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的国有企业比例占全省企业的68%,国有企业是贵州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如何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实施企业战略性重组?作为西部地区,怎样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哪些战略性思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今年年初新成立的贵州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王黎明。
记者:如何深化贵州国企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王黎明:国有企业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重组,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整合国有资本更多地集中投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记者: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还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王黎明:在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力度不够,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和支撑体系还有待完善和加强。二是国有独资公司的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探索。三是在国有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一股独大”,没有真正形成有效制约监督的法人治理结构。四是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中存在不少困难,在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方面进展缓慢。
记者:如何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王黎明:建立完善监管体制和各项监管制度,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体制和制度保证。一是争取用二至三年时间建立健全省、地两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形成省属国有资产三层监管体系,确保出资人职责到位。二是抓紧根据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暂行条例》要求,加快制定实施办法和产权管理、统计评价、业绩考核等法规体系。三是加强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能,进一步完善外派监事会制度。四是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体制,积极构建国有资本运营平台。
记者:如何大力推进国有资产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王黎明:推进国有资产结构战略性调整要突出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按照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整合国有资产,提升国有资产质量,增强国有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抓住国家确定西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接替区的有利条件,在资源约束对全国经济影响日益显现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贵州省资源优势的特点,重点是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做大以能源、优势原材料为主的新型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强传统支柱产业和培育新兴后续支柱产业,建设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左右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结构调整、资产重组、规模化经营和强强联合,在电力、烟草、白酒、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煤及煤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形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企业集团;二是引导建造优势产业的产业链,鼓励支持配套的专业化企业发展,抓好优势企业,创建名牌产品,通过产品和技术为纽带进行归并整合,突出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形成围绕主业,专业化分工明确的配套产业链,带动行业和区域经济调整,构造新的产业群。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竞争力较强的“小巨人”企业;三是对其他一般性竞争领域内的国有资本,加快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有计划地降低国有独资企业户数和国有资本的比重;四是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的关闭破产工作,优化国有资产质量。
记者:怎样加快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王黎明:一是按照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加大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管力度。目前正抓紧制定《规范省属国有资产产权交易行为若干规定》;二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革,规范运作,积极推进,实现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吸引外资,加强和国际经济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融资;三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国有独资、控股、参股企业中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四是按照辅业分离、精干主业的要求,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鼓励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的资产重组,积极与监管企业所在地政府协调,加快剥离“办社会”的步伐。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