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2月8日,天津顺驰置地(北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9.0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竞得北京大兴区黄村卫星城北区黄金地段1号地的使用权,高出4.3亿元的起拍价1倍多。
天津顺驰的董事长孙宏斌,2003年名列胡润中国内地富豪榜第91名,总资产9.5亿元,而且这位地产界的风云人物曾是联想“少壮派”领袖之一。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孙宏斌曾经的领导柳传志的话——“关注孙宏斌,关注孙宏斌的未来,关注顺驰的未来。”
“在北京的理想不是挣钱”
不久前,孙宏斌向国内某媒体透露了10年前的往事以及自己的入狱经历,而且还和中国著名IT企业联想集团有关,引起了人们对他的关注。而孙宏斌所说的“3至5年内顺驰要做全国第一”,则更是引得地产界人士侧目。
据说,孙宏斌近年来有一半的时间在国外生活,而顺驰集团还创下过一家企业一天同时开6个大盘的记录,在对其扩张力度上令人吃惊的同时,也不能不让人对孙宏斌的掌控能力感到吃惊。
在顺驰刚在北京昌平推出第一个项目“林溪雅筑”时,孙宏斌就说过“顺驰在北京的理想不是挣钱,而是做前一二名。”
“北京和上海、天津相比,市场太好,这就决定了北京的开发商不进取,北京目前还没有出现好房子。因此,顺驰在北京还没有对手。北京的很多项目目前还停留在概念阶段,顺驰不卖概念,卖的是价格价值比,顺驰要做的东西是经得起买房人推敲的。”孙宏斌说。
而在北京发展商的眼中,北京南城的房价一直比北城低。有业内人士预测,顺驰大兴项目的售价将超过6300元/每平方米,比同一区域的项目单价贵2000元,这项目怎么卖?这自然要等2004年6月18日大兴项目开盘时见分晓。
走出天津之后
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宏斌这个名字在2002年还相当陌生,尽管他领导的顺驰集团在天津几乎家喻户晓,但在顺驰成立近10年的时间里,孙宏斌一直很低调,很少在媒体抛头露面,以至于2003年他首次入选胡润版的“2003年中国内地百富榜”时,被一些媒体形容为“隐形超人现身”。
2002年的这个时候,尽管顺驰占据了天津房地产开发市场10%的市场份额,但它毕竟只是在天津,再强大也不过是“地方诸侯”。
没有人会想到顺驰的扩张步伐会在2003年骤然加快。目前顺驰已在北京、上海、石家庄、武汉、苏州等地通过招标、竞拍等形式获得土地,这几个城市的项目正在紧张地运作之中。此外,顺驰还有10支“机动部队”驻扎在成都、合肥、太原、南昌等10个城市,考察当地市场,准备伺机而动。同时,主攻三级市场的顺驰置业正在把连锁经营模式推广到全国,并先后进入了北京、南京、成都、广州等地的中介市场。
2003年9月,顺驰以5.97亿元的高价将石家庄一块竞拍起始价为2.04亿元的地块收入囊中,每亩222万元(含契税)的单价比同等土地20万元的原估价高出了10倍还多。
11月,在南京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现场会上,南京顺驰以6.53亿元的总价获得总建筑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的两块土地。
孙宏斌的战略
“战略”这个词在孙宏斌的谈话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他屡次向媒体强调顺驰是一个重视战略思考、战略执行的企业。在他看来,目前国内开发商面临的主要矛盾还是老问题,就是很多企业不像企业,即使拿到再好的项目也长久不了。
不过,对于整个房地产业,2003年显然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121文件”的出台。顺驰集团却选择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急剧扩张,是否有些不合时宜?
“‘121文件’对顺驰的影响不是特别大,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感觉有些紧张,因为我们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尽管我们也发行过小规模的集合信托,但主要渠道还是银行贷款。”孙宏斌说,“后来发现‘121文件’对顺驰没有什么影响,我们在银行的贷款还在正常进行。真正对我们有影响的是天津市土地政策的调整,《天津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办法》2003年6月1日正式实施,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在2003年9月30日之前必须将所有拿到的土地的地款付清,那时我们很多部门都在控制成本、计算现金流。”
目前,孙宏斌正在着手解决融资工具单一的问题,因为仅仅依靠银行贷款意味着资金链上存在不小的风险。眼下,顺驰除了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之外,与精瑞基金、天津信托等都有合作。
孙宏斌表示万科一直是顺驰学习的榜样,但他超过万科的“野心”日益彰显。按孙宏斌的设想,2004年顺驰将完成120亿元的销售额中,天津顺驰将贡献80亿元、北京15亿元、长三角地区20亿元、西部地区5亿元。豪言壮语毕竟需要市场的检验,也许2004年年底“谜底”就会揭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