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企业家访谈>> 正文

用精神炼就品牌

中国企业报道  2013-11-22 11:50:19 阅读:
核心提示: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绍兴县杨汛桥镇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小乡;从2002年起,杨汛桥镇连续两年稳坐浙江百强镇头把交椅,成为“浙江第一镇”。

  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绍兴县杨汛桥镇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小乡;从2002年起,杨汛桥镇连续两年稳坐浙江百强镇头把交椅,成为“浙江第一镇”。短短10多年间,杨汛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引进星火计划,产权制度改革,并造就了资本市场共同关注的“杨汛桥现象”——3年内先后涌现7家上市公司;2003年,全镇实现GDP27.3亿元,人均GDP达10000美元,完成全社会总产值154.18亿元,财政收入3.9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593元。一个近3万人口、面积不到40平方公里的小镇,实现惊人的经济数据背后,到底有什么秘诀和精神支撑着杨汛桥经济的快速崛起?杨汛桥工业副镇长丁伟林和宣传委员丁焕盈带我们揭开了杨汛桥现象的神秘面纱。

  三次机遇造就“杨汛桥现象”

  记者:短短10年,杨汛桥从过去的泥墙黑瓦到小区别墅,从泥泞小路到康庄大道,从偏僻落后的农业小乡到浙江第一强镇,杨汛桥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

  丁伟林:杨汛桥能发展到今天实质上是抓住了三次历史机遇。第一次是80年代中期,我们抓住了国家“星火计划”的机遇,依靠科技造就了中国经编名镇,培养了一批诚信创业、开拓进取的企业经营人才和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技术骨干;第二次是90年代初我们抓住了“撤区扩镇并乡”,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双重机遇,初步实现了乡镇工业化;第三次机遇是90年代中后期,我们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近10年的“和平演变”,杨汛桥的乡镇企业终于摆脱了“红帽子”的束缚,成为了生机勃勃、轻装上阵、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民营企业。

  记者:2001年12月10日,“浙江玻璃”(739.HK)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香港发行H股的民营企业,此后“永隆实业”(8211.HK)、“宝业集团”(2355.HK)等先后上市。在杨汛桥这么一个小小的镇,竟然出现了7家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这种现象成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您觉得这么多企业上市给杨汛桥整个区域经济带来了什么?

  丁伟林:首先,我们有7家民营企业陆续上市,推广了整个杨汛桥品牌,提升了整个杨汛桥的品位,宣传了整个杨汛桥。就外围环境来讲,企业上市给杨汛桥区域经济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把杨汛桥从绍兴地区、浙江省范围内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亚洲地区。就杨汛桥整个区域经济来讲,地域经济也随着企业上市保持了杨汛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上市给区域经济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目前,我们杨汛桥1—7月已实现财政收入4.02亿元,可以说这些财政收入基本上50%以上的贡献来自于7家上市公司。

  记者:上市为杨汛桥区域经济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和很好的品牌效应,那对于企业自身呢?

  丁伟林:当然企业的上市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功不可没。我们企业原来的管理模式都是家族制,企业管理的制度完全是在摸索当中完成的。企业上市为企业注入新的管理模式,为企业最终做大做强做精、保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捷径。

  记者:杨汛桥不仅是一个经济强镇、工业重镇,而且还是“全国环境优美镇”,那么杨汛桥镇政府是怎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

  丁伟林:我们杨汛桥早在90年代初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科技引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念,确立了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有那么多民营企业的工业重镇,怎样去引导企业视经济利益和环境并重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第一,我们消除新的污染源,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上,我们有的放矢,确保不产生新的污染源。第二,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加强监督,另一方面在设备上加强更新。对印染定型产生的废气进行综合治理,现在我们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成功印染定型废气处理设备。第三,以“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来规范制约企业、群众重视环境。这个“环境优美乡镇”实际上是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圈,用这个金箍圈来把握环境和经济两者之间的平衡标准。我们杨汛桥以企业上市为契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杨汛桥打造成为既适合居住又要企业发达的商贸中心。

  “十二字精神”演绎发展动力

  记者:走在杨汛桥镇的大街上,看到大大小小的宣传版——“发扬‘永不平庸,永不放弃,永不满足’精神,建设杨汛桥”,那么这十二个字到底包涵了什么?

  丁焕盈:“永不平庸,永不放弃,永不满足”是杨汛桥镇经过10多年改革和发展的洗礼逐渐形成的、被全镇人民广为认同的“杨汛桥精神”。“永不平庸”体现的是一种“要么不干,干则一流”的创业理念,比如企业,你要么不当厂长,你当了厂长,你就要把企业做得最大,要做行业龙头,做自己的品牌。比如浙江玻璃从小小的一条生产线发展到现在规模全国第三、效益全国第一的上市企业。“永不放弃”体现的是一种“认定目标、执着追求”的意志品质。我们这么多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却没有一个企业面对困难而停止不前,最艰难的时期都挺过来了。“永不满足”体现的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想信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们的企业不是小老板式的,而是以把企业做强做大为目标,争取做行业龙头。第二,政府和老百姓也一样,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觉得压力很大,特别是来自自身的压力。就是这种“永不平庸,永不放弃,永不满足”的精神,使杨汛桥在短短10年内以独特的风姿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杨汛桥现象”。

  记者:10年前的杨汛桥镇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10年后的今天,杨汛桥成了中国乡镇经济的一匹“黑马”,杨汛桥的成功给其他乡镇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启示?

  丁焕盈:杨汛桥今天的成功,我觉得离不开两种因素。第一是我们抓住了三次历史机遇,上面已经谈到。“星火计划”使杨汛桥找到了脱贫的捷径,而产权制度改革使杨汛桥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第二更重要的是人,如果没有杨汛桥人超前的机遇把握意识,就不会有今天的杨汛桥。要知道,在80年代中期,杨汛桥因为远离绍兴市区,资源欠缺,还是出了名的扶贫乡镇。那时候的杨汛桥人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在各大城市打工,承包工程。艰苦的打工生活奠定了杨汛桥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天南海北的闯荡使杨汛桥人眼界开阔了不少,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机遇来临时,杨汛桥人抓住了历史机遇,完成了角色转换,实现了做“人上人”的梦想。

  编后:“杨汛桥现象”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个面积不到40平方公里的小镇出现了7家上市公司让很多人都觉得惊讶和好奇。杨汛桥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惊人的经济数据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杨汛桥的成功更得益于精神的推动。正像丁焕盈所说的,是“永不平庸,永不放弃,永不满足”的精神支撑着杨汛桥人摆脱落后,走向成功,使杨汛桥在短短10年内迅速崛起!

  10多年来,杨汛桥始终坚持走科学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下,杨汛桥从容地保持了经济再次快速、平稳、高效发展。2004年上半年杨汛桥完成产值68.3亿元,销售67.2亿元,财政收入3.33亿元,企业完成利税9.12亿元,产销率98.65%,产值和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40%。丁伟林告诉记者,在杨汛桥经济进入快车道的同时,正在打造整体杨汛桥品牌,同时保持杨汛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相信2004年的杨汛桥会走出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