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扶贫工作,是当今农村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上级各部门联动,声势力度之大,责任追究之严可谓惊人,然而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日日夜夜,实效怎样呢?基层村干部有些迷茫和困惑。
扶贫济困,是每个公民应该担当的道义,消除贫困是社会发展进步、社会和谐的基本所在,是政府的责任。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及举措的确很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让人啼笑皆非,因为政策的严肃性让我们敬畏,不可越雷池半步,但实际情况却又让我们左右为难,工作开展中就只有依令而为,完成任务、过关了事,但无实际作为,这样能真正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吗?
贫困户的申请、评议、审核等一系列的程序,照理说应算比较完善了,也可以说给我们做了一把尺子,也给我们工作设计了一道防火墙和红线,但现实情况是,大家都申请,评议时谁家人多势众,谁人缘关系好就谁,不管家中贫不贫,审核时只能走过场,村干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数,只能照单全收,如果不通过,农户找各种理由来纠缠、上访,甚至于威胁、打骂,村民都以能争当贫困户为荣,失去了扶贫的意义,有些因突发事件而实际贫困的人却因政策条件等各方面原因得不到帮扶,怨怒于村干及各级政府,拿身边的贫困户相比较,引发各种矛盾纠纷,还有上面下达每年的脱贫任务数,让村干部更是为难,评议只流于形式,况且村干部也不可能知道每个农户财产的准确数,隐瞒部分无法查证,贫困线的设定形同虚设,只能以上级指标为基本出发点,在数据上脱贫,而没有实际行动,扶贫扶得怨声载道,贫困户、非贫困户都责怪村干及政府各部门,反而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实际上村民的贫困不是暂时的物质贫困而是彻底的精神贫困,失去斗志,不因贫思变,而是坐等政府保姆式的扶贫供给,好吃懒做,以穷哭穷,把扶贫当做是政府欠他们的,而理直气壮地伸手索取,这样的贫困户能扶起来吗?要扶贫首先应当先扶志,“授人以渔”才是根本,“扶上马送一程”虽好,但终要学会自己上马为好,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轻松。
扶贫是为了让贫困户脱贫,现实的情况却让人深省,占总人口比例24%之多的贫困人口中,又会有多少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呢?又有多少人能在政策扶持下能短时间脱贫致富呢?(冯素 彭期生)
在公司 15204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阶段, 由于地质构 造原因, 放顶过程中地壳裂隙水大量涌入工作面, 造成涌水...
时光荏苒,如今,距离智能化工作面建成投产又过去了半年的时间,这支经过了春夏秋历练的队伍。“现在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