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企业家访谈>> 正文

民营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企业报道  2013-08-15 15:11:08 阅读:
核心提示:全社会稳定就业的基本保证。2002年就业总数为7.374亿人,不包括农业劳动力,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量为3.09亿,占全社会就业量的42%;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达到84%,民营经济在城镇中的就业比重已超过70%

  一、民营经济为就业作出重大贡献

  1、全社会稳定就业的基本保证。2002年就业总数为7.374亿人,不包括农业劳动力,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量为3.09亿,占全社会就业量的42%;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达到84%,民营经济在城镇中的就业比重已超过70%。

  2、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力量。1991年到2002年,城镇广义民营经济的就业人数增加1.08亿人。同期城镇国有的就业人数减少3500万人。在增加就业速度方面,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更加突出。个体私营经济从1991年至2002年,就业人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11.8%,而同期全社会就业人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1.1%。

  3、为优化我国就业结构作出了贡献。1997年以来,个体私营经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平均为66.85%,比全社会的第三产业中平均就业比重27.56%高出近40个百分点。

  二、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

  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02年内资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约为48.5%。广义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为64%左右。

  2、对增长率方面的贡献。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从1989年的656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23304亿元,年均增长35%。2002年个体私营经济的增长率为12%左右,由此可以估算,在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8%的增长率中,个体私营经济占2个百分点左右。在2002年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中,有1/4是个体私营经济所提供的。

  三、民营经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起到推进作用

  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市场需要而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结构,其特征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占的比重较低。无论用就业量还是注册资本为指标,个体私营经济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都超过60%,第二产业的比重在30%左右,第一产业的比重一直低于5%。民营经济就业结构及变化矫正了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第三产业严重落后的状况。

  四、民营经济为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做出了贡献

  民营经济为国家创造的税收快速增长,对国家财政的税收贡献比重不断升高,到2002年底,民营经济上缴税收比重已接近全部税收的37%。同时,2002年广义民营经济的税收增长率为14.8%,而全社会税收平均增长率为12.1%。

  五、民营经济在繁荣市场方面贡献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品市场的商品供应由短缺到充足,民营经济在这一过程中贡献巨大。从1990年到2002年,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25.6%,而同期全社会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4.2%。从1999年起,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完成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基本占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左右。

  六、民营经济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成为社会的重要来源,有力地带动了社会投资增长。从1981年到2002年,民间投资年平均增长25%。在2002年,不包括外资的民间投资达到1.7万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40.3%。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稳步增加,对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民营经济对外贸易额高速增长

  2000年以来,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政策鼓舞以及受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下,民营经济的自营进出口权逐步放开。在贸易额方面,仅以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为例,2000年以来个体私营企业的平均出口增长速度超过150%;2002年个体私营企业出口总额达到1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4.8%,而全社会的出口增幅仅为22.3%。

  (摘自2003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摘要》)

更多专题
创新成就大业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以“绿色”战略展腾企业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