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民营企业家,宋亚养更多地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他更关注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作为湛江的代表,他更关注湛江经济的发展。在经过大量的调研之后,宋亚养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议案:环北部湾建立经济区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广东湛江地处雷州半岛,湛江市政府提出了以工业带动地区经济、“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近些年沿海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已经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移,民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这一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建立北部湾经济区将对这一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起到很好的“桥头堡”作用。湛江鸿智电器有限公司就是从这个“港口”驶向世界大市场的一艘“Made in China”战舰。
湛江鸿智电器有限公司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印证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在几年前,鸿智电器还是一个近乎“作坊式”的配件小厂,依托这个桥头堡,鸿智电器的小家电产品不仅打入了欧洲市场,而且在美国、加拿大等美洲市场也成为叫得响的中国名牌产品,可谓是墙里开花墙外香,一枝红杏出墙来。2003年,宋亚养又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鸿智电器也迎来了“双喜临门”:鸿智电器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鸿智牌电饭煲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这预示着鸿智电器不仅香飘海外,而且在国内市场上也要来一个“满架蔷薇一院香”。
品牌之路
从“Hallsmart”到“鸿智电器”
对国内大多数企业而言,一般的发展模式都是先从国内市场做起,然后再进军国外市场。而湛江鸿智电器却走出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从海外叫响“Hallsmart”再到“鸿智电器”进军国内市场,并取得巨大成功,可以说是我国民营企业创业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1997年,宋亚养以筹借到的8万元起家,在湛江官渡镇这个贫困的农村开办了一个仅有20几个员工的配件厂。但是,宋亚养很快就意识到凭现有的规模与模式很难做成一个产业,形不成产业就很难做成大企业。于是,他于1999年与香港鸿智企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湛江鸿智电器有限公司,并将公司定位于小家电行业,将市场定位于欧美等地。经过几年的努力,鸿智电器已经由创业初期的8万元资金发展到今天的1.5亿元资产,年销售收入由初期的不足100万美元发展到今天的3000多万美元,其中90%的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并且每年以50%的惊人速度递增,将一个外人看来不起眼的小家电做成了一个大产业。鸿智电器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门槛很高的国际市场,靠的就是鸿智电器成功地运用了品牌战略。宋亚养认为,好的品牌一定是在市场上有号召力、能够被社会所认知的品牌,但好的品牌一定是有好的产品来支撑。鸿智电器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一种产品、两个市场”的发展战略:一种产品就是小家电产品,两个市场就是国外、国内两个市场。目前,鸿智电器的产品已经由电饭煲发展成系列产品,始终没有脱离小家电行业。鸿智电器的发展战略可以说是高瞻远瞩,但又不好高骛远。在市场开拓上高瞻远瞩,将目光紧紧瞄准国际市场;在产品开发上脚踏实地,坚持在小家电产品上做精、做强、再做大。目前,鸿智电器的“Hallsmart”已经成为欧美及东南亚地区知名的“中国制造”的小家电品牌。2002年,鸿智电器的“Hallsmart”商标已经在美国、加拿大等国注册,去年又在欧洲申请注册。在成功开拓国际市场后,自去年开始,宋亚养又将目光转向了国内市场,在全球最大的连锁超市——沃尔玛商场里,已经出现了鸿智电器产品。我们相信,香飘海外的鸿智电器,在国内市场上也一样会有上乘的表现。
文化理念
从“鸿智”到人才大平台
一个企业的成功,就是一个企业家的成功。但宋亚养却更强调鸿智团队的成功,这不仅表现出他是一个成熟而成功的企业家,也更显现出他宽广的胸怀。宋亚养认为,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在于他的高瞻远瞩,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事;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则在于它的组织体系。一个企业家在初期可以凭借自己的热情创业,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就需要有一个体系,需要一个团队去共同创业。鸿智电器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在打造一个人才的平台,让每一位员工在鸿智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创造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在鸿智电器,员工的收益不是由老板来决定,而是由员工自己创造的价值来实现,这已经形成了鸿智电器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文化理念。宋亚养认为,一个企业可以没有资金,但不可以没有自己的核心文化和品牌。有了自己的核心文化和品牌,即使企业面临困难也可以坚持过来,重造辉煌。
鸿智电器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实施的是“引进一批、提高一批、淘汰一批”的用人机制。随着企业的发展,鸿智电器每年都会从大专院校招聘一批人才;通过培训和实际工作培养,在公司内部提拔一批人才;通过考核对处于末位者进行淘汰,从而建立起了良好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宋亚养鼓励他的员工走出去创业,他认为一个人才的成长不应只局限于鸿智,而应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才干,如果在外面创业有成,他甚至会对他们进行奖励。所以,鸿智电器成为了一个培训基地。这也形成了鸿智电器特有的企业魅力,也是鸿智电器核心的文化理念。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也是对人才的凝聚力。鸿智电器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不同的发展时期,但始终有一个原则不变,这就是创造一个鸿智平台。鸿智电器始终坚持着“两个开发”的战略,一个是市场开发,一个是产品的开发。而宋亚养认为,所有的产品都是由人来制造出来的,实施好这两个开发,都需要人才来实现。员工的素质提高决定了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鸿智电器打造的人才平台,使鸿智电器始终保持着活力、充满着生机,这也是鸿智电器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鸿智电器成功的奥秘所在。
创业花絮
从“打工仔”到企业家
伴随着鸿智电器由小到大的成长与发展,宋亚养也实现了自己从打工仔到小老板、从艰苦创业到企业家的人生演变,被人们称赞为雷州半岛贫困农村飞出的“金凤凰”。
宋亚养不喜欢过分强调个人的作用,更强调鸿智团队的成功。但是,每一个成功企业家的背后都有一段艰难的创业故事。宋亚养是一个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创业者。高中毕业后他成了家,开始寻找立业的机遇。他曾经只身闯荡“江湖”,做了几年打工仔。随着阅历和经验的积累,他寻求有一个事业的根基,于是想到回乡创办一个工厂。他的想法遭到了周围大多数人的反对,因为当时经济相对进入低谷,有人说这种情况下办工厂是找死。但他认为创业是“找死”,不创业就是“等死”。他喜欢读的一本书是《李嘉诚传》,他至今已经读过5遍,从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在危机中抓住商机。于是,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创业这条艰辛的道路。他从亲戚朋友那里筹借到8万元资金,决定开办一个配件厂。为了节省资金,他白天跑废品收购站,挑捡一些可利用的废钢铁材料,请朋友帮忙建工厂;晚上画图纸,设计自己未来的生产线。整条生产线除了几台关键设备是购置的,其余的都是他跟几个朋友靠手工敲打出来的。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工厂建成了,但他的家庭也到了捉襟见肘的窘境:家里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了。那一段艰难的创业经历,他至今记忆犹新。他最感激的人是他的父母,是他的父母从农村田地间采摘蔬菜帮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他最感愧疚的人是他的妻子,是他的妻子在默默地支撑着家、支持着他的事业。这成为他一生中永远的记忆,永远的痛。
宋亚养是一个讲诚信的人。人们谈论最多的是民营企业家的“原罪”,许多人也非常好奇地问到他是如何掏到“第一桶金”的。对此,宋亚养肯定地说,在他创业的历程中,不存在“原罪”。如果非要说“第一桶金”,那就是从国外市场掏来的!宋亚养从创建配件厂后的两年时间里,是他比较艰难的时期,真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从与香港鸿智企业有限公司的合作开始的。鸿智电器一开始就将产品的市场定位放在了国际市场上,签订合同后,外商会将信用证打到银行里,这为鸿智电器提供了所需的流动资金。这也是做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最大的不同。宋亚养说,做市场最重要的是讲诚信,做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产品。随着业务的扩大,鸿智电器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
宋亚养是一个有集体感的人。虽然他已经是一个成功人士,但他并不去编织自己头上的光环,而是讲鸿智团队的成功。他如是说,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靠某个人创造价值,而是靠一个组织体系去创造财富,这也是他不断追求的目标。
宋亚养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不仅造福桑梓,解决了一批劳动力就业问题,不仅着眼于鸿智自身的发展,更着眼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在经过充分调研之后提出了开发环北部湾经济区的议案,履行了自己作为人大代表的职责,体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宋亚养是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在将“Hallsmart”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同时,他又将目光转向了国内市场。他不仅能打造出漂洋过海的“Hallsmart”品牌,也一定能将鸿智电器打造成国内的著名品牌。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