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山东省各条战线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工业生产速度效益大幅提高,重点行业全面增长。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784.9亿元,同比增长26.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2.3,提高21.4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工业完成技改投资1547.7亿元,同比增长40.4%;大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规模以上企业群体迅速增加。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山东省经贸委主任李书绅。
记者:山东经贸系统是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
李书绅: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挥政府调控经济职能,实行有保有压,努力提升工业结构层次和水平。“保”,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省里优先发展的行业和有市场有效益的项目,加大技改投入,全力保上去。提升七大产业链,细化编制了实施方案,推出了2014年技术改造导向项目,全省上下以此为主线集中投入,七大产业链规模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推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青岛、烟台、威海三市积极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力度,推进区域产业整合,优势产业发展更加突出。围绕骨干企业和重点产业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创造先进技术源。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的引导和督察,中心建设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构建重点产业链研发平台,新组建了重型汽车、橡胶两个行业技术中心。“压”,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和企业,坚决压下来。目前,全省已累计关停小高炉小炼钢企业53户、机立窑水泥生产线310条、小煤井596处,推动了产业结构提升。
与此同时,我们深入实施大企业发展战略,加强了对大企业发展的研究指导,推进大企业理念、制度、管理、技术、营销、品牌、资本运营和文化“八个创新”,大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大力总结推广海尔创世界品牌的经验,企业普遍树立起品牌是一种文化、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体现的观念,通过提高质量、开拓市场,创造了更多的自主品牌。大企业的发展和知名品牌的扩大,带动了相关支柱产业快速增长。
记者:国内市场日趋国际化,企业管理也趋向国际化,这就要求不断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在这方面,山东是如何做的?
李书绅: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领航人和开拓者,由企业家引领的管理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在搞好企业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引导企业树立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提高各类人才的社会使用效益。继续实施“千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推进技术英才建设工程,建设好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
我们把以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方向,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使全体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的有机融合,把优秀的文化理念转换为企业的各项制度、员工的日常行为,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在大力弘扬企业先进文化的同时,把推进管理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推动企业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推进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的结合,使之渗透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的全过程。推动企业结合实际,加快建立完备、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大胆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制度化管理程度。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