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多家自媒体发了标题内容极其相似的新闻《人民网点名批评金色财经、币世界,提醒“币圈媒体”违法边界》,随便百度一下,45900个!
更夸张的是,还有媒体直接标题点明是《人民日报怒斥部分币圈媒体割韭菜......》
然后,小编手欠,到人民网上搜了一下,没有!
再到人民网创投—区块链频道上仔细翻了一遍,还是没有!
接着,再去“3点钟区块链—产业群”请教,有人告诉我,是“人民创投”公众号,小编一搜,果然有:
然后,再看一下,人民创投的账号主体就是“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妥妥的,没错了。
等一下,好像哪里不对啊......
「2人民创投公号有新闻资质吗?」
那么多媒体、相同标题、相同内容发《人民网点名批评金色财经、币世界,提醒“币圈媒体”违法边界》,而实际上人民网上并没有。这是什么情况?
然后,再查一下,人民创投微信公众号上的这篇题为《泡沫破灭大势已定,币圈“媒体”还能一直浪?【区块链】》的文章内,主要是针对一些与币圈相关的自媒体乱象进行了批评,包括金色财经、币世界,都在点名范围,但是,接下来的内容,却没有引起自媒体关注,那就是:
然后,小编又手欠,查了一下,按照 ”中国网信网“最近公布的《中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截至2018年1月30日)》,“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公众账号名单(共292个)”(以下简称“新闻资质”)中,“人民创投”微信公众号并不在获得许可名单。
而再到中国记者网,也查不到文中自称为”记者“的作者韦柳坤的名字。
有媒体老师告诉小编,有可能用的是笔名。比如:
(不知图中这些笔名韦柳坤的作者是否与”人民创投“这位署名”韦柳坤“的作者同名,还是同一个人?)
好了,上了这么多图,就是想说明小编的发现:
1、文章发在微信公众号“人民创投”上。
2、人民创投的账号主体是“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有很多媒体老师对以上两条解读如下:
由此可以证明人民创投就是人民网的一个频道,而人民创投微信公众号,就可以代表人民网,就代表了《人民日报》的态度。
3、文章中批某些“币圈媒体”并没有“新闻资质”,而这个“人民创投”目前也没有“新闻资质”(按中国网信网最近一次公布名单看)。
解读一下:没有“新闻资质”的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不应按新闻解读,至于能不能上升到完全代表其账号主体的态度。(当然,这也要看人民网的表态,至少目前,并未否认这么多媒体的报道,应该是默许的吧。)
4、中国记者网上并没有查到署名为人民网记者“韦柳坤”。
有媒体老师是这样解读的:
可能用的是笔名。但小编也是上过小学的人,一般传统媒体会规定,如果是记者写新闻稿,署名必须与记者证上的名字或者备案笔名相同。如果是评论稿,可以不署真名,但文中就不必自称为记者了。至于夹叙夹议的文体,一般也会按评论处理。
小编一直以为人民网是一个严肃的媒体,所以,记者署名应该有规范的要求吧?
5、很多自媒体标题都是“人民网点名批......”但其实,这篇文章至今没有被人民网收录,更没有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3区块链自媒体乱象」
从“人民创投点名批评”事件,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区块链自媒体的乱象:
1、缺乏新闻专业水平。
稍加核实就能发现,这篇文章是发表于“人民创投”微信公众号上,而非如标题党所说的:“人民网”、《人民日报》上。当然,标题处理不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文中至少应该解释清楚吧?是真的都没有注意,还是抄袭了别人的?怎么发成了新闻通稿?
2、标题党、断章取义,无限联想。
标题党是新媒体时代的特色,也不能太苛求,但是,断章取义且只选取自己想利用的部分章节,却不关注文中所提出的目前“币圈媒体”的“三无问题”,那些断章取义的所谓“区块链媒体”又有多少不是“三无媒体”?
3、误导投资者。
极其赞同《泡沫破灭大势已定,币圈“媒体”还能一直浪?【区块链】》一文中的观点,而且,不仅仅是“币圈媒体”,有多少“区块链媒体”参与了背后“金主儿”做多做空的软文发布?更有甚者,还有的所谓“区块链媒体”直接收钱发广告推介创投项目,失败的项目,你们不也是算发“空气币”了吗?那时,这些收了广告费的自媒体,和当年收了E租宝广告费的媒体一样,误导了多少投资者,出了事,自媒体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了吗?
还有媒体一手打击区块链培训市场乱象,一边自身开始区块链培训,被质疑也很难自圆其说。
一位被区块链得得批评的区块链从业者伤心地喊冤:“区块链培训乱象,3天培训80个讲师的那个人就是我。区块链大学讲师班本是为区块链免费培训讲师。希望调查后再发文。唉,新来的都不知道这些老人为区块链做了什么努力。”
「3贵圈儿真乱」
据圈内人介绍,目前,大部分区块链媒体都已被“包养”——噢,准确说是“投资”了,每个区块链媒体的背后可能都站着一个或几个项目“金主”,这也是区块链涉及ICO一直被诟病的主要问题。
正如人民创投文章中所说: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通道,往往被赋予真实、公正、客观的属性。但在目前的区块链行业中,以金色财经、币世界为代表的“媒体”纷纷被业内人士指责有偿荐币诱导投资人、以“私募”之名变相推介ICO。
而就在小编求证“人民网点名批评”一文的过程中,收到警告:
“人家只是敲敲钟,先不想刻意在政治上闹大。克制了一点而已。你们非要人家全网来震慑啊。真是……小心求锤得锤。”
“就像金融监管局发声,都先让互金协会敲敲钟。你们还求着全网来杀吗?”
当然,小编相信这些发了和新闻通稿相类似的媒体肯定是有“上面”的关系的,但是,小编不明白的是:
如果这些币圈“媒体”、甚至区块链“媒体”真有问题:为什么不能要求全网震慑?为什么不能全网来杀?这些即不专业、又不客观公正的所谓“媒体”还想害多少投资人?而且,这警告竟然发自某个一直“声称专业却一直犯低级错误”的媒体主要采编人员之口。
区块链媒体江湖水太深,小编已经呛水了。
一套沾满污渍的灰色工作服、一双久磨泛白的黄色劳保鞋、一顶擦得铮亮的白色安全帽、一副款式陈旧的黑框眼镜...
近年来,临涣煤矿以“两个规范”为抓手,大力推行隐患排查整治“五环五步”法,把隐患排查治理拓展到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