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企业不要盲目铺货

企业报道  2014-07-21 10:09:07 阅读:
核心提示:铺货是企业短期内开拓目标区域市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企业与经销商合作,针对零售商开展说服工作,使其同意经销本企业的产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很多企业对铺货缺乏深入了解和科学认识。

  铺货是企业短期内开拓目标区域市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企业与经销商合作,针对零售商开展说服工作,使其同意经销本企业的产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很多企业对铺货缺乏深入了解和科学认识。结果,要么是铺货目标过大,达不到预期效果;要么是铺货缺乏有效定位,铺出的货却销不出去;要么是企业盲目追求铺货率和铺货量,而货款回收却成了棘手的难题。

  那么,企业到底该如何有效地铺货呢?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看看企业目前在铺货中都存在哪些误区。

  目标市场:成了海市蜃楼

  铺货目标的制定不是靠个人主观臆断做出决策的。它需要建立在分析市场机会及企业优势的基础上,市场调研和预测是目标制定的前提和基础。有很多企业宁愿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开展铺货工作,而很少愿意抽出部分资金在铺货之前对目标市场、铺货对象等状况进行必要的了解和分析,结果铺货目标的制定缺乏市场依据,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东北一家著名的家具企业在进入北京市场时,没有进行市场调查,认为自己的产品质量很好,一定会得到市场的认可。于是,该企业制定出了在两个月内进入北京市场的铺货目标,可在铺货时却发现市场上流行的是欧美风格的家具,而自己的暗红色的古式家具在市场上销路并不好,经销商不愿铺货。两个月后,这家企业匆匆告退。目标市场群体选择的错误导致了市场进入的失败,这是企业铺货前期缺乏市场调研和预测的必然结果。

  部分企业盲目地认为目标越大越好,甚至计划在—个月内将产品铺到全国市场。而企业自身实力、人员配备和资源状况等根本达不到这个条件。某饮料企业制定了在3、4月两个月内铺开华中市场的目标。可运作中铺货人员根本就不够用,仅有的几个人疲于奔命地在市场上穿梭。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他们全都是蜻蜓点水般地把货物铺上就立刻转移阵地。虽然两个月后,企业勉强完成了铺货任务,但由于铺货工作不扎实,致使整个市场根本不稳定。结果,在其它品牌的围攻下,该饮料的市场份额迅速萎缩。这种为了铺货而铺货的做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当然也失去了企业开辟市场的真正意义。

  另外,目标也是有主次的,先铺哪个市场,后铺哪个市场。是先铺市区的市场,还是先铺周边的市场,应该明确地规划。某服装企业在开发河南市场时,先以郑州为龙头,然后通过郑州市场的影响力迅速辐射周边城市,接着又带动了全省市区的发展,市场效果很好。

  很多企业往往因为铺货目标主次不明、缺少条理性而致使铺货效果不佳。一奶制品企业在制定铺货目标时就忽略了这个问题,花了大量的费用,在5月份同时进入石家庄及其周围的农村地区。市场范围大,需要的铺货人员多,各种成本花费也比较高。尽管他们把产品铺向了市场,可农村市场终端很分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农村奶制品的需求量也比较小,很多铺货人员无功而返。由于农村市场的投入过大,牵制了石家庄市场的铺货,结果导致了整个市场的失败。

  铺货计划:网眼太大

  很多企业的铺货计划不具体,只是笼统写着“2001年2——3月,将货物全部铺到郑州市场”,“要在3个月内,将货物铺向全国大部分的市场”、“力求在2个月内打开华北地区市场”,那么“大部分”到底如何衡量呢?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具体该干什么?铺货对象是什么?是家属区附近的超市?还是经销商、批发商?衡量货物全部铺到市场的标准是什么?应该采用何种方法呢?计划是铺货工作的基础,计划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实际执行时错误百出。而计划完不成,后面的产品推广、促销策略等根本无法正常地运行。

  有些企业在制定计划时根本没有经过调查,凭想象办事,没有充分考虑到产品铺市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经销商不愿合作,竞争对手提高市场进入壁垒,产品在铺货初期遭到消费者的投诉等,使得计划无法实施。河北一个化妆品生产厂家本来计划进入某区域市场,可是,由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已经全部占领了市场,而且竞争对手在得知这个情况后,将价格下调了10%,产品进入市场也是无利可图,面对竞争对手设置的障碍,只好放弃计划。

  铺货人员:功力不硬

  部分企业认为铺货是一种简单的推销过程,铺货人员只要在市场上转转就可以找得到。所以,在选择铺货人员时,根本没有考虑其必备的素质,只是随便从社会上招收一些人员,或是从单位中随便找些“能人”,分给他们不同的市场,让他们自己去招聘自己的铺货人员,使得铺货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销货质量无法保证。

  自身文化素质不高。铺货人员本身代表着厂家和产品的形象。铺货人员自身素质的低下,不仅会影响产品形象,而且还影响着整个品牌的形象。如某品牌刚开发出一个新产品,一个销货人员在说服老客户铺这种新产品时,随手拿起店内的电话打了起来。这时一个人走进来问:“你是谁?”当了解到是厂家的铺货人员后,他断然拒绝了其铺货的要求,而且原来已经在商场内铺开的产品,也全被赶出了商场。由此可见,铺货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交易能否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产品相关知识匮乏。铺货人员说服终端铺自己的产品,必须对自己的产品非常了解,才能向终端介绍产品的性能、特点及铺货的收益等。而很多铺货人员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产品,甚至不知道产品的构成。一个对产品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怎么能说服别人铺他的产品呢?某铺货人员负责向济南市场铺化妆品,其中在化妆品的包装上有“本品富含植物精华”的字样,零售商就问什么是植物精华,铺货员咕哝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当然说服不了终端铺他们的产品。

  缺少市场开拓经验与能力。在铺货过程中,遭遇客户的拒绝是常事,“价格那么贵,没法卖”,“我们已经有其它同类产品”等。作为一个初入道者,没有经验,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信心动摇;说服终端铺货时,也抓不住终端商与企业合作的利益点,吸引不了终端铺货。而一个经验丰富的铺货员明了客户的真正需求,可以从双方的利益点出发说服客户。铺货人员相关经验和能力的缺乏,是很多企业产品铺货不能到位的重要原因。

  铺货时机:剑锋走偏

  产品推向市场,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厂家是先促销后铺货,或者是先铺货后促销,还是二者同时进行,时效的把握一定要准,而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错失了良机。

  常见的情况是铺货与促销脱节。一种是促销活动已经投入很久,产品却没有及时铺向市场,消费者在市场上找不到该产品。李小姐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去痘香皂的广告,正为脸上的痘痘发愁的她心中大为高兴。到超市购买时,她找了很多家也没有找到。对企业来说,这不是白白浪费促销费吗?2002年夏天,第5季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犯了同样的错误。促销活动开始于5月份的世界杯开赛,而到了 7月初,除了中南地区的部分市场外,其它大部分市场连铺市工作都还没有开始,产品还停留在代理商的货仓里。许多消费者在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后,却不能在销售终端见到第5季的身影。这种铺货与促销的脱节,不仅造成了促销费用的浪费,而且也会使终端铺货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

  还有一种情况是产品已铺向市场,可是,各种促销活动却迟迟不见踪影。有的企业,由于促销力度跟不上,铺了一半的货,由于终端拉力和消费者拉力不足,货物摆在货架上,乏人问津,让终端对此产品的销售前景产生了怀疑,不愿再销,要求退货,很多企业在铺货过程中遇到这种问题。

  另外,铺货季节选择不当也会增加市场开拓的难度。一些季节性比较强的产品,要注重铺货季节的选择,充分考虑产品的淡旺季问题。白酒在销售旺季,竞争很激烈,新产品进入的壁垒相应也很高,不容易铺货,成本也很大。而选择淡季进行铺货就不同了,淡季白酒的销量少,竞争不激烈,市场进入壁垒较低,企业投入铺货的成本费用也少,淡季铺货还可以为旺季到来做充分的准备。

  某品牌的白酒在进入广西市场时,选择了在销售的淡季——夏季铺货,很多白酒企业都处于休整状态,广告投入力度减小,进入酒店和终端的费用也降低了,企业就是利用这个时机,让自己的产品悄无声息地摆在了各大零售店和酒店的货架上,当冬季来临之际,又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用,一举取得了成功。

  监督工作:等同放羊

  铺货人员在被派出去的同时,企业要求填写《铺货一览表》、《客户调查表》及《市场调查表》。通过表格的填写,企业对铺货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还可以从中及时了解终端的动态,建立客户档案,为以后巩固客情关系打下基础。而很多企业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表格发下去了,却缺少相应的管理办法进行规范。有的铺货人员认真填写了,但厂家根本就不回收,更谈不上整理分析。即使回收了,也是被堆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企业根本就不了解铺货工作的进展,当然也谈不上监督和管理。

  不同市场存在不同的情况,有的地方人们观念比较新,容易接受新产品,而有的地方传统观念比较浓,不容易接受新产品;有的经销商与厂家合作很好,但有的经销商根本不愿与厂家合作。而部分厂家单纯以铺货量、铺货率的多少作为衡量铺货人员工作完成好坏的标准。铺货人员为了增加铺货量、铺货率而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法,如贿赂终端商暂时同意铺货,等业绩评估期一过,铺货对象向企业退货;虚报铺货业绩、制造假报表等等。

  很多企业在铺货时把促销费用、促销赠品放心大胆地交给经销商,但这些费用和赠品真的用于激励铺货了吗?沧州一生产白酒的厂家为了加快白酒铺货速度,在酒盒内放了数千枚金戒指并以此向目标客户宣传。但过了一段时间,消费者却根本就没有“喝”到过金戒指,经调查发现,经销商早已通过先进仪器的探测取走了酒盒内的金戒指。此类短期行为在部分经销商身上时有发生,企业资源被浪费,也没达到促进终端铺货的目的。

  另外,窜货也扰乱了市场 。某食品企业为了促使产品迅速铺向市场,抵制竞争对手,对某地经销商实行进货奖励:在1周内,凡进货10件以上者,每5件赠送1件;20件以下者,每6件送1件。于是,经销商纷纷进货,而为了增加进货量,就将手中的货物低价抛向市场,引起了市场混乱,而该食品企业又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任其发展蔓延,终于反而被竞争对手挤出了市场。

  后期服务:变成空头支票

  在铺货过程中,铺货人员承诺一旦铺上的货物售完,保证及时送货。为了降低风险,商家开始时的铺货量很少,先将铺上的货物售完,再向企业要货,而企业正忙于其它市场的铺货,人员或运输工具不到位,致使货物无法及时送到,终端的货架上没货,终端商由于无货转而经销其它产品,给消费者造成断货的印象,好不容易建立的市场因货物供应不及时而丢掉了。

  为了把货物顺利地摆到经销商及终端的货架上,很多厂家不惜口头承诺“质量达国家一流水平”,“包退、包换、终身免修”等等,不管能否兑现,先把货物铺上再说。而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实力和能力去兑现,最终失去了经销商和终端的信任。

  某家电企业为了前期销货的顺利进行,向经销商和终端承诺,免费“三包”服务。铺货时,部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了问题,可企业由于资金不够,根本就没有设立专门的服务部门,如何保证“三包”承诺的兑现呢?

  铺货人员与企业的其它部门协调不够,这会造成失信。湖北一生产“洗得净”牌洗衣粉企业,其铺货人员在打开河北某地市场时,向经销商承诺一旦铺上货、销出去,厂家给5%的返利,立即兑现。可经销商在向厂家要求现金返利时,财务处却不承认,拒不付款。

更多专题
激励机制助力企业管理

企业集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设计,需要对企业集团的创新环境、创新点、创新活动、创新成果的价值创...

促进产业链共赢的定制终端管理体系

国内终端产业链与移动运营商缺乏整合,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在国内,手机终端销售向公开市场开放,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