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企业家访谈>> 正文

从“回归”中看企业文化

企业报道  2014-07-21 10:22:28 阅读:
核心提示:但是恰恰是有着前两点的关系,我们不妨做一些大胆的假设:华为有广阔的胸怀去包容这些“犯错”的孩子,尽管华为企业文化近似于军事文化,但毕竟这些孩子血液里流着华为的血

  尽管有那么多人赌定李一男不会再回到华为,李一男偏偏就回到了华为,颇有“好马也吃回头草”的意味。与任正非有着诸多恩恩怨怨的李一男能否真正被华为所接纳,不仅是对任正非和李一男的考验,也是华为文化的试金石。

  任正非还在乎李一男吗?原先任正非对李一男的疼爱不须赘言:不够30岁的副总裁,内定的接班人。这种老一辈企业家对新一辈的钟情我在国内其他民营企业里见识过,这些情感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之情。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时间有可能是10年甚至更长(这需要接班人有耐心)。比如柳传志和杨元庆、郭为。

  可惜的是,任正非对李一男的爱太“溢于言表”,内定接班人被广为人知并不是好事情。不但树敌无数,还会使“准接班人”飞扬跋扈,内心膨胀。这导致了2000年李一男的出走。

  问题是,经过6年的风风雨雨甚至刀剑相见之后,任正非内心是否还残留着对李一男一丝一毫的疼爱?这就如同分手多年的恋人重新走在一起,是因为爱情还是利益?如果是后者,仅仅是因为一纸协议,那就是貌合神离了,离再度的分道扬镳也就不远了。

  李一男学会了妥协,还需韬光养晦。同意把港湾核心卖给华为,是李一男对于现实不得已的妥协。同样,他回归,也是妥协,至少是面子上的妥协。记得柳传志在去年评论杨元庆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元庆学会了妥协。”这个世界并非全如你所愿,而且在中国现有的企业环境之下,“妥协”和“坚持”同等重要。当初李一男年轻气盛,恰恰缺少“韬光养晦”的气度。

  同样,李一男如打算在港湾长驻,也需要“韬光养晦”,当然前提是任正非依然对李一男有残留的疼爱。目前李一男职位至副总裁,却是虚职,这也是中庸的安排。李一男需要再度显示自己对华为和任正非的忠心与贡献,否则难以服众。李一男要重新在华为站住脚,路也很长,李一男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华为文化是否容得下这些“叛变的孩子”?华为收购港湾核心业务之前,港湾已经有多名高层被华为“招安”,当李一男和港湾网络副总裁黄耀旭回归时,华为已经完成所有“叛变者”的收编。有观点认为李一男回到华为很可能是履行华为收购港湾资产协议的结果,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时间应该不会超过一年,这完全有可能。并购过来的公司原有的领导人往往都会在一年后清洗出门,何况港湾的原有管理层都系华为所出,又处处与华为作对。

  但是恰恰是有着前两点的关系,我们不妨做一些大胆的假设:华为有广阔的胸怀去包容这些“犯错”的孩子,尽管华为企业文化近似于军事文化,但毕竟这些孩子血液里流着华为的血(李一男是任正非的翻版),又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华为是中国最优秀的IT企业之一,可以做到“既往不咎”。倘若华为文化真的如此开放,我们不禁要为华为鼓掌了。

更多专题
激励机制助力企业管理

企业集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设计,需要对企业集团的创新环境、创新点、创新活动、创新成果的价值创...

促进产业链共赢的定制终端管理体系

国内终端产业链与移动运营商缺乏整合,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在国内,手机终端销售向公开市场开放,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