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管理对象尽可能细化到最小工作单元,使管理责任和权利具体化,并落实到位。
华北石油曾以大型灰岩油藏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而著称,采油一厂是油田主要生产开发单位。经历了20多年的开发历程后,随着油藏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地下油水分布状况十分复杂,水淹状况愈加严重,油井的物质基础逐渐变差,措施挖潜效果愈来愈差,使得油藏综合治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油藏的稳产难度也越来越大,面临着产量继续递减的不利局面。同时,随着产油量的不断下降,全厂收入明显减少。油藏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成本较低的灰岩油田产量下降,而成本较高的砂岩油田产量上升,任丘雾迷山油藏污水回注运行成本增加,关联交易价格上调,这些因素也给采油一厂的低成本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1998年以来,华北油田分公司和采油一厂围绕两种油藏(灰岩、砂岩油藏)的开发、分析、决策、管理,分别进行了研究,认识到要解决采油一厂油藏开发后期出现的地下、地面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再沿用过去的粗放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必须走油藏开发系统管理创新之路。于是,提出并实施厂以数模技术为手段的油藏开发系统精细管理(以下简称油藏开发系统精细管理),这种油藏管理系统包括油藏滚动勘探管理分系统和油藏开发管理分系统。油藏滚动勘探管理分系统主要是利用地震、钻井、测井、试油、计算机等技术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构造、储层的综合研究,寻找新的储量资源;油藏开发管理分系统是在效益原则指导下,如何提高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水平及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油藏开发系统精细管理是利用科学方法和数模技术对油藏进行精细分析,找出油藏潜力,提出最经济的开发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开发系统细分管理单元,把管理对象尽可能细化到最小工作单元,使管理责任和权利具体化,并落实到位。同时量化考核指标,做到不同的管理层次和每个管理单元都有明确的、量化的考核指标。每个管理主体责权利统一,劳动业绩与分配挂钩,激励广大员工爱岗敬业,多做贡献,共同实现少投入、多产出,获得尽可能高的采收率和最佳经济效益。
实施这一管理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建立、建全组织机构
采油一厂成立了以厂长为组长,企管、财务、计划、地质、工程、调度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油藏精细管理领导小组,并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对油藏开发系统精细管理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统一思想认识,从而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优选开发方案
油藏数值模拟是提高油田开发水平的重要手段,数值模拟技术把具体的油藏抽象为数值模型,其目的是根据油藏的实际情况,通过建模和拟合,利用计算机的大容量及高速度,将已知的小范围规律和瞬时规律推广到大范围及长时间,预测油藏未来的开发动态,从而为研究地下油、气、水运动规律,优选油藏开发方案或调整方案,为最经济、最有效地开发油藏即采出尽可能多油、气的各种战略和技术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这种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不仅具有进行特殊开发技术研究、方案优化研究、剩余油分布研究和开发模式研究的功能,而且具有能较准确地模拟油藏的状况和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三)科学制定总目标
1.油藏开发系统精细管理总目标的制定
根据采油一厂地质技术部门数值模拟预测结果提供的各油藏的开发方案及各油藏的剩余潜力所在,党政联席会经过反复优选和计算作出决策,并制定出了1998-2000年油藏开发系统精细管理的总目标,主要内容是:“九五”后3年年产油在100万吨以上;年自然递减率小于12%。
2.油藏开发系统精细管理总目标的贯彻实施
将总目标按各子系统划分到人,层层制定目标,确定负责人员:技术工程人员负责地面工程的实施、各油水井施工作业跟踪;油田地质所的生产室负责重点井资料的落实,滚动室负责调整井位的落实及钻井进展情况,开发室各人明确所管油藏直到各开发管理单元,负责所需措施的油水井的方案编制,负责一切油水井的动态分析,各阶段的调整、总结,目标的执行和监督。具体实施由各子系统进行。
(1)注采子系统的实施。为了确保油藏开发方案的顺利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的进展情况进行微调,并采取了 PDCA循环的方式,加强质量跟踪。
(2)技术工艺子系统的实施。为了确保作业施工质量,措施成功率,采取现场跟踪作业的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作业时间长,压井造成油层污染,影响措施效果。因此,采取现场作业跟踪流程图的管理方法,责任落实,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优选措施井,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成功率。
(3)生产管理子系统的实施。一是实行单井承包。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边缘零散井,实行单井价位买断承包。在全厂范围公开竞标,共买断承包10口井,厂与10位中标人签订了为期一年的承包合同。另一种是进系统的正常生产井,全厂对 300多口单井实行了承包管理,初步建立了“六表两线”,即计量站经营日报表、单井经营日报表、单井日生产综合记录及工况分析表、单井生产潜力分析表、单井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表、单台设备费用明细表、日生产经营运行曲线、作业跟踪分析曲线。岗位员工包产量、包成本、包管理指标,收入与指标完成情况挂钩,责任感明显增强。
二是建立了单井帐户,开展了单井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以最小的核算单元进行统计,包括单井的电机耗电量、计量站成本、注水岗成本、脱水岗成本、检泵费用、拉油运费,并对这些成本数据与单井的相关关系,分配到所属的单井,建立了单井成本帐户,对单井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计算。
三是对低压低产供液不足井的负效益井,确定合理的间开周期。合理间开周期确定的原则:将地层在关井期间恢复的液量以较高的泵效采出来,大幅度缩短开井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将产量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合理间开方式的确定主要依据:根据液面恢复曲线确定关井时间;根据开井时液面降落曲线以及示功图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沉没度和开井时间;建立油井产出液量、地层恢复液量和液面变化的微分方程,计算合理的开井时间。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合理的间开周期不断进行调整,部分井从初期的每天开井6—7小时调整为每天开井6小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厂已经实施负效益井合理间开8井次(低效砂岩油藏整体间开),产油量由 4601t降至4280t,下降了321t,产量下降幅度7%,节约电费9.11万元,经济效益由-58.9万元上升到+4.27万元,上升了63.17万元,其中有3口井扭亏为盈,2口井减亏。
四是对供液充足的高含水低产井,长周期间开。对5口井实施长周期间开,产油量由721t降至360t,下降了361t,产量下降幅度50%,经济效益由-105.12万元上升到-65.59万元,上升了40.18万元。
五是对供液充足的高含水低产井,关井。
(四)加强保障措施
为了更好地实施油藏开发系统精细管理,采油一厂采取了以下两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方面是建立三大体系,即建立以业绩为基础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监督控制体系和全厂效益评价体系。奖优罚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全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为适应新开发方案的要求,针对部分员工技术素质差的现状,狠抓员工的岗位培训,进一步促进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通过两年多油藏开发系统精细管理的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首先,对不同油藏内部的地质和油水状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弄清了油藏潜力的具体分布。其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开发效果。总增油量达4.4394万吨,获总经济效益 2693.4万元。第三,稳定了原油产量,采油一厂“九五”后3年年产油都在100万吨以上,年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2%以下。
在制造业,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是企业制造信息之源,也是指导生产、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这些文件一方面...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品牌对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