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企业家访谈>> 正文

这个老板的“闲道”管理

企业报道  2014-06-23 10:48:45 阅读:
核心提示:“好老板要有点‘闲’。”陈志列坦然地说。一个被公司业务缠身的老板,很难发现公司发展中的问题。就像高速奔跑中的马车,某个车轮出问题了,或者货物重心偏移了,驾车的人是发现不了的,而旁观的人则能够看得很清楚。

  和研祥公司相识许久,因为其董事局主席陈志列不经常在北京,想约他采访一直很难。在之前的了解中渐渐得知,在同事眼里,陈志列总是一个目光犀利,能在别人不经意间发现关键问题的人;有时候,陈志列更像一个深入基层的工程师,朴素的穿着、对技术执着的钻研,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很容易和他沟通。

  这一次趁陈志列来北京参加“2007年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暨感动中国十大经济人物颁奖典礼”时,笔者有幸对他进行了采访。

  和对其他公司老总采访的感觉不一样,研祥员工对于陈志列是直呼其名的,并不是因为不尊重领导,而是在研祥公司里有一条严格的公司制度:员工之间必须称名道姓,对于上级也不得以“某某总”、“某某经理”称呼,否则就要罚款!陈志列就曾因为有新员工将他称为“陈总”而对那位员工及其主管开过罚单。刚开始得知这一情况,我还以为陈志列一定是个冷峻而严厉的人,心中难免有些打鼓。

  见到陈志列的那一刻,心中的疑虑立刻打消了。这位平日里不喜欢显山露水的嵌入式行业领袖颇有些儒雅的气质,边幅修整得非常整齐,镜片后明亮的双眼里透露出商人的睿智与机敏,言谈迅速而诙谐。

  没有了紧张的顾虑,采访就变得很轻松了。陈志列很健谈。市场动态、股票财经,只要是他感兴趣的话题,天南海北无所不谈,而且聊的头头是道,以至于我曾一度怀疑之前所掌握的资料是否有误。而实际情况则是:研祥是国内工控行业当之无愧的冠军,同时也是中国自主科研的排头兵。只不过,他这个冠军有点喜欢“隐形”。

  陈志列如此解释他的低调:“我经常拿蒙牛的市场营销给员工作案例讲座。但是,我仅仅取的是蒙牛的‘一切以市场为导向’的这套经。我知道,即使在IT领域,研祥也只是非民用科技企业,这个特点决定了研祥不能在宣传上投入过多。”

  不过,这个低调的企业家却因为几年前风靡国内的《研祥非经典管理》一书而迅速被人知晓。谈起“非经典”管理,陈志列立刻来了精神:“‘非经典’管理虽然是研祥公司内部的企业文化,但是我们觉得有责任、有必要将它向全社会进行推广。这是我们企业在十几年发展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种方法论,是很值得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所借鉴。”

  陈志列善于思考,而且总是和公司的自身实际联系起来。在中欧学院上EMBA时的他,上课做笔记的纸上总是分成左右两边,一边是上课笔记,一边是研祥目前的实际。由于经常相互比较,陈志列不时会在上课中走神。学习和思考,让陈志列对公司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好老板要有点‘闲’。”陈志列坦然地说。一个被公司业务缠身的老板,很难发现公司发展中的问题。就像高速奔跑中的马车,某个车轮出问题了,或者货物重心偏移了,驾车的人是发现不了的,而旁观的人则能够看得很清楚。陈志列有意识地把别人能够承担的工作逐渐放权,从销售放手开始到日常管理的放权,他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发现公司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思考公司的长远发展。在研祥的长跑中,谁碰到了瓶颈、哪个部门出了问题、哪些流程需要优化,正是在陈志列的细心观察中发现并得到调整的。对于公司管理者进行的有效放权,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做老板的,的确不能太忙于日常事务,好老板应该有点“闲”。

  在采访中,陈志列提到最多的就是“中国工控行业”,他每时每刻地将研祥公司的使命与民族科技工业的兴衰绑在一起。也正是这种使命感促使着陈志列在中国工控行业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更多专题
“三七”发展促潞安环保伟业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潞安环能)是由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为主发起设立的上市公司,公司总...

企业家用什么承诺可持续发展

如今的中国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在中国的商业土壤上成长为全球大公司。为此,积攒了20年的力量,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