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企业家访谈>> 正文

马治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力破电力紧缺难题

企业报道  2013-12-13 16:28:04 阅读:
核心提示:在今年国家电网公司召开的“2013年迎峰度工作总结新闻发布会”上, 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马治中告诉记者,虽然目前随着气温的下降,各主要电网负荷明显回落,电力供需形势已有所缓解,但根据我国经济增长情况

  在今年国家电网公司召开的“2013年迎峰度工作总结新闻发布会”上, 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马治中告诉记者,虽然目前随着气温的下降,各主要电网负荷明显回落,电力供需形势已有所缓解,但根据我国经济增长情况、电力建设情况和天气变化情况,今冬明春我国还将出现用电高峰,电力供需形势仍然比较紧张。在新闻发布会上,马治中就今年的电力形势以及电网公司的改革与发展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今年电力紧缺给我国经济造成多大损失?

  马治中:今年夏季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最大电力缺口达2983万千瓦,华北、华东和华中电网电力缺口分别达到747万千瓦、2078万千瓦和158万千瓦。截至8月31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共有20个电网拉闸限电,累计拉电99.9万条次,损失电量318.5亿千瓦时。

  面对电力短缺的严峻局面,国家电网公司严格落实不同负荷水平下的有序用电方案。按照“有多少、用多少,缺多少、错多少”的原则,精心安排和处理好保电的重点和顺序,确保了居民生活、农业生产以及医院、学校等重点单位的正常用电。6—8月,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电网用电量增长分别超过用电负荷增长3.09、3.18、10.12、1.82、1.36个百分点,移峰填谷等措施发挥了巨大作用,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称赞。

  记者:目前电力迎峰度夏工作已基本取得胜利,今年还会不会出现新的缺电高峰?这种缺电局面在何时真正结束?最主要的经验是什么?

  马治中:目前,随着全国各地气温的不断下降,各主要电网负荷明显回落,电力供需形势已有所缓解。根据我国经济增长情况、电力建设情况和天气变化情况,今冬明春我国还将出现用电高峰,电力供需形势仍然比较紧张。但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今冬明春我国还将出现用电高峰。从省份来看,浙江、江苏、山西、内蒙古等地电力短缺形势比较严峻,但黑龙江、吉林、新疆和华中部分地区则相对宽松。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电煤供应和来水情况已经成为影响电力生产的重要因素,各省电力供需形势将可能因此发生变化,如今年山东、陕西等装机容量比较富余的地区因缺煤停机发生了拉闸限电,福建省也因来水不足出现电力短缺。

  这种电力短缺局面将随着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快能源项目建设而逐渐缓解。

  国家电网公司认真总结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的经验教训,采取各种措施,全力做好电力供应工作:一是利用当前负荷回落的有利时机,全面做好设备检修维护工作;二是加强电网建设,确保工程按期投产,为电网安全生产提供物质保证;三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事故预防、应急援救与处理体系建设,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四是合理有效地转移电网高峰负荷,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力有序供应;五是加强统一调度,加大跨区、跨省的电力、电量调剂力度,缓解华东、华北等地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六是加强服务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优质服务;七是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力度,切实防止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

  记者:因近几年电源建设的加快,据预测,2007年我国又将出现新一轮的电力饱和,到时电网是否会出现“卡脖子”现象,请问国家电网公司对此有哪些考虑和准备?在电力紧缺的局面下,迫切需要尽早建设完成全国联网的安全稳定和电网构架。为了这一构架的早日完成,国家电网公司将采取哪些措施?

  马治中:针对当前电力出现严重不足的局面,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电源项目的审批力度,大上电源项目的势头很足,预计2004年将达4280万千瓦、2005年有6000万千瓦、2006年有5000万千瓦的发电容量投产。3年投产1.5亿千瓦电力,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将面临着繁重的电网建设任务,也提出了如何建设电网这一重大课题。现在看来,今后3年的电网建设十分关键,不仅要保证1.5亿千瓦电力的送出,展开大规模的电网建设,而且要统筹考虑省网、区域网和全国联网的建设。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在电网建设方面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加快前期工作力度,确保电源送出工程能如期开工,为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建设工期,努力使投产的发电能力及时送出。二是加快“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工程的建设步伐,完善网架结构,提高电网输送能力,提高受端电网消纳能力。三是抓紧抓好三峡送出的三期工程建设,争取早日投产,早日发挥完善网架结构的作用,提前发挥效益。四是加快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送出工程的前期工作,确保送出工程建设与电站工程建设同步并略留有余地。五是重视抽水蓄能等调频、调峰电源的建设,完善电网结构。六是坚持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电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记者:国家电网公司在缺电的形势下,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域互联电网的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用电需求?

  马治中:迄今为止,除西北电网外,全国互联电网的格局已经形成,区域电网间互联输电通道容量达1000万千瓦左右。2003年跨区互换电量为388.83亿千瓦时,基本与一个中等规模省级电网的全年售电量大体相当。今年以来,随着三峡——广东直流输电、东北——华北、川渝——湖北加强联网工程的投产运行,跨区送电能力进一步加强,跨区、跨省电力电量交易不断加大。

  为发挥区域互联电网的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通过互联电网稳定计算分析,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想方设法挖掘潜力,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联络线输送容量。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各跨区联络线均满负荷、压稳定极限运行,东北送华北120万千瓦,三峡送华东两回直流线路长期420万千瓦满负荷运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动用了过负荷能力,阳城电厂也多次提高稳定极限至190万千瓦,川电外送达到95万千瓦,送南方最大达到248万千瓦。输送容量的提高,充分体现了大电网的整体优势,有力地缓解了华东、华北以及南方电网供电紧张的状况。

  二是提前对各网供电形势和负荷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利用时间差、季节差,充分发挥联网效益,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在平衡分析、电量和检修计划安排以及水情预测等方面在各区域电网之间加强协调,提前制定电力电量平衡和跨区送电方案,尤其是利用不同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出现的时间和程度的不同以及季节性来水的差异,在区域电网间进行水火电互剂和丰枯、峰谷互剂,促进了跨区资源优化配置。

  三是实时跟踪电网运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加大跨区电力电量交易力度。今年,在跨区交易形式上,我们采用了日交易、小时交易及可中断交易等多种非常灵活的方式,并根据电网负荷、机组运行状态、电厂来水和存煤等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电力电量交易和计划的调整,提高了能源利用水平。

  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互联电网的优势已充分显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如华东从区外受电量达263.3亿千瓦时,占全区总电量的8.6%,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华东的用电紧张状况;又如东北华北联网系统对华北,特别是首都政治保电和迎峰度夏工作的顺利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东北地区多余电力外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预计今年全国跨区电网互供电量将达6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将达到50%以上,互联电网在资源优化中的作用将进一步体现。

  作为区域电网运行管理的主体,各区域公司在本地区内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各区域电网公司在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充分利用现有发电能力和输电网络,努力缓解用电紧张的局面。除了加强电网建设和运行维护,加大联络线输送功率和积极组织跨省电力电量交易外,各区域电网还根据本网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网内资源的优化。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