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国最大饮料企业的当家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宗庆后一直是今年“两会”期间的热点人物。日前,本报记者就完善对私人财产的法律保护和企业、企业家自身权益等问题对宗庆后代表进行了采访。
记者:目前,私有财产保护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宗总对此如何评价?
宗庆后:毫无疑问,私有财产保护是一个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的问题。从实践发展看,私有财产保护充分体现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精神。据统计,至今年年底中国银行存款数额将达到11万亿元,其持有者相当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者,如果能够使他们掌握的资金变成资本投入到建设中,对中国的就业、再就业等问题都会起到积极作用。这也等于给广大的私营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对发展私营经济,有效遏制“资本外逃”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财产权是其它一切自由的前提,一旦财产的保障失去了,其它的权利、自由也就很难保住。财产安全了,自由也就牢靠了,生命就有了保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公”、“私”明确的划分导致人人都有干劲,也无后顾之忧,才能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私有财产保护是富人的定心丸,穷人的福音书,有利于培育“中产阶级”,这样的社会基础才能稳固。
记者:那么,您如何理解关于修宪“保护一切合法私有财产”的问题?
宗庆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已于2003年12月27日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已形成议案在目前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进行审议。
保护私有财产是保护各种合法财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大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并明确提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的要求。
把保护私有财产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问题写入宪法,对社会的稳定,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常有利。这样的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对私有财产权给予切实保护,进一步扩大了受法律保护的私有财产的范围,为完善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
记者:近年来,企业家生存环境面临许多困扰,甚至有人认为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请问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宗庆后:首先我认为企业家的生存问题并没有像一些媒体炒作的那么严重。的确,自去年以来,在全国发生过几起企业家被害的恶性案件,但这样的事情并不仅限于在企业家身上发生,其他群体也同样存在。只不过企业家的社会影响力较大,易于引起关注罢了。
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企业家的政治、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日益健全,企业家的生存环境总体上说是好的。当然,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国民的传统观念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在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企业家成为“先富起来”的一群人。对此,有的人产生了所谓的“仇富心理”,我认为这是与我们的经济还不够发达,总体水平上国民还不够富裕有关的。作为企业家,我们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努力通过自己的劳动,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我相信这样的仇富心理肯定会日渐消除。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做好企业创业环境的优化和企业权益的维护?
宗庆后:这个问题我只能从企业自身提一点个人的希望和看法。这几年,国家在企业创业环境优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起到了实在的效果。我希望国家能加快转变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良好秩序的市场环境,放手让企业到市场中去自由竞争。其次就是进一步放宽政策,让民营企业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另外,能源的缺乏和紧张也是限制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关于维护企业权益,我希望一方面国家能够进一步规范各种法律法规,统一和加强执行力。另一方面企业本身也要有正确的维权观念,学会用各种资源维护自身权益。
记者:不久前,中国五家果蔬汁企业在美国反倾销案中获得成功,作为中国饮料行业的领头羊,您能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宗庆后:经过一波三折,到今年1月20日,中国5家果蔬汁企业在美国的反倾销案中获得了果汁出口零税率的彻底成功,这是一件值得整个饮料行业庆贺的事情。这不仅是饮料行业在应对反倾销方面最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中国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历史上,中国企业首次就美国商务部的不公正裁决上诉到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并获胜的案例,这正是企业维护自身权益获得的硕果。
其实在中国饮料行业内的国际竞争早已存在,早几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水淹七军,“非常可乐”奋力扛起民族工业的大旗;娃哈哈和法国达能公司合作,引进外资发展壮大自己都是和外资企业打交道的典范。现在贸易越来越广了,竞争愈加激烈,所以中国品牌只有在竞争中不断提升,才能在未来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