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古往今来,人们将鸡肋视为取舍两难的象征。
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中国企业纷纷登滩海外,初生牛犊不怕虎,意图攻城掠地,但正如初生的竹笋,易在春雨中催生,也易在春寒中丧生。于是,中国企业须在战略层面作出取舍——是自主品牌输出产品;还是贴牌生产,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非此即彼的抉择,虽没有哈姆雷特生死命题那样痛不欲生,却也进退两难。
而问题的本质是简单的事实,如世界品牌试验室公布2005年世界品牌500强的数据一样触目惊心,中国企业仅有海尔、联想、央视、长虹四个品牌入榜。品牌的弱势地位,佐证了中国只能算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也佐证了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将是任重而道远。
OEM,宛如鸡肋,本质上是基于当前实力、市场势力、合作关系和利益等,跨国大鳄与中国企业双方博弈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博弈矩阵来归纳。
无论对方如何选择,中国企业的选择是OEM,跨国大鳄的选择是合作;但博弈的结果是:跨国大鳄攫取大部分利益果实——“鸡腿”,中国企业只能得到小份——“鸡肋”。
OEM,作为中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征程中的初期权衡选择,在中国企业与跨国大鳄博弈中,是如何达到一种均衡态势(即使这种态势是暂时或短期的)的呢?从下面价值链分析图中可见端倪。
显而易见,跨国大鳄主导或占据了前后端——利润的高端,而把中间的苦活累活——利润薄的环节留给了中国企业。
权衡利弊
鸡肋虽不如鸡腿般肉厚味美营养价值高,却也皮滑筋劲夹杂肉丝能滋补一二;虽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若是分量足够,倒也能混个半饱,而且对某些有偏好之人,则视鸡肋为心爱之物。鸡肋的营养价值有多高?见下表利弊分析概览。
综上,利弊昭然,若一言以蔽之,鸡肋也;但利弊之轻重,并无绝对,这主要取决于中国企业的企业实力和竞争力、长短期发展战略、竞争抉择、品牌诉求、利益需求等等诸多因素,当然也受中国企业个性偏好的影响。
若说到对OEM极其钟爱之企业,就不能不扯上格兰仕。在过去10多年里,格兰仕微波炉从零开始,从中国第一发展到世界第一,OEM功不可没,而今又把产品线扩展至空调、小家电,依然沿用OEM战略,而格兰仕更是将自己定位于“全球名牌家电制造中心”,立志于OEM,乐此不疲。2005年,格兰仕集团销售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23%。但利润如何,格兰仕没说。有苦难言?
解困OEM
鸡肋对于饥饿之人,自然是饥不择食,没办法挑肥拣瘦,而对于偏爱此味之人,自然为餐中必选;但对于饱腹之人或有识之士,吸引力就要大打折扣了。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中国企业对于OEM的认识也是因时因地因企业等变化而大相径庭。因为在中国企业中,有的乞求于温饱,有的求于安逸,而有的追求自我实现,有的期求卓越。
在奔赴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有一批骄子另辟蹊径,不满足于OEM鸡肋之境地,毅然决然跨上国际化品牌的征途,其间凶险,自然不言而喻,虽未必能一举成名天下知,却有会当凌绝顶的雄心壮志。
铤而走险
海尔高举品牌大旗,驾着海外本土制造本土营销的战车,欲与跨国大鳄一决雌雄,但如今仍在欧美市场上跌打滚爬,难以进入主流市场,虽是披着一身光环,却不得不拆“国内墙”填补“海外墙”,至2005年,海尔集团营业收入增长仅为0.3%,而同时国内营业收入首次下滑,利润下滑20-25%。
TCL对于阿尔卡特、汤姆逊等跨国业务的激进式并购,欲一步登天,却是囫囵吞枣,难以消化,一方面文化难以融合,整合不力,阿尔卡特以及汤姆逊相继退出其与TCL并购形成的合资公司;另一方面导致自身现金流匮乏、造血不足,不得不将TCL国际电工(惠州)有限公司和TCL楼宇科技(惠州)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法国罗格朗集团。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使自己跻身于全球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公司之列,并一举把总部迁往纽约,决心与气魄可谓无与伦比,但能否功成名就,就要看联想文化是否能与IBM文化、中国文化是否能与美国文化相濡以沫了;因为导致跨国并购失败的最大根源在于文化,而联想并购IBM-PC业务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此。继并购后,2005年底联想集团总裁和CEO再度更换,如此之快的人事更迭,似乎在昭示着其中的暗流漩涡。
台湾企业的前辙
提到OEM,就不能不说到台湾企业,因为大陆制造业现状貌似当年的台湾——多为代工企业。如今一批当年卧薪尝胆的台湾代工企业已鲤鱼跳龙门,在世界品牌榜上有了一席之地,如宏基、华硕等等。
作为当年最大的PC代工企业,宏基一面为惠普、IBM等代工,另一面不甘于居人檐下,养精蓄锐发展自己的品牌ACER,而随着市场地位提升和规模扩大,宏基与跨国品牌商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纷争日益扩大,于是在2001年底施振荣把宏基集团一分为三,宏基、明基电通、纬创各自单飞,明基电通专心于数码业务,而代工部分则由纬创承担,由原来宏基电脑和宏基科技合并而成的宏基则围绕IT服务专心于自有品牌的打造。明基单飞之后,2005年6月接手西门子手机,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惊世之作。
华硕也深受代工、品牌相斥之困扰,拟于效法分家,2006年3月1日,华硕启动了16年以来最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将原五大事业部重新分割,根据产品线分为15个事业部。据了解,华硕内部原定在2008年前完成代工和品牌业务的分家,但迫于苹果等厂商的压力,分家行动提前到2007年之前完成。
当然也有一些台企深爱鸡肋,甘于人后,如广达和鸿海等,这些公司都只专注于OEM,而不发展自有品牌,惠普、戴尔等公司也就不必担心“养虎为患”。
面对OEM这块鸡肋,食之亦或弃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战略决策,源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觉醒,困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弱势地位,但总会有中国企业不止步于蝇头小利,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但愿他们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