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企业家访谈>> 正文

闽商崛起大上海(上篇)

企业报道  2013-04-09 17:15:56 阅读:
核心提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闽商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群体,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历史上福建人赤脚下南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成就了几多巨商大贾。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闽商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群体,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历史上福建人赤脚下南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成就了几多巨商大贾。

  福建多山临海。大海练就了福建人的商人品格,高山培育了福建人的商业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上海经济的再度崛起,尤其是浦东开发开放和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一批又一批福建人看好上海经济龙头的区位优势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前景,抢抓机遇,凭着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闯进大上海,投资兴业,从无到有,开拓进取,做大做强。他们在金融、证券、房地产、汽配、运输、建筑、建材、装潢、轻纺、百货、食品、水产和农副产品以及餐饮服务等领域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很快形成一支敢拼会赢的商业劲旅,打响了闽商的牌子,闯出了企业发展的新天地。

  上 篇

  “上海是希望之邦,选择上海就是选择新的人生之路,就是选择美好的未来。人对美好事物一种本能的追求欲望,造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把一批又一批的外地人推出家园,推向上海。”

  ——《上海生活》

  被称为“创业者乐园”的上海以其强大的磁力,吸引着全国各地和异国他乡的大量移民纷至沓来,犹如百川入海,踏上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陈翔闭是政和闯上海的第一人。1992年,他在建国西路开设了第一家30平方米左右的小建材店,自己既当搬运工,又当保管员;既当采购员,又当推销员,经常推着板车送货上门,就这样开始创造奇迹。过年了,陈翔闭开着小车回去,乡亲们羡慕不已。他鼓励大家到上海去,说那里天地大,好挣钱。他带走了几个兄弟,带出了一批乡亲,带出了几百个建材店,大大小小遍布浦江两岸。

  “就像母鸡带小鸡一样,一个带一家,一家带一帮,政和人就这样一批一批走出了大山。”上海众汇旺胶合板批发市场董事长张雁鸿说得很形象。当初,他就是被陈翔闭的小车激了出来。他从开夫妻店、推黄鱼车开始,直到创办这个沪北批发量最大的胶合板市场,成了一个大老板。市场近100家经营企业中,50%是政和人。他的市场取名“众汇旺”,就是希望大家都发财。

  政和县政府驻沪联络处主任陈翔钦说:政和人闯上海改变了一代人的观念,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机会,亲帮亲、邻帮邻,民间扶贫见成效;政和与上海信息直通、资源互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屈指一算,上海虹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平来上海正好15年。“时间过得好快!”这位闯上海的长乐年轻人不禁感慨。最初他在十六铺一带杀鸭子,每天起早贪黑,骑着破自行车给酒家餐馆送货,后来又改送冻品。几年下来,他跑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也摸清了餐饮业的门槛行情。当然,辛辛苦苦也挣了一笔钱。1996年,他投资二三十万元在虹桥开发区创办了首家“日日旺火锅城”。没想到一开不可收,不到一年时间,天山路、真北路、剑河路陆续开张,而且面积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投资也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以至二三百万元,股东也从兄弟到小舅子到同学乡亲,一个带一个,大老板带出小老板。8年来,已发展成拥有10家连锁店的大型餐饮企业,形成了以四川火锅为特色、结合上海本地口味、色香味俱佳的系列火锅。今年又成立上海榕港餐饮有限公司,创办榕港大酒店,成为目前青浦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中餐馆。

  12年前,林先燎高一还没读完, 就带上300元钱只身从福建永泰来到上海。那年他也是18岁,干着和李建平一样的买卖。

  每天清晨,他从简陋的租房骑自行车到十六铺、海宁路等批发市场采购,然后再一一送到客户的饭店餐馆中。5年间的辛勤汗水换来了他的“第一桶金”。他不想再“搬砖头”了,他要当老板。1997年,他成立燎申企业。可第一次投资一个海鲜城就失手赔了本。1998年冬天,他看准了正红火的火锅业,用剩余的30多万元资金开了两家火锅城,两年下来,积累了200多万元。林先燎并不满足于第二次投资的成功,他要发展得更快、更大、更强。

  机会终于出现了,他找到了一条更好的投资途径——与土地拥有方合作,共同投资开发专业市场的租赁、经营管理。从2001年开始至今,连续投资经营了4个专业市场,商铺营业面积共达20万平方米。他开辟的第一个专业市场是轻纺市场,位于虹漕南路,拥有5000多平方米,投入200多万元。第二个是南北干货批发市场,位于漕宝路、万源路口,被誉为“离绿色天然原特产地最近的市场”。去年又一口气开出两个汽车配件、用品专业市场,都在航中路、吴中路区域。4个专业市场的开发运营,使他实现了资本惊险的一跳,企业进入规模经营阶段。

  今年,他在浦东沪南路上和杨浦区周家嘴路上又增辟两个汽配专业市场,一个汽配市场王国已俨然成型。燎申机构投资还涉及房地产、酒店、经贸及其他实业。林先燎是一个成功的“新上海人”,但他仍保持着农民儿子的本色——吃苦耐劳。

  福建闽南素有商业传统。“不当老板不算好猛男”,经商当老板成了闽南人的价值取向和第一职业选择。上海久久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洪耀宇出生于南安石井港,原是一个船老大,在上海、广州、深圳沿海跑运输。他感到上海是个大市场,大市场必有大生意。1991年,他带上家乡的石材到上海打销路,几经拼搏,终成大业。久久公司在曹安公路旁,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拥有意大利、德国等先进的大板、条板、薄板生产线及各种异形石材加工设备,经营及专业加工国内外大理石、花岗岩、洞石、砂岩、人造大理石、荒料、大板、条板、薄板、圆柱、罗马柱、石雕、风水球、壁炉、水刀艺术拼花、工程异形石材等。公司取名久久,寓意永久经营、持续发展。他还保留着吃苦耐劳的本色,对朋友慷慨,支持家乡建设、支持教育事业;对自己吝啬,一瓶饮料也舍不得喝。企业要追求名牌,自己生活朴素。

  以“胎毛笔书写创业史”的陈建华,是上海小阿华母婴用品公司的董事长。她出生于闽北山城,199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93年揣上4万元钱闯到上海,靠胎毛笔起家。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创业,公司已发展成为现在的集胎毛笔、胎教、早教、母婴护理、产后恢复及全程消费指导六大产业为一体的专业母婴健康机构,成为一家为全球母婴提供系列科教服务与相关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知名企业。

  她的公司设有北京、天津、杭州3家分公司,拥有全国100余家品牌加盟商,累计为全国200多万母婴提供了相关服务。在母婴健康事业每年约800亿元的大市场中,“小阿华”秉承“关爱母婴,解读生命”的企业宗旨,针对孕、产妇及婴幼儿服务市场需求,完善和形成了集胎教、早期教育、全程健康咨询、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一体化的市场营销体系,创建了“以服务作为先导,按需求开展营销”的互动营销模式,为国内同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楷模形象。“小阿华”目前正致力于“小阿华母婴生活馆”的全国招商工作,其独创的3+经营模式为有志从事母婴市场开发和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一个成功的模式、一个创业的空间、一个能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

  上海市民大多知道:买服装到七浦路,水产品到铜川路,农副产品到毛家塘,买茶叶到大统路。 上海大统路茶叶市场坐落在铁路上海站旁,是上海第一家茶叶批发市场,现有茶叶厂家、经营商148家,经营面积4000多平方米。年经营成交额4.3亿元左右,占上海销量的一半。

  市场总经理叶石生来自闽东最贫困的寿宁县。1993年,他承包了镇政府茶场。10月因为讨债到上海,浙江茶商不按约定的价格给钱,他一气之下,咬咬牙,在大统路租了个年租金10来万元的店面,买了两个柜台,自己开起茶叶店。他睡门板,枕茶袋,冬天大雪,连垫被都买不起,就是为了争一口气,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一年多下来,他感到家乡茶叶产量大,光靠自己,即使多开几个店,还是销不了多少,而且单门独户开店批销成本也高,得换一种思路,变一种模式。他开始作市场调查,与茶叶店老板探讨:为什么上海这么大,茶庄茶店不少,可就是没有人办茶叶市场?如果找到一个好地方,把这些分散的批发点集中起来,让买卖双方有一个直接沟通的平台,既降低了卖方的经营成本,又给买方带来价格的实惠,岂不更好!他把附近一个不景气的农贸市场改造成茶叶批发市场,1996年4月28日轰轰烈烈开张了。福建茶商茶农来了39户,家乡寿宁占29家。老叶说,当年他出来时,家乡茶叶几万吨,农民为销路发愁,受商贩压价盘剥欠款,甚至上当受骗,苦不堪言。1998年回家时,村里茶叶卖个精光,向乡亲要一些自己泡茶都没有。

  大统路市场风风火火。1998年叶石生又投资浦东上海恒大茶叶批发市场,经营面积2500平方米,有65个茶厂、茶商,年经营成交额8000万元。今年又在宝山兴办上海隆生茶叶批发市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店铺52个。这样就形成了以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为中心,北宝山、南恒大的新市场格局。他还注册了“石生”商标,“石生”茶获2003年国际茶文化节金奖。

  叶石生形容一切就像一场梦,没走出来的不知天下有之大。要是当初没赌那口气,也许现在还在山沟里窝着,他知足了。他说,钱不是万能的,做生意先要做人,人做好了,生意才能做大。哪一天做得很好了,我还是那个叶石生,还是要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早在1986年,周宁人就大胆打开山门,勇敢地闯进上海滩。他们把握浦东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瞄准钢材热销这一市场,只用了几年时间,创建了上海浦东杨高路“周宁建材一条街”。1995年,周宁驻沪企业有300多家,营业额超10亿元,相当于周宁县同期工农业总产值。1996年,周宁驻沪注册企业愈400多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

  这一年,周华瑞创建了上海第一家钢材“超市”——上海逸仙钢材现货交易市场。目前已是全国钢材物流中心之一,年钢材交易量达165万多吨,交易额53亿元,320个交易席位全部爆满。

  1998年由郑维雄创办的上海江杨钢材现货市场也是上海较大的钢材集散地,开业以来,进场企业140家,生意也越做越火红,去年钢材销售量达45万吨,销售额13亿多元。上缴给上海有关部门税费300万元,市场年收入687万元,实现了市场增收、入场企业增盈。今年前三个季度销售额已突破20亿元。

  2000年底,上海七宝钢材交易市场、浦东新区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也相继开张。2002年,曹安钢材交易市场、砖桥钢材现货市场、川沙钢材市场也陆续组建。今年,上海柏树钢材交易市场也投入经营。目前在建的还有几个钢材市场。如今,周宁人在上海市各区、(县)镇、街道注册经商办企业的约有3000多家,驻沪人员达4—5万人,总投资额约50亿元,年营销额突破200亿元。

  周宁人从当时的农民加板车的“夫妻店”、“兄弟公司”的经营模式,发展至现在已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一定规模的企业大军,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丰厚积累,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批善经营、懂管理的周宁企业家队伍。

  周宁人挺进大上海,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借助上海这个国际经济、金融、商贸、航运大市场求得大发展,许多人不仅有了自己的企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上海购置了房地产300余幢(套),拥有自己的小轿车600多辆,已有150多户、500余人领到了上海“蓝印户口”,成为新上海人。

  上海的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也正是外来移民不断扩充、参与到上海人队伍中,成为上海现代化主力军的过程。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