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国企创新体制:摧枯拉朽后的重生

企业报道  2013-12-10 10:18:11 阅读:
核心提示:目前,创新一词几乎成了中国企业家的口头禅,但是我们发现,对于创新,大家说得多却做得少。为什么?笔者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谈起创新,往往喜欢给创新加上绚丽的光环,却忘记了创新的根本动力——生存。

  目前,创新一词几乎成了中国企业家的口头禅,但是我们发现,对于创新,大家说得多却做得少。为什么?笔者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谈起创新,往往喜欢给创新加上绚丽的光环,却忘记了创新的根本动力——生存。在一次由中国企业联合会组织的“自主创新与企业发展”座谈会上,来自鞍钢、燕山石化、天津制药等企业的代表在介绍他们各显神能的技术创新经验时,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共同点,就是他们为了企业生存必须搞技术创新。其实,不仅技术创新,任何创新都是这样。

  国企为什么要搞机制创新?因为不搞机制创新,国企的效率就难以提高,就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

  当年徽州人因为当地人多地少,生存困难,于是一批徽州人不得不走出去经商,后来就形成了闻名中外的徽商。

  当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颤抖着手签订全国第一份土地包干合同书的时候,他们最朴实的动力就是生存。

  微软为什么总在创新?因为比尔·盖茨认为:“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韦尔奇领导下的GE为什么能长盛不衰?因为韦尔奇每天都在倡导:“创新,否则就太迟了。”

  为什么海信开发出了“中国芯”?因为周厚健认识到:“没有研发能力,不掌握关键技术,一个企业很难发展壮大,即便能够长大,那么企业的规模越大则危险越大。”

  改革开放后的20年,为什么我们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说到底就是因为在那个时期,众多企业不搞技术创新仍然能够生存得很好。今天,我们大谈特谈自主创新,说到底也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再不搞自主创新就会面临生存危机,因为我们如果再不搞自主创新,我们在经济全球化中就只有喝汤的份儿,而喝汤能喝多久也是个未知数。

  也许有人会说,创新是为了发展。这没错。但发展又是什么?发展不就是明天更好地生存吗。

  不要总是高喊创新的口号,应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不创新,今天是否能活得过去?不创新,明天是否还能继续好好活着?如果能,你大可不必创新;如果不能,你就不能再掩耳盗铃,就必须老老实实地去创新。

  创新有风险,创新可能会失败,但如果不创新只有死路一条的话,你就必须勇敢地承担起创新的风险。

  记住盛田昭夫的话:唯有创新才能生存。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