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企业家访谈>> 正文

常德传 国企的榜样

企业报道  2013-08-15 15:12:42 阅读:
核心提示: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历经风雨沧桑。自从1988年以来,在常德传的领导下,青岛港人奋发图强、艰苦创业,港口资产由1988年的5亿元裂变增值到110.4亿元,累计上缴国家税费50多亿元。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历经风雨沧桑。自从1988年以来,在常德传的领导下,青岛港人奋发图强、艰苦创业,港口资产由1988年的5亿元裂变增值到110.4亿元,累计上缴国家税费50多亿元。今天的青岛港已拥有中国内地最大、世界排名第14位的集装箱码头,全国最大的矿石专用码头,最大的原油码头,国际一流的煤炭码头,黄河流域最大的散装粮码头,同时拥有全国沿海港口规模最大的信息中心、全国沿海港口惟一一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正在向数字化港口、万国码头方向发展,被国际港航界誉为“21世纪的希望之港”。

  作为青岛港的掌舵人,常德传以其卓越贡献为他自己和企业先后赢得了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优秀企业金马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回顾常德传和青岛港十几年来走过的历程,可以说,他们的成功源于坚持不懈的追求和探索。

  靠决策,更靠风气

  常德传说,搞好企业关键有两条:一是决策,二是风气。决策失误,全盘皆输;风气不正,一事无成。

  青岛港建设投产了“五大工程”、“七大码头”,进行了70多项重大技术改造,几乎没有一项大的失误。这得益于他们每项重大决策都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反复的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让上上下下充分认识和理解,然后变成全局的统一行动。他们的做法一是超前决策,把握本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想尽一切办法建设集装箱码头,他们建设20万吨矿石码头就是看到了散装运输集装箱化、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二是了解客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做出建设新港区、开发老港区的决策就是看到了老港区条件有限,要发展必须开发新港区,并把新港区建在建港条件好,又是青岛开发区的黄港区;三是把握市场发展脉搏。青岛港的20万吨石油码头原是为出口原油建设的,建成后无油可出闲置起来。通过对国内原油市场发展趋势的认真分析、科学论证后果断决策改造码头,使青岛港一举成为我国最大的原油接卸基地。

  在青岛港的发展中,常德传深刻体会到,搞好国有企业光靠正确的决策是不够的,还必须弘扬正气,没有好的风气,再好的决策也是空中楼阁,不能变成现实。

  在常德传的带领下,领导班子的成员都能做到光明磊落、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在关键时刻能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在青岛港务局领导班子的带动下,青岛港的干部形成了“坚定信念、敢讲真话,一心为民、造福职工,真抓实干、艰苦奋斗,说到做到、三老四严,廉洁勤政、谦虚谨慎,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六种风气。青岛港的职工队伍形成了“说主人话、尽主人责”的良好风气;形成了“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岗位奉献、建功立业,文明工作、礼貌待人,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善于学习、提高本领”的工作作风。

  求诸文化

  常德传重视企业文化的力量。经过多年的建设,青岛港企业文化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创新与继承并举。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青岛港的创新经验。青岛港领导人再三强调青岛港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把创新和继承结合起来。他们在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继承了我党战争年代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光荣革命传统;继承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光荣革命传统;继承了大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光荣革命传统;继承并发扬了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光荣革命传统。而且他们的继承是积极的、创造性的继承,通过继承吸取了我们党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宝贵经验,通过创新使这些经验适应新的环境、新情况,取得新的成功。

  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是青岛港企业文化建设的又一个特点。常德传说:“一个企业没有一种精神,这个企业就缺乏活力和合力,就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我们抓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教育,就是要使万名职工在学习中融为一体,建立共同的精神支柱,就是在外部环境、地理位置并不很有利的形势下,充分发挥青岛港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通过抓好以人为本教育,激发人的最大潜力,为港口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青岛港的企业精神概括起来有六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廉洁奉公,团结一致,实干兴港,以诚待人”。这六条企业精神是青岛港全体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和培育的群体意识,它使青岛港人努力向“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的崇高境界奋斗。

  领导者当先锋

  常德传说:“我历来主张队伍不是教训出来的,不是靠各种手段管出来的,队伍是靠领导者带出来的。”

  常德传是具有民主作风的当家人,凡遇到大事需要决策,他总是先与局党委一班人马交换意见,召开座谈会听取职工代表意见,最后由局党、政、工领导联席会议决定。他亲自主持制定了定期召开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四级民主管理、聘任职工代表为廉政行风监督员等多项民主管理制度,使青岛港务局的民主管理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对职工充满爱

  青岛港在发展过程中,深深认识到,造福员工与企业发展应相辅相成。

  他们把“让职工成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纳入青岛港深化改革的纲领文件中,并将为职工谋福利的具体实事以局发文件形式下发,作为指令性计划要求完成。他们将“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作为决策者和中层干部的办事原则,大到职工的政治地位和待遇、经济收入、住房等大事,小到职工的就医、乘车等困难,事无巨细,都以“让职工满意”为标准,着力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他们的实践证明,合理的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关心职工切身利益,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迅速提高工作技能和素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常德传经常说:“青岛港是个大家庭,我是这个大家庭的长子,离退休老同志就是我们的长辈,广大干部职工就是我们的兄弟姊妹,幼儿园的孩子就是港口的后代,孝敬老人、照顾好兄弟姊妹、培养好后代是我们的责任。”在他的倡导下,十几年来青岛港以建成充满亲情、人气旺盛的大家庭为目标,坚持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以“职工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归宿。青岛港有1.6万名职工,职工最盼望工作稳定,最怕下岗、失业,于是青岛港规定“只要愿意干、好好干、尽职尽责地干,就决不撒手不管,不推向社会”。在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就业困难的情况下,青岛港十几年来没有把一名职工推向社会,而是通过自身发展使富余下来的近万名职工都得到稳定的工作岗位。

更多专题
创新成就大业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以“绿色”战略展腾企业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