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涞贵不是思想家,但他的想法却总能经得住实践的检验。修涞贵是个实干家,他肯干而不蛮干,用自己的一套理论指导实践。
初识修涞贵,不觉得他有何过人之处。高高大大的身材、未语先笑的神态都在告诉别人他是个典型的东北汉子。然而,就是这个貌似平凡的东北人在被称为“中国三大天然药库”之一的吉林通化缔造了一个中药王国。
修涞贵敢于幻想。
十几年前,放着交通队队长的位子不坐,投身到一家濒临倒闭的药厂搞经营,修涞贵凭的是一个信念。
经营中,修涞贵发觉自己的企业缺乏一种叫做“文化”的东西,于是他提出企业哲学的概念并投身其中体味快乐。
他主张定期给自己的企业做一做体检,企业通过这种定期的、不断的自省和自查,可以及时修正;坚持给企业打一针叫“修正”的防病疫苗,从自己和别人失败的错误中提取成功和正确的法则;经常为企业洗洗“冷水浴”,冲凉身体可以清醒企业的头脑。
他主张给企业吃一粒叫做“学习”的维生素,建立学习型组织;坚持喝一杯叫做“沟通”的企业牛奶,人与人之间及时而充分地沟通,它就像牛奶一样,提供营养和润泽;坚持服一粒叫做“制度”的企业钙片,因为企业需要强化自身的制度建设。
他主张坚持做一点叫做“淘汰、创新”的企业运动,就像人需要运动、需要新陈代谢那样,企业也要时刻保持不断的内部创新和淘汰;让企业拥有一个叫做“企业文化”的好精神,企业也要传承中国文明。
修涞贵更乐于实践。
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整合资源。在修正药业发展过程中,修涞贵不断优化各种资源,实现产业、营销和研发的合理布局。根据市场变化的新需求,修涞贵组建了营销公司、生物工程公司、新药公司、修正堂连锁经营公司等,发挥各自的科技优势,突出产品重点,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又组建了通化产业基地,设立了研发中心的分支机构,既有效地整合了企业内部资源,又形成了专业化的、良性循环的经营体系。
“倾其所有搞研发,砸锅卖铁买设备”,这是修正从创业初期延续至今的理念。修正斥巨资建立新药研发中心和沈阳、上海研发分部,现有30多位国内外著名医药专家和一批科研人员专门从事高科技含量新药、新剂型的研制和开发,并开展与国内外企业、高等院校合作与交流。做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目前已研发了国家级两个一类、4个二类、4个三类、3个四类新药。
十几年的经营让修涞贵对企业家的作用感触颇多。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分不开,但目前民营企业对企业家的个人依赖还相当严重。在修涞贵看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靠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进治理结构;另一方面要靠建立和完善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不仅敢于管理,还要善于管理,注意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科学化,把企业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效力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修涞贵有时也显得心事重重。
“企业永远离破产只差18个月。”比尔·盖茨的名言总能引起他的共鸣。他认为,成长性企业一定要有危机意识,一次创新一劳永逸的时代已经过去。做企业就要不断否定自己、修正自己、超越自己,这一点对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不少民营企业总想打败对手,但自己反被别人打败。打败对手首先是打败自己,即为自我超越能力。只有那些能不断超越自己的企业,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我做企业,总是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千万不要高看自己,高看自己就会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是一种盲目的英雄主义情结,必须摒弃。要善于学习业界同行的长处,明晰业界发展趋势,找出差距,看到不足。”修涞贵认为,企业家要进步必须做到这一点。
修涞贵精彩言论
空着的袋子立不起来。企业哲学的意义在于实践,否则哲学就没有意义。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需要“修正”,没有“修正”就没有进步和发展。医药企业只有修身修德,做出的药才能祛邪正本。
中药就是一种文化。通过中医辩证施治,就像是开餐馆,煎、炒、炸、烩、炖,各显其能、各有特色。
六七十年代批判的“修正主义”把“修正”当成了“篡改”,那是不对的。因为世界上没有永远正确的理论,只有经过不断地修正,理论才有生命的力量。企业管理也是这样。
我们的企业需要一点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长不大、做不久。
一个成长中的企业领导者经常性地自我革命是有害的,它会使员工觉得领导者的思想经常处于动荡当中,无法正确理解把握领导者的意图。但企业的发展又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企业领导者及时自我修正又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卓越领导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的企业“预防医学”。
做药就是做良心,因为药品的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这是制药企业的特殊性。药品讲的是疗效,疗效一定要可靠,消费者才能认可。
职业经理人是“你让我这么做”,而事业经理人则是“我要这么做”。
不是好人,不能做药。做良心药,做放心药。
先舍而后得、不舍就不得。
诚信守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贵在坚持、贵在自觉。
如果这么做,尽管消费者不会知道,但我们会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良心,更谈不上诚信守法。
即使受了损失,也要保证市场急需防治非典的药品不减料、不提价、不脱销,不发国难财。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就是勒紧腰带我们也要把这所小学建起来。
作为医药工作者,能够给农民送去他们急需的医药知识、法律知识以及药品,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能力,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援助,这就是我们开展送知识这项活动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
每一个领导者都是个平常人,谁也超越不了规律,很多过去做得非常大的企业为什么垮台了?就是因为有英雄情结。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就在其所著《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到过大规模定制生产。短短几...
在中国服装界,新郎·希努尔像一匹当之无愧的“黑马”脱颖而出。短短10余年中,一个年轻的企业何以能够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