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企业家访谈>> 正文

打造一个强大的啤酒王国

企业报道  2014-06-09 16:56:36 阅读:
核心提示:“敢想敢为才能有作为。”郑晓峰简单质朴的话语中,道出了千啤公司实现从品质到品牌形象、从生产能力到销售额质的飞跃的真谛。

  “敢想敢为才能有作为。”郑晓峰简单质朴的话语中,道出了千啤公司实现从品质到品牌形象、从生产能力到销售额质的飞跃的真谛。

  转制前,啤酒厂所在的淳安属于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交通条件极为不便。装备落后、技术低下、人才匮乏、运输成本高等要素的瓶颈使千啤公司失去了竞争优势,企业销售量只有1.3万吨,亏损额达到280多万元。

  在采访中,郑晓峰坦言,自己对于事业很有魄力。1998年,在企业改制之际上任的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改变产品的定位,就当时的环境而言,高端啤酒市场是国际知名品牌的天下,可名不见经传的千啤却做了一件当时很多国内知名啤酒企业都不敢想的事情。

  “千岛湖啤酒交通不便,要拼低端市场,我们的成本根本就没法跟他们拼。可是,我们有千岛湖这么好的水资源,为什么不生产高端啤酒?”在千岛湖水质这个最大优势的保障下,郑晓峰决定提升质量、提高价格,走高端发展路线。但是做高端的啤酒,绝不是单纯的提价、以次充好,而是要真正做到品质一流,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还需要开拓全新的市场。

  ———1998年底,千啤公司投入1000万元完成一期技改;2001年投资3000万元完成二期技改,使企业达到8万吨生产基础、5万吨实际生产能力。

  ———1999年,为了请到国家级啤酒专家徐斌做公司的顾问,徐斌每一次的讲课,郑晓峰都不放过。最终,郑晓峰成为徐斌最虔诚的学生,而他的诚意也打动了徐斌。一年下来,连徐斌都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到千岛湖达7次之多,而这一年,千啤公司开始了质的飞跃。

  ———为了实施全面的“形象提升工程”,郑晓峰请了当时国内最好的啤酒外包装设计机构为公司设计整体外观形象系统,设计出了当时独特的千岛湖专用酒瓶。

  ———为做大做强企业,千啤公司于2006年底选择与世界500强、全球最大饮料生产商、日本第一大啤酒制造商麒麟麦酒株式会社合资。“我选择合作方有三个条件。首先对方必须是国际品牌,只有携手国际品牌,千岛湖的品牌才能提升。第二,对方必须在长三角没有合作伙伴,不能影响我们产品的市场拓展。第三,对方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营销队伍,他们的营销团队在做自己品牌的同时能够把千岛湖做响,这样我们的营销力量才会更强大。”郑晓峰说,“事实已经证明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我坚信,以千岛湖啤酒一流的生态水源、一流的机械设备,匹配麒麟啤酒一流的工艺技术,必能酿造一流的产品。”此次千啤公司与麒麟的并购案以其12倍的资产评估溢价,创下了国内啤酒行业的最高纪录。而麒麟啤酒注入3亿元人民币参股千啤公司25%的股份,千啤公司拥有绝对的控股权。这次的“跨国婚姻”,使千啤公司成为浙江啤酒行业中合资最迟、得利最多的上规模本土啤酒企业。

  郑晓峰的敢想敢为,为千啤公司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发展局面:2006年公司产量实现14万吨,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增长,市场范围覆盖浙江全省,并有效进入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市场。2006年底,凭借着“淡而有味”的“绿色环保”品质,千啤成为浙江食品工业的“行业领军企业”。

  营销策略打响品牌

  据了解,从今年的6月份开始,千啤公司和中国移动联袂推出“充话费送啤酒”的话费促销活动,同时倡导“绿色营销”的模式。在这些营销模式的支撑下,千啤公司率先抢占了市场先机,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在采访中,郑晓峰也告诉记者,千啤的成功主要可归结为营销战略的成功。在千啤公司近几年的发展中,一直执行着一种可称之为“点”、“线”、“面”高度结合的营销战略模式。

  “点”,即指高起点,是千啤公司品牌经营的基点。在千啤人的眼中,企业起步较迟,除了千岛湖的水资源和知名度外,其它方面的资源均无法与竞争对手相匹敌,千岛湖的“品牌基因”是千啤公司发展的优势,但不是惟一的出路。在这个基础上,企业提出了一种相异于其它啤酒企业的经营思路:“通过做精,实现做强”。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思路是适合企业资源条件和竞争环境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抢占商机。

  “线”,即推进路径,是千啤品牌经营的支撑。几年内公司通过两条路线实现做精做强的战略思路:一是技术质量推进线,通过大量技术改造投入,提高产品质量,酿造出一流口感的啤酒;二是品牌形象提升线,通过全面导入VI系统和品牌形象定位,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视觉形象。这两条线保证了千岛湖啤酒作为高端品牌和啤酒精品的市场身份,拥有市场主动权。

  “面”,即网络与市场面,是千啤品牌经营的价值链延伸。千啤公司在与大企业竞争过程中独创了“底价操作”的经销商模式,通过有效激励经销商实现市场的迅速渗透。近年来,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抢占大量份额,靠的不单是公司的力量,更是联合经销商共同构筑起整个“企业—渠道”价值链,一起参与竞争的结果。同时,千岛湖啤酒通过每年、每季持续不断的培训以及严格的岗位竞聘制度,锻炼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点”、“线”、“面”结合的营销战略模式,是千啤公司走向成功的法宝,也是公司有别于其它企业的价值与企业个性所在,更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基本经营思路。

  人才战略拓宽发展蓝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在人才的保障下,企业才能实现长足、长久的发展。为了不断适应千啤公司的快速增长,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郑晓峰一直极为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要才,用机制激励人才”一直是千啤公司及郑晓峰恪守的用人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企业出台了人才引进和使用特殊政策,积极引进大中专生。同时,企业每年还选派10人进大专院校深造和培训。目前,公司共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302人,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人员达91人。同时,公司还有一群高层次智囊团,比如聘请国内著名的啤酒专家徐斌、原浙江省啤酒协会秘书长为公司的技术顾问,浙江大学营销研究所专家教授为营销顾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为行政顾问等。

  在此基础上,公司全面推行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制,上到副总、下至员工都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和优化组合;每年都要组织几次大规模的招聘工作,并选派优秀员工外出深造和培训;每年公司还聘请管理专家到公司为在岗操作员和新进厂员工进行有关精益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薪酬改革等知识课程培训,为千啤公司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依托强大的人才装备队伍,我们坚信造中国最好的啤酒的梦想近在咫尺。”自信的郑晓峰表示,在今后的发展中,千岛湖啤酒将立足浙江市场,精耕细作、做深做透,打造啤酒的休闲中心,持续有效地推动啤酒事业的快速发展,将千岛湖啤酒真正打造成长三角的区域强势啤酒品牌。

更多专题
“斥骂术”因企业而异

历史上不乏有脾气的果敢者打拼出一片片自己的天空。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身上闪耀着智慧和...

“人和”是一切的根本

“有多大度量做多大事业。”很多中国成功的企业家与创业者交流时都爱说这个观点。大凡有点人生经历的人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