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培存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铁路人,谈起包神来如数家珍,包神的一切如同一份精密地图,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中。他的所有思维、所有情感似乎都被包神占有,他的脑海中宛如有一艘整装待发的战舰,装满包神所有事实、观点、战略、策略,随时准备迎击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并赢得最终胜利!面对提问,他总能高屋建瓴地给予辩证分析并指出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展现出一个优秀企业家从容自信、游刃有余的素养。
包神铁路是国家为开发神府东胜煤田修建的企业专用铁路,在神华领导的感召下,在“南有三峡,北有神华”宏伟蓝图的激励下,年过半百却壮心不已、愿为祖国铁路事业殚精竭虑、奉献一切的李培存走马上任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7年来,在以李培存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包神人锐意改革,开拓奋进,创造出了骄人业绩:年货运量增长到目前上千万吨,提前7年超过远期1000万吨设计能力。
“九五”期间,包神实现运营收入累计达86922万元,实现利润12783万元,如果按现行价格评估计算,包神铁路资产总额已超过15亿元,等于投入运营12年又赚回一条包神铁路。
李培存也以其公正无私、求实创新的卓越领导才能,带领出一支被集团领导誉为“放心班子”的领导队伍,培育出有包神特色的企业文化。谈起这位老领导,包神人敬重之情溢于言表。党委工作部的同志说:李老是一个胸怀大度、办事雷厉风行的人,在干部群众中威信很高,但对自己要求很严,平时吃穿一点不讲究。据说在他任包头铁路分局局长期间,有一次下基层考察,他穿着旧棉袄,扎着布带,车站工作人员因为不认识他,竟然不让他上车。还有一次出差,打出租车时驾驶员把随行人员误认为领导;到了宾馆时工作人员差点没让他进门。
在包神走访时,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包神员工对李培存那份尊敬和爱戴,8小时以内严肃认真,8小时以外谈笑风生的特殊感情。在李培存7年辛勤耕耘下,如今,包神人已锻炼成一支坚强有力的创业队伍,紧紧围绕着包神改革发展主旋律,奏响着新的腾飞之歌!
笔者:您曾在国铁工作过很多年,来到包神铁路后,包神铁路这几年迅速崛起,在管理和运营上实现了质的跨越。您能否介绍一下国铁与企业铁路有何不同以及包神管理经验?
李培存:我于1964年大学毕业,一直工作在铁路战线,到现在39年了。1996年体制改革,我不再担任分局长,出任呼和局驻包头办事处主任兼书记。这时候,神华集团党组经过研究要求我到包神工作一段时间,在“南有三峡,北有神华”宏伟蓝图的激励下,1997年10月17日我来到包神铁路。
国铁与包神有相同之处,都是国有企业、铁路行业;不同之处在于,包神铁路有一定独立性,管理比较自主,可以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历史包袱小,此外,干部职工观念不像国铁受固有思维模式影响深。
在包神,最主要的体会是思想解放、深化改革比国铁超前。神华副董事长罗云光是一个老铁路人,认识到国铁弊病后,提出神华铁路部门“源于国铁、优于国铁”战略指导思想。
按照这个思想,管理体制上我们沿用国铁纵向垂直管理一条线,但改革了管理层次;在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上,我们做了分配制度改革;在干部使用制度上,我们大力选拔、培养年轻人上岗,极大调动了年轻同志的积极性。
最主要的是逐步形成了“岗位达标、班组升级、段创双文明”考核办法。铁路部门是昼夜不停、全天候生产运转部门,如何把它有序、有效结合起来,需要每个岗位规范作业行为,每个班组规范管理,形成整体有序的生产链。我们从1998年开始重点抓这三项工作,1999年总结、形成“岗位达标、班组升级、段创双文明”制度,2001年、2002年经逐步调整、完善、深化,现已形成一套完整办法和体系,基本思路就是从提高职工素质入手,全方位提高管理层次,形成一个人人创优的良好氛围,把干部职工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精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模式。
笔者:通向成功的大道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在包神近5年的迅速崛起中,遇到过哪些阻力或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李培存:要说没有阻力不现实。1998年2月13日,东胜召开职工大会,提出先抓安全,解除安全隐患,推进标准化,推进班组建设。阻力在什么地方?在思想认识。当时认识比较肤浅,甚至有同志认为搞一阵子就完了。思想认识跟不上,我们就进行教育。
因为包神设备落后、技术陈旧,制约了企业发展,近年来,我们投入4.5亿元着重提高设备质量,增加技术含量,扩大运输能力,推进信息化管理,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包神铁路基本走荒漠地带,电力供应是个大问题,我们1999年完成电力系统改造,随后进行信号改造,目前全部改造完毕;再者是通信,搞了全线光缆通信。我们还进行了动力改造,淘汰蒸汽机车采用内燃机车,去年也已基本结束。如今,装备已达到国铁平均水平,从原设计能力1000万吨每年,达到2200万吨每年,很好适应了神东地区特别是内蒙地区煤炭事业的发展需要,市场竞争力大为提高。
笔者:李董事长,作为为神华集团服务的专用铁路线,这几年伴随神华事业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包神市场开拓方面经历了历史性转变,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李培存:随着神华集团的发展,特别是神朔、朔黄铁路能量增大,神东煤炭90%以上都从东部走,包神铁路外运任务逐渐降低,去年减到300多万,今年已经减到150万,稳定的货源没有了。怎么办?我们从1998年开始调整,所谓“服务神华、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引流入线、增运增收”。地方运量逐年增加,去年运量达1400万吨,收入从1998年1.6亿提高到2002年3.4亿,为企业发展积累了资金,通过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保证了股东权益,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下一步将立足自主经营,面向市场,积极扩大运量,增强实力。把包神铁路建成国家路网的一部分,这样大量国家建设物资就必然通过包神运向各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机遇。另外,我们沿线各地的西部开发,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此外,国家将要在包头建设几个大型电力项目,能源需求和物资交流对包神提出了新要求,所以说,提高设备水平、管理水平、领导水平,建设一流铁路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现在只是奠定基础,未来还要年轻人奋斗!
笔者: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改革开放事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天地,作为国有企业核心领导者,您怎样理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李培存:我们是在实践中逐步深化理解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创造性结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必然发展。共产党代表最先进生产力,为全国人民利益奋斗,因此得到人民群众支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脉相承;落实到包神,就是要提高设备技术含量;加强管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育企业文化。与1998年相比,我们职工人均收入增加两倍,广大职工安居乐业,企业能够健康发展,是因为我们代表了职工根本利益,使群众得到了实惠,得到了绝大多数职工拥护,凝聚了力量,推动了企业发展。当然,我们不但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检验、衡量过去的工作,还要继续指导未来发展。
笔者:李董事长,安全是企业最大利益,也是职工最大福利,在包神安全管理方面您是如何探索的?
李培存:我个人认为,安全工作的好坏,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志,也是领导队伍整体素质的表现。保证货物安全、旅客安全和职工安全是铁路企业发展主要需求,也是国家利益根本需求。我们首先保证职工安全,只有保证了职工安全才能保证货物安全和旅客安全,这也是职工切身利益的需求,也是铁路行业代表最广大群众利益的体现。
我在国铁工作很多年,对安全工作有切肤之痛。这几年,我们把安全工作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主抓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安全管理规程法制化;不断提高设备安全可靠性;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加强安全监督等。
一般来说,铁路企业安全指标是无行车重大、大事故,无职工死亡事故,因为高标准严要求,我们现在把它提高到要求无行车一般事故,无职工重伤事故,最后达到无任何事故,相信这个口号我们包神铁路能够实现。
笔者:创建一流企业需要一流企业文化,如今已成企业界共识,请问李董事长,在培育包神企业文化方面您有何体会?
李培存:前几年我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同时,按照中央要求也抓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作为社会主义企业我们不仅要进行物质文明建设,而且人是企业的根本,人有思想意识问题,有文化需求问题,必然有精神生活问题,那么企业文化第一应体现我们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思想情操,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点,体现职工精神文化需求。这样我们就会自觉在企业发展中,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教育引导职工热爱企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热爱民族、热爱国家,把职工思想精力吸引到企业建设中来;
二是尊重职工文化生活需要,尽最大努力满足职工文化生活需求;
三是给职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自我发展舞台,我们办了企业刊物《包神铁路》、举办歌咏、书画比赛等陶冶职工情操;
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体现先进文化,我们还在探索中。我们认为建设先进文化必须有自身特色,中国文化建设没有民族特色不能叫先进文化,包神文化没有包神特色也不能叫先进企业文化。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