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市晨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岳言,23岁就开始了创业道路,并显示出他过人的经商意识和胆识。1985年,王岳言与人合伙创办了良桥民政福利厂,生产塑料编织袋,率先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铁轮机替换过时的木织机,产品质量均高于其它厂家,当年产值突破30万元。1991年11月又创办夏桥编织五厂,投资100万元购置新颖的圆织机取代铁轮机,实现了创业史上的第二次技术革新,1992年独资创办平阳县塑料制品厂,1994年购置了平阳县塑料十九厂50%的股份,1995年购置了平阳县塑料十八厂50%的股份。1996年创办平阳县鹤年塑化有限公司,实现产销一条龙的经营策略。
拥有7家企业的王岳言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面临的竞争是激烈而严酷的。1991年,市场经济格局发生了大的转变,他认识到只有依靠大企业、依靠人才、依靠技术、设备、资金优势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在分析了塑料编织行业的发展趋势后,王岳言决定走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发展道路,1991年12月他组建温州晨光集团有限公司,并迅速发展起来。几年来,集团先后被评为中国包装龙头企业、浙江省行业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浙江省银行信用“三A”企业。
王岳言的晨光集团现有员工1760人,年产3.5亿条各色编织袋,广泛应用于化肥、化工、水泥、饲料、面粉、大米等包装,年产值达2亿余元,税收近千万元,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在抢市场、争效益、求发展的实践中,王岳言领悟到:一个企业成功在市场,失败也在市场。要保持企业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坚持科技与市场连接。为了使公司能以技术进步为中心驱动力,王岳言特别主持修订了《企业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关于稳定和引进科技人才的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企业技术进步有了明确的规范,并在企业资金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拿出大量的资金投入晨光技术中心建设,目前晨光技术中心已列入“30家温州市重点扶持技术中心”。
为了改变公司单一的产品结构,王岳言果断地做出调整,投资1980万元在平阳县萧江征地25亩,生产珠光颜料,预计2005年下半年投入生产。项目投产后,可年产5000吨珠光颜料,工业产值增加2亿多元,利税2300万元。
王岳言深知,要成为一个现代企业,必须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公司先后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企业从制造设计到售后服务更加严格、有序,职工的质量意识增强了,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
王岳言始终坚持加强“党、工、团”建设,被选为平阳县第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温州市第八届党代表、温州市第九届人大代表、第十届省人大代表。2004年公司上缴税收927万元,连续多年荣获省、市、县“明星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领导班子被温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一等功”。
王岳言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但对公益事业总是倾囊相助,无论修路、造桥、资助孤寡老人,还是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等社会公益事业,王岳言都慷慨解囊,在当地是一名公认的慈善家。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