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企业家访谈>> 正文

邀月揽日擎天柱 笑对风雨铸西洋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3-11 14:09:15 阅读:
核心提示:伴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社会作用,它们在增加就业、创造税收、提供财富、稳定社会等各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在董事长兼总经理周福仁的带领下,西洋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大潮中披荆斩棘,搏击风雨,勇往直前,演绎了无数或惊心动魄或耐人寻味的故事。此刻就让我们走近周福仁、走近西洋集团、走近这支英雄的队伍,沿着他们充满胆识与智慧的成功之路和周福仁一起共同奏响西洋进行曲。

  周福仁简历

  周福仁,男,1951年8月29日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经济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六届人大代表、辽宁省八届政协委员,现任海城市英落镇西洋村党委书记、西洋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1959年3月—1971年12月 就读于海城英落公社小学、中学

  1971年12月—1976年1月 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

  1976年1月—1984年1月 任英落公社后印大队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兼任英落镇后印村第十一村民小组组长

  1984年1月—1988年7月 任后印村委会副主任,兼英落建材厂厂长

  1988年7月—2001年8月 任后印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海城市西洋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6年1月至今,任西洋村党委书记

  1998年9月—2001年9月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在职学习并取得硕士学位

  2001年8月至今,任西洋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周福仁的起点:每一次的荣誉都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今后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希望西洋旗舰在今后的航行中渐行渐远、浪遏飞舟。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辽宁省第六届人大代表

  辽宁省第八届政协委员

  1984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

  1991年被评为辽宁省乡镇企业家

  1991年被团中央、农业部评为十大明星乡镇企业家

  1991年被团中央评为新长征突击手

  1992年被团省委评为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

  1993年被辽宁省政府评为先进生产者

  1994年被评为最佳乡镇企业家

  1994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家

  1996年被辽宁省委评为共产党员标兵

  1996年被辽宁省总工会评为优秀创业者

  1997年被评为省功勋乡镇企业家

  1997年被评为省共产党员标兵

  1998年被授予省科学技术成果重大贡献奖

  2000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

  2001、2002年两次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内地

  100名首富企业家

  2001年被首都新闻界评为中国农村惟一新闻人物

  2002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十大最有影响的企业家

  有关社会团体职务:

  中国耐火材料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矿业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嘉源镁砂出口集团董事局主席

  第一乐章 英雄问世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和很多成功人士一样,周福仁的青少年时期有着许多苦涩的记忆。周福仁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山村,那时正赶上国家经济困难,所以迎接他的只能是随之而来的困苦与磨难,当时他们家每天的主食是高粱、玉米、谷子,好多年连一顿大米饭也没吃过,每逢下雨,屋里就得摆盆子、扯塑料布,周福仁四五岁就跟着大人下地捡野菜,再大一点的时候,他利用假期和哥哥一块砍柴来补贴家里。

  或许磨难更能成就强者。1975年24岁的周福仁抖落少年的风尘,被选为生产队长,同时也意味着村民对这个后生的信赖,之前村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种地、耕田,在他们的眼神里,不,眼睛里,根本看不到任何的希望所在,周福仁心情十分酸楚和沉重,他立志一定要带领村民走出“穷境”,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在这个年轻后生的心里深深埋下了一颗致富的种子。

  周福仁根据生产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成立了一个运输队,他带领生产队人员赶着队里仅有的两套马车跑海城、下辽西,风里来雨里去,其中的艰难和困苦,周福仁暗暗就着雨水、汗水咽在肚里。一年下来他们挣到了一万元钱,也就是这一万元钱,第一次点燃了村民的希望之火,也就是从这一万元起,周福仁带领村民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第二乐章 稳步发展

  如果说周福仁带领村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让他们精神振奋,那么更加光明美好的前景正等待着他们去创造。

  1979年他们成立了一家炼油厂,那时候辽河石油勘探局(辽河油田前身)正在进行勘探,管道还没铺好,油排到水坑里。周福仁就带人把它收回来,在设施简陋的炼油厂中,把水和泥沉淀后,回收出干净油再拉到用油厂去卖。

  在炼油厂时,周福仁身兼四职:生产队长、炼油厂厂长、炼油厂业务员、装卸工,所有事情都由他带头去做。“从1979年开始到1981年,我们那个生产队在辽宁省年人均收入超过1000元,居辽宁省第一。”周福仁回忆说。

  炼油干了3年,输油管道也修好了,周福仁又带人做苦头粉,即铝镁矿,生意越做越大,每年收益从几万到几十万。1982年时,生产队有了一定规模,就改名为英落建材厂,1984年,生产队解体,周福仁开始自己干企业,主要做建筑材料滑石粉,一年能挣几十万。到了1988年,大家又觉得分散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出于对周福仁的信任,大家齐心推举他做领头人,成立了西洋耐火材料公司。

  第三乐章 镁砂开路

  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只有那些善于思考又锲而不舍、孜孜追求的人,才能燃成熊熊大火。周福仁,就是这样一个勤于思考又敢于做出独立判断的人;一个思想十分活跃、观念不断更新的人;一个富有创造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人。从最初的万元起步,到西杨树沟(后改名西洋村)彻底摆脱贫困。在一片赞扬声中,周福仁又开始向另一个高度攀登。他经过周密酝酿,决定利用当地丰富的菱镁矿资源,兴建当时国内少见的中档煤矿生产线。周福仁的想法一提出,立即引来了村民们不同的反对意见:西洋村保持现有的状况就很好,用不着再办什么大型企业;咱们开镁矿搞耐火材料没经验,搞不好会把十几年的家底赔光。周福仁耐心的开导他们,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周福仁说:“不前进就等于后退,我们目前只不过刚刚建立了一个根据地,但建立根据地的目的就是求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然后成就燎原之势。”强烈的事业心激励着他、催促着他,向更为远大的理想飞翔。1988年8月西洋耐火材料公司正式成立。1988年11月,关东大地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周福仁率领乡亲们凿山崖、填深沟、平基础、运砖石。整整用了60个日日夜夜,终于把窖建起来了。点火烧窖这天,正赶上农历大年三十。晚上,五彩缤纷的烟火把山村点缀得格外绚丽,家家户户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春节的欢乐,周福仁让其他人都回家过年,自己则坚守在炉前。窖炉的循环不足,他就开着汽车往返山下拉水。大年初一,村民们又一齐上了山,加入到这苦战的行列。就这样,他们成功获得了第一窖镁砂。西洋耐火材料公司始终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并围绕国际市场的需求,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随着世界冶金行业技术含量的加大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对镁制品的档次和品位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明显呈现出由低档向高档发展的趋势。因此,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搞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档镁砂,而是选择了中档镁砂,这种镁砂当时在国内算是高档产品。他们直接进入中档镁砂的生产,也承担了极大的风险。

  公司成立之初,企业没有任何订单,甚至生产出了3000多吨产品都没有找到销售渠道,这对初次进入镁制品行业又无外贸经营权的西洋集团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天无绝人之路,恰逢此时,改革开放的大潮给了企业一个推力:他们当了“二传手”——有家企业接到一份中档镁砂订单却没有产品,就将订单转给了西洋集团,在接到订单的同时,周福仁经过调查、研究、分析也发现了中档镁砂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顺应市场 果断出击 顺应市场需求、果断出击,当年又投资兴建了两座镁砂窑,第二年又兴建了三座。这种顺应市场需求的果断决策使企业迅速形成规模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市场份额,带来了巨大收入。

  在后来的竞争中,周福仁又及时醒悟到: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新技术,不断研制推出新产品,靠技术领先获得新的市场空间。方向找准了,可道路并不平坦。

  踏平坎坷成坦途 1991年,西洋集团投资1700万元上了高纯镁窑,然而1992年9月建成后,产品一直不合格,烧烧停停一年多,始终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周福仁急得大病了一场,后来虽然试烧成功,可是生产出的6000多吨高纯镁砂却积压下4000多吨,价值1000多万元,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此时公司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为解决销售的问题,周福仁赴美考察,善于捕捉商机的他,发现美国的海水镁砂价格高,这一信息使他重新坚定了信念,决心投资9000万元新建高纯镁砂二期和三期工程,有人说,周福仁疯了,在蛮干。可时间和流水终会淘出熠熠耀眼的金子,市场经济最能考验出谁是最优秀的企业家。

  1994年10月的一天,原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正举办着关于1995年度镁砂出口配额投标的竞标大会,国内镁砂企业各路精英都到齐了,其中有几百家国有大型外贸企业和几十家乡镇企业,不乏与西洋集团实力相当的强有力竞争对手。人人都不知道标底是多少,但是大家都知道:谁的价格接近标底谁就会夺标,也就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智慧的较量、紧张的气氛使许多人焦躁不安。而周福仁却显得镇定自若,这种镇定自若也正是周福仁的性格所在、魄力所在,也同时是他多年来商海搏浪驾驭市场的自信所在。标底一揭晓,西洋集团以仅高于标底一元钱而中标,而其他企业的投标价格要高于标底几十元。依靠周福仁对市场的透彻分析使西洋集团在这一年就盈利1亿多元,同时也在同行业中受到了重视。从那一年以后西洋集团的高纯镁砂市场越做越大,而今已在国际市场独占鳌头。

  第四乐章 肥业为王

  西洋集团企划部的朱先生曾这样对我们说:“周总头脑里总有一个超前的远景,他可以把这种远景不断建立在你的脑袋里,让周围一批人与他有同样的想法抱负……”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兴,无从谈百业之兴;农民不富,难保国泰民安。民为国之根,农为民之本。周福仁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自创业伊始就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作为追求的目标。办厂成功后,他决定围绕农业办工业,反哺农业,这是一个伟大的追求!这是一个具有民族责任的企业家。

  在原有体制上整合资源使西洋集团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1997年,周福仁得知辽宁省黑山县的锦州硫酸厂面临倒闭,有意改制,便亲自登门与之洽谈,结果一拍即合,这家拥有1.5亿元资产、1500名职工的国家企业租赁给西洋集团经营,合同一签就是15年。当年一度是锦州纳税大户的硫酸厂,如今租赁给民营企业更名为西洋特肥厂,职工不服,砸窗砸门,原企业干部以集体辞职相威胁。周福仁面对此景,表示出的是企业家的博大胸襟。他语重心长地对职工说:“你们之所以有过激行为,是因为你们爱厂至深,我就喜欢你们这种性格。硫酸厂走到今天绝不能说各位无能,诸位认为我的话有道理就跟我干!”一番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热情高昂。

  西洋集团在特肥厂注入资金上亿元,由一条生产线扩大为三条生产线,形成了年产复合肥35万吨、硫酸25万吨、盐酸9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基地。1998年以来,特肥厂一直产销两旺;2000年生产的30多万吨复合肥被抢购一空,来自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车队天天排成长龙。原厂的一些老工人很纳闷,过去1500人3年生产复合肥1.2万吨,现在800人一个月就生产3万吨?神了!

  1999年末,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之际,西洋集团先声夺人,兼并了地处息烽的宏泰化工总厂。周福仁到了那里,对原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头换面”:人事制度改革、减员增效、增加并改造设备,成立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投资9亿元建成年产复合肥、合成氨、硫酸200万吨的生产厂……被誉为中国化工行业的一匹“黑马”、大西南工业的一颗新星。

  仅仅在复合肥领域打拼了3年,西洋集团就从“小老弟”一跃成为“龙头老大”。人们在赞扬西洋集团的同时,不得不惊叹周福仁的胆略、魄力、远见卓识。

  第五乐章 进军钢铁

  鲜花是人们对英雄的礼赞,然而获得很多荣誉的周福仁对事业追求的信念始终不渝,他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认为这只是一个起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不信命运只信机遇的周福仁又把目光投向了特种钢材。他从2002年10月到目前一举兼并了海城市钢铁厂和原沈阳钢铁总厂,注入大量资金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镁制耐火材料与复合肥行业相比算不上大行业,复合肥与钢铁业相比更算不上大行业,周福仁又开始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他说:“我们不仅要进入中国特大企业行列,也要用10年时间跻身世界强企之林!我们的目标是:到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20亿元。”

  第六乐 章 参政议政

  14年来,西洋人不断营造规模优势,使企业产值和利税连年翻番,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2003年1月23日,从省第十四届人大会上传来喜讯,西洋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周福仁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次省第十届人大会议代表共有599人,周福仁以519票达到87%的参选率荣选全国人大代表,他是鞍山三县一区中惟一农民出身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3月2日周福仁同全省103名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加了全国人大第十次会议,他代表着海城百万人民的利益,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参政议政,他是海城人民的骄傲。

  结束语

  目前,西洋集团已由一个村办企业发展成为以镁制品开发、复合肥生产为主体,以钢铁业为支柱,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周福仁以一个新型企业家的睿智和胆识为西洋集团在历史的坐标上找到了准确定位,他以一个企业家的形象与气魄、伟大精神与博大胸怀向人们昭示着他的人生真谛。

  “西洋进行曲”在周福仁的指挥下,跌荡起伏,使人们荡气回肠,我们期待着西洋集团奏响更加恢弘、高亢的交响曲!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