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月21日,在“CCTV2006年度三农人物颁奖典礼”上,王振滔激情澎湃。他与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青藏铁路“虎胆指挥长”段永传、河南省郑州市农业局局长陈书栋等一同获得“CCTV2006年度三农人物公益大奖”。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王振滔感慨万千,他说:“我做企业这么多年,获得了很多荣誉,我认为这个荣誉对我来讲分量是最重的、责任是最重的,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公益就是我最大的财富。”
2006年6月5日,王振滔应欧盟鞋业联合会主席卡尔沃的邀请,以中国制鞋企业惟一的代表身份,出席西班牙阿理肯特的鞋业论坛并做专题演讲,此举被认为是中国鞋企赢得2006年10月份反倾销终裁而增加的胜算砝码。王振滔也因此成为中国企业抗诉欧盟鞋类反倾销“第一人”。
温州民营企业家、中国鞋王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的荣誉远远不止这些,企业还荣获“浙江省工业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第一名;他本人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第一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荣获“中国民营工业企业行业领袖”、“中国十大魅力英才”、“中国最聚人气企业家”、“中国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很多人都说王振滔是一个谜。
在很多人的眼里,他的企业奥康的发展也同样是一个谜。奥康经过18年的发展,从3万元、7个工人的规模起步,到现在拥有15000名员工,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并建设了“西部鞋都”等让全国瞩目的项目。奥康快速发展的秘诀是什么?从王振滔的成长中,是否可以找到一些企业经营的根本规律和智慧?这些规律和智慧,除了指导奥康以后的发展道路,是否还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得到有益的借鉴?
雪耻“温州鞋”
奥康集团的前身是永嘉奥林鞋厂,是当时年仅20来岁的王振滔在1988年自筹资金创建的。
当时,正好是温州鞋成为假冒伪劣代名词、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的时候。1987年,因为泛滥成灾的假冒温州鞋在全国的大肆销售,温州鞋成了“瘟鞋”。浙江省工商部门在全国各地查抄了假冒伪劣的温州鞋,并集中在杭州一把火烧掉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些地方干脆来了个“一刀切”,凡是温州生产的鞋都没收,没有任何理由可讲。
当时的王振滔从事贸易销售,从温州批发鞋到武汉卖。当武汉有关部门清理市场、整顿鞋子的时候,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武汉市场上所有的温州鞋都被没收了。王振滔连夜赶回武汉,看到空空如也的柜台,茫然失措,懵了!因为这预示着,王振滔价值20多万元的货全没了,自己多年好不容易打拼的一点事业一夜之间化为泡影。
更让王振滔心痛的是,有关部门竟然在长江边租了条船,5元一双低价处理没收来的温州鞋。
这让痛心不已的王振滔更加愤愤不平:自己明明卖的是真鞋,硬是被当做假冒伪劣产品给没收了,他们可以集中销毁,但又公开进行销售,这就证明我的鞋没问题。王振滔决心向有关部门讨个说法。经过艰辛的诉讼,王振滔终于赢得了胜利,尽管最后只拿到和20万元相差100倍的2000元钱,但王振滔得到了很大的欣慰,因为这已经还了他自己一个清白。
在当时的情况下,温州鞋业的老板们纷纷改行,都以保命为先。而被烧得身无分文的王振滔拍着胸脯说:“温州人如果连鞋子都做不好,还能做什么?”于是,王振滔回到老家,用借来的3万元钱创办了永嘉奥林鞋厂,并发誓一定要为温州皮鞋雪耻。
王振滔说,逆风飞扬,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以后实现从商人到企业家蜕变的成功路径之一。他说,在20世纪末,很多人都只停留在赚钱的商人层次上,而且相当多的赚钱人都是惟钱是钱,于是才有假冒伪劣产品,并且“一窝蜂”,这才导致了温州鞋在当时人人喊打。也就是这样的现实促使一些希望真正有所作为的温州商人警醒,并促使他们开始走产业化、品牌化的经营之道。
扛温州制造大旗
1999年,奥康经过了10年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正苦于不知道如何在全国打响自己的品牌,让全中国人民都知道有个奥康的时候,王振滔在10年前浙江省工商部门点火燃烧假冒温州鞋的地方———杭州,点起了第二把火。
奥康在被评为“中国真皮鞋王”后,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的假冒奥康鞋。为此奥康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联合有关部门,对一些重点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没收了几千双假冒的奥康鞋。
按照通常的情况,一般企业在清理假冒产品时都是悄无声息的销毁了事,而当时的王振滔想起了10年前火烧假冒温州鞋的事,冒出了个大胆的想法:要让10年后的一把火为10年前立下的雪耻温州鞋的愿望实现。
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1999年12月15日,同样是在杭州,王振滔将没收来的2000多双假冒皮鞋付之一炬。
和王振滔一起亲手点起火把的,除了温州市的一位副市长外,还有一位相关部门的科长。更巧的是,10年前杭州的那把火也是他点燃的。看着熊熊燃烧的烈火,这位科长感慨万千:10年前,我烧的是温州假冒鞋;10年后的今天,我烧的是假冒温州鞋。
事件后,全国有300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一时间,有关奥康的报道铺天盖地:“奥康点燃第二把火为温州鞋雪耻”、“10年前烧温州假冒鞋、10年后烧假冒温州鞋”……
至此,奥康鞋一时间声名大噪,全中国人都知道有了个奥康。
王振滔也因此被评为“中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
王振滔说,这第二把火只是树立了奥康的名牌地位,为温州鞋雪耻还只不过是个开始。
温州鞋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产业配套、专业协作的良好局面,而且品牌也相对聚集。但由于受假冒伪劣产品的影响,全国很多地方仍然有不少消费者谈温色变,始终信不过温州产品,特别是温州鞋。为了吸引顾客,很多人都把温州鞋改为广州、上海鞋。
为了打出温州鞋,王振滔又采取了很多实际行动,如2001年的“3·15”事件。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精心策划,2001年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奥康做出了一个令所有同行都没想到并都感到震惊的举动:高举“温州制造”的大旗,在素有中华第一街之称的上海南京路上开设了温州鞋业的第一家连锁专卖店。
这家仅有78平方米的店面1年的租金达158万元,加上装修,刚开业就花了200多万元。这足以看出奥康进军上海的决心和意义。这不仅为温州鞋进军上海做出了榜样,也为奥康后来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王振滔说,要想成为一流的企业家,打造一流的企业,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用大手笔、出大策划,帮助企业用最小的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发展。没有热点制造热点,要善于借助社会资源制造社会关注度。
“生吃宴”走出家族企业的痛
奥康跟大多数民营企业一样,最先开始都是家人一块帮忙共同打拼出来的,完全是一个家族企业。公司的合作伙伴以及内部高管都是王振滔的亲戚。在公司小的时候他们为公司立过汗马功劳,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亲戚们衍生出了各自的派别,不但亲戚之间有了矛盾,亲戚和企业职工也有了鸿沟,甚至有些人以亲戚名义作出有损公司声誉之事。
经过再三思量,王振滔狠下了心,一定要破除奥康的家族企业模式。这对重情义的王振滔来说并不容易,但为了大局,他不得不咬牙干下去。
他以家庭聚会的形式把所有公司的亲戚都约到一家豪华酒店,总共27人。王振滔说了对亲戚们表示感谢的话后,示意服务员上菜。
第一道菜———馒头;第二道菜———象拔蚌;第三道菜———醉虾……陆陆续续的上了十几道菜,都是生的。
所有的亲戚都傻眼了。
“生吃”在温州方言里是生气的意思。
王振滔说话了:“你们都是我的亲戚,为奥康立下很大功劳,可正因为你们和我都是亲戚,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以后你们凡是需要我帮忙的,我照样会做,但凡是和业务有关的事情,到今天为止,全部结束。”
尽管所有的亲戚都开始反对了,但王振滔决心已定。
分完家后,所有的亲戚和很多员工都走了。想着曾经的亲密无间到现在的分崩离析,王振滔十分痛苦。看着冷清清的厂房,王振滔回家后大病一场,在床上躺了整整2个月。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有这样一个观点:对一个懒惰的侄子,给他钱但不要他工作,这比让他在企业里占个位置要便宜得多。对这句话,王振滔的进一步阐释是:宁愿损失金钱,也不要损失时间。因为时间比金钱重要。
对后来的亲戚,王振滔实行了几种策略。对那些在重要岗位上认真塌实做事但能力达不到的人实行留薪不留岗;对不塌实也不好好干活的人完全推出企业之外,领导他们自己锻炼;对于优秀的人加以培养,如果不愿意在公司就鼓励他们自己创业成为合作伙伴。
这么一来,企业的效益却越来越好了。
死资源变成活资源
2003年,经过再三考察和比较,王振滔选择了重庆的壁山县。而当时的壁山县在重庆算贫穷县,王振滔选择壁山,是因为他看到了壁山有待开发的良好资源和地理位置。
当初的壁山有很多制鞋的小工厂,但都没有形成良好的组织和规模,也没有商业聚集区。当王振滔包机邀请温州的一些企业家去考察时遭到了强烈地反对:那么穷的地方能有什么好项目啊?
不少人拒绝了王振滔的邀请,去的人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当他们看到王振滔描绘的蓝图帝国只不过是一片荒草地时,很多人动摇了,甚至打起了退堂鼓。更有甚者,当天就有两位企业家在壁山呆了不到2个小时就不辞而别了。
可谁也没想到,几年后,“西部鞋都”创造了奇迹:从原本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的项目竟然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从原本被制鞋企业排斥的项目变成主动参与;从当初遭人嘲讽的项目变成了全国瞩目的工程。其二期工程已经启动,王振滔说,预计在未来3到5年内达到年销售额1亿双,如果按平均300元一双销售,其年销售额就有300亿元,而事实上可能远远不止这个数。这将为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税收收入,并能更进一步把壁山带上更快的发展轨道。王振滔禁不住感慨:人民还我一方土,我要还人民一座城。
王振滔总是敏感地跟着国家政策走,而且一走就一炮打响。他后来创建的“湖北第一街”更是如此。
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珠江三角、长江三角和环渤海湾经济圈逐渐都成了经济实体主导,西部和东北也日益上升为经济热区,最后剩下迟早要重点发展的中部了。王振滔又去了湖北,这个连接西部、北部,过渡东部和南部的特殊省份。
王振滔考察了很多地方,认为商业步行街这种业态模式适合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地级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在湖北黄冈城区的中心地段,王振滔大胆提出了建造商业步行街的设想,并与黄冈市政府一拍即合。不仅为黄冈的繁荣注入了活力,更创造了继“西部鞋都”后的又一奇迹。
在奥康投资建设步行街前,那条街道上的居民楼价格是800—900元1平方米。当步行街开始建设时,别的调查人员预测最多3000元1平方米。可王振滔相信要超过这个价格。果然,一开业就翻了2到3倍。人们不禁感叹:奥康投资的项目为什么能这么快达到如此好的经济回报。王振滔说,这取决于好的赢利模式,将100多个知名品牌以招商的方式引进来,让其产生最好的品牌集合效应。
商业街的发展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繁荣,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了。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的评价是:“引进一个人,繁荣一座城。”
以礼佛之心待人
GEOX是世界顶尖级的制鞋企业,世界各国的企业都期望能与这样的企业合作,奥康也不例外。而在几年前,奥康在中国制鞋企业中的排名至少是7名以后。当意大利著名制鞋企业GEOX总裁带领团队来中国考察时,奥康是被考察的最后一个对象。
在很多人看来,奥康没有任何机会赢得这次合作机会。因为在来奥康前,GEOX已经考察了6家企业,其中任何一家无论是名气也好还是规模实力都远远超过奥康。而且,在考察完那6家后,他们也都基本达成共识,初步选定了合作对象。甚至有人提议不再去奥康,但GEOX
总裁认为,既然答应了要考察7家企业就得信守承诺,就算是走过场也得去。
在GEOX一行来前,王振滔带领部下早已在机场等候。当远处出现GEOX一行时,王振滔马上让身边的员工将写着意大利文的横幅展开,上面写着:欢迎GEOX总裁一行到奥康参观考察。
王振滔赶紧迎上去将一束鲜花送到GEOX总裁手里,给了GEOX一行一个惊喜。
当时,GEOX总裁是和儿子一块来的,在回奥康的路上,王振滔是和他谈家庭、孩子、温州的民俗风情,一句合作的话都没提。
到了奥康后,GEOX受到隆重的接待。由于时间紧迫,GEOX一行在奥康只停留了1个多小时。当他们正要离开时,王振滔亲手送了大家一个更为惊喜的礼物:每人一个小小的相框,相框里镶嵌着的是奥康工作人员刚刚给来宾拍下的照片。GEOX总裁感动了并牢记在了心里。
回意大利后,GEOX总裁力排众议,选择了奥康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他还说,以礼佛之心待人,别人就真成了佛。这也是王振滔一直以来教育员工的真理,更是奥康发展壮大的真理。
利润只是副产品
在谈到企业发展的经营之道时,王振滔总结道:利润是副产品。
他进一步用日本京瓷公司领导人西口泰夫的话阐释说:“人们要经营一项事业的时候,他要不断地和社会发生关系,比如生产手机,你要向社会销售,或者从许多厂家采购零部件。企业是由很多人组成的群体,这就需要制定一个行动基准。我们希望能在工作的时候对更多的人做出贡献,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思想。”“比如生产一个产品,如果只书追求利益,这个事业不会成功。我们希望给我们提供产品零部件的小工厂也能得到好处。”
“当消费者、合作者对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从内心产生了爱,从中获得了满足,就会不由地对它产生一种依赖感,哪怕有再多同类的产品、企业,也会对它情有独钟。这种依赖感,就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
王振滔的这番感慨并不是后来才有的经验,而是他与生俱来的本质。
在王振滔还是个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家米厂的小老板了。那时很多米厂老板都为怎样才能在100斤稻谷里打出更多的米而挖空心思,打出80斤后,就想打出85斤。而王振滔不一样,他始终只打70多斤米。大家都觉得他这样做生意肯定会亏,但事实并非如此,王振滔的生意要比别的米厂好得多。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王振滔的米厂,整天有人排队来他那买米。
对于家里没人买米的老人家,王振滔就亲自给人家送过去,并把人家的米缸有多大、家里多少人吃饭、下次买米大概是什么时候都清清楚楚地记在本子上,当到了人家快要买米的时候,就主动把米给人家送过去,并把陈米先淘出来放在新米的上面。
王振滔说,100斤稻谷打出的米少,颜色就好,质量就越高,所以买米的人都乐意买他的米;打出的糠越多,意味着里面有很多的小米粒,而且糠很细,营养价值就高,那就成了人们愿意买糠而不是买米的地方。
虽然从单笔生意上来看,王振滔比别人赚得少,当从整体来说,最终不但赢得了顾客,也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这正是王振滔和别人比不一样的地方,从一开始,不是只顾眼前利益,而是从长远出发,处处为顾客着想。这种意识一直贯彻到他后来的经营之道中。
他说,这就是奥康的商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在大家掌握的资源、技术以及产品的质量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企业要想迅速发展壮大、基业常青,制胜的法宝只有一个:把握商机,懂得成功的“先付法则”,利润只是副产品。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CCTV2006年度三农人物颁奖典礼”上,当王振滔双手举起奖杯时,他大声说道:“我做企业这么多年,获得了很多荣誉,我认为这个荣誉对我来讲重量是最重的!责任是最重的!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公益就是我最大的财富。”
当“CCTV2006年度三农人物”主任评委———共青团中央青农部副部长林青把“在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的同时,自己能够获得什么”这一问题给王振滔时,他告诉现场的400多名来宾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认为我帮助别人的时候,我最大的开心就是这个!”
郭蒙蒙是武汉理工大学一位大学生,他从小生活在一个被遗弃的家庭里,在没有上大学之前,他对整个社会都充满仇恨,他说自己满身是刺,在刺伤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深深地被伤害着,他从没有想到过会有人帮助他,更没想到过帮助他的人是一个陌生人。郭蒙蒙说,王振滔是改变了他命运的人,如果没有奥康的助学基金帮助,他可能会在一个角落里打工。而现在他能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知识阳光的雨露,他想在心底里对王振滔说一声谢谢您!
湖北黄冈中学2006年900名考生中,有600人被重点大学录取,其余300人全部考上本科院校,但大学高额学费和生活费成了贫困生的“心病”。当地新上任的团市委书记冯伟说:“自从有了奥康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的‘黄冈奥康大学生助学专项基金’之后,整个社会都在关心黄冈的爱心捐助事业。我们目前已做到了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不能上大学。”
生在农村,长在农家的王振滔,善良、淳朴是他身上始终具有的优秀品质,在成绩面前,他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先后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300多万元。
在奥康流行着一句话“员工不是打工仔,同是奥康一家人”,这句话是王振滔在公司全体行政干部大会上说的。他认为,工作在奥康的员工兢兢业业,生活在奥康的员工像在自己家中,在公司,不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公司都会一视同仁,如果说偏袒,可能是弱者更多的时候会受到关心和照顾。公司还专门成立了“奥康爱心基金会”。这个基金会自2001年5月成立以来,先后累计集资30多万元,共资助困难职工80余人,金额达20万元。
王振滔惟一希望的就是,希望这些被关照的人像接力赛一样,把爱心接力棒永远传承下去。
长期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的企业基本上没有战略。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
当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让一些以其为题材的广告大大沾光,这也让人想起从前比附“阿波罗”的一些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