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扎根农村,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泰德这个名字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但相信大家都知道Gateway公司。这家在美国排名第四的电脑制造公司的创造者就是泰德。随着目前被宏基收购后而一跃成为全球第三的电脑制造商后,Gateway更是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养牛场养出的奶牛计算机
泰德的出身和其它的计算机领军人物截然不同,比如戴尔和微软等公司的创始人,家里都是律师或者硅谷的工程师。1963年1月18日,出生于衣阿华州的泰德家中四代都是开办牧场的,而且由于泰德从小就被查出有基因缺陷,所以特别容易生病。最不适合作为领导者的一点是,泰德从小就有很强的口吃。于是家里人都希望泰德能好好呆在农场,并没有指望他将来能取得多大的成就。泰德在学习上也确实让大家失望,曾经两次考上大学又两次退学。一次是从科罗拉大学,另一次从衣阿华大学,但他却向大家展示了其在商业上的惊人才华。
1985年,才刚刚22岁的泰德就与伙伴麦克·哈蒙德在父亲的农场里创办了Gateway公司。泰德父亲的这个农场位于美国中西部的爱荷华州。这里压根和高科技一点都不沾边,当时Gateway的办公室挨着的就是牲畜的围栏,时不时就可以闻到飘来的牛粪味,这里只是种植庄稼的一块沃土。
奶牛场孕育了Gateway。即使多年后泰德多次进入了美国《财富》杂志所评选的美国40岁以下40位富翁排行榜,不忘本的他还是把公司的商标定为和电脑压根不沾边的奶牛,于是Gateway的爱好者也把其电脑称为“奶牛电脑”。
要“好”不要“大”
泰德领导的Gateway成功原因不外乎三点:首先就是降低普通用户对技术的神秘感。泰德坚持技术就应该是简便易用,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而不是为了向用户炫耀其产品的某些功能。其次,则是和其客户建立长期共存的利息关系,在泰德看来,Gateway不仅是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而是应该成为客户的永久伙伴。因为泰德明白,很多普通客户和小型企业并没有多少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他们也没钱雇佣专门的IT人员负责硬件维修。而Gateway却可以在任何时候提供这样的帮助。最后一点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点是,Gateway坚持公司的第一生命是“好”,而不是“大”。所以在2001年的时候Gateway裁员3000多人,目的就是为了使公司成为“最好的公司”而不是“最大的公司”。
泰德的这些原则使Gateway仅仅用了短短15年就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近百亿美元的大型公司。
农村包围城市
泰德扎根乡村,于是便从农村打开市场,所以Gateway的电脑商店命名为“乡村商店”(CountryStores)。这些乡村商店的收入占到了公司营收的24%,并在美国市场建立了大约400余家直销商店,而这正是公司销售的最重要渠道。在1994年的时候,Gateway已经成为了增长最快的PC厂商,一举超过了现在红得发紫的戴尔、惠普和康柏。
1999年,由于泰德的兴趣转移,他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建的Gateway,只是保留了董事会主席。但随即而来的却是PC销量开始不断下降,Gateway前途黯淡。拥有30%Gateway股权的泰德不愿意公司就此走入下坡路,于是在2001年的时候他重返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并发誓要拯救Gateway。
为了使Gateway恢复增长,泰德不得不暂停了公司的海外销售和制造业务,大幅裁减员工,集中注意力到出售培训、服务和其它服务型行业,逐渐将业务延伸到网络接入、网络音乐等其它新兴业务上。
2002年2月,Gateway与美国多家大型有线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为45%的美国家庭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并为购买了Gateway的用户提供捆绑式服务,凡是购买Gateway公司电脑的用户都可以免费得到上网调制解调器,而且还可以在享受高速联网服务时得到价格优惠,每个月平均便宜15美元。与此同时,Gateway也将为最终用户提供一系列的数字解决方案,包括在线音乐,数字照片等在当时看起来非常前卫的服务。
18世纪英国思想家怀特说“自然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师”。的确,在经济高速发展、能源危机日趋显现的今天,节制...
长期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的企业基本上没有战略。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