即是人品”已成为职工的座右铭。在做“精”市场上,我们运筹在前,决策在前,把握市场先机,实现最佳效益。 1994年,主原料氧化铝粉降价,当时我们仅有3万吨规模,但我们在市场低谷时一次购进11万吨,增进企业效益2000多万元; 2002年氧化铝粉又跌至市场近年来的最低点,我们又抓紧运作,一次购进11万吨,并与国外大公司签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了原料供应渠道畅通,现价格已从购进时的1800元/吨涨至2800元/吨左右,增进效益3000余万元。在做精品牌上,我们立足出精品、出名牌,让客户满意、使客户认可,并注入文化内涵,现“关”牌铝锭已是“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上海金属交易所注册品牌,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品牌,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已不同凡响。

  在前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中,由于起步早,并抓住了机遇,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使关铝公司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进—步加快结构调整,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确立了近期的发展规划:

  1.实事求是,做好主业,把握发展主题,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做大、做强、做优。在做大上,2003年底,20万吨电解铝项目投运,形成总体35万吨规模,企业产能将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在做强上,我们认为,企业的生存关键看成本有无优势,而成本主要体现在电价上,只有向上游发展,立足于建设自备电厂才有出路,为此,在运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运城的2×13.5万机组项目将办成关铝的自备电厂,力争2003年动工,2004年底完工。另外积极参与国电投在永济热电厂建设的2×30万机组及大唐电信在蒲州建设的2×60万机组,搞直发直供,同时,我们还积极着手考虑参股氧化铝粉生产厂家,我们已参加由中色建牵头组建的公司,在越南多农建设氧化铝厂,年产 100万吨,彻底降低成本。在做优上,主要是在铝的深加工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我们的铝加工产业链,使解州11.3万吨电解铝全部转化为深加工产品(铝杆3万吨、铝带箔3万吨、铝合金3万吨、精铝1万吨),并着手规划在永济再建一个10万吨铝的深加工园区,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做优的目标。这样,公司就实现了一个完整的闭合链,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

  2.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大市的关键在于看有无龙头带动,关铝总部地处武圣关羽的故乡,可以借关公扬名。我们计划打造世界极品,即在关公祖茔建全国最大的关公圣像,并以此为龙头带动运城旅游的快速发展。我们已成立了关公旅游资源开发公司,参股修建解州至蒲州的旅游专线,逐步控股永济鹳雀楼,整合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体推动运城旅游业的上水平、上档次。

  3.坚持不懈地进行结构调整。企业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将再上20万吨电解铝。由于有技术人才、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和十几年的建设经验,如果开始进行20万吨建设,那无论在速度、质量、技术以及节省投资等方面我们将肯定是国内一流的。

更多专题
百年老矿基业常青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矿区会有如此的景象。地面:从集团公司到各个矿井、厂点...

中国名牌企业是希望之灯

近年来,我国的果冻业异军突起,并日益凸显它的良好“人缘”。不过,前些时日,身为青少年的宠儿,果冻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