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
“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紧紧盯住全面从严治党不力这个症结,坚持发扬我们党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化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创造新的经验,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群众监督成效显著。
群众是“千里眼”,是“顺风耳”。据《广州日报》披露,2015年广东查处的省管干部中,近六成的举报线索是由群众信访举报提供的;据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通报,该省2014年落马的官员中,因群众举报占40%。群众监督在反腐中具有强大作用,群众的举报,让隐匿的腐败官员现出原形,为反腐的深入提供极大支持。
然而,少数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对群众监督却还存在不以为然的现象,他们只看“前面”,对党内监督小心谨慎,但对背后群众的意见、批评要么听之任之,要么嗤之以鼻,总认为群众监督不过是一种形式罢了。
这些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批评意见之所以充耳不闻,有只重视“领导注意”不管“群众满意”的原因,有摆“官老爷”架子,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群众监督的威力不够。如果基层干部不惧群众监督,那么“雁过拔毛”“吃拿卡要”等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就会屡禁不止,甚至出现“苍蝇身老虎胃”“小官巨腐”,不仅让国家和人民利益遭损失,这些干部也会自甘堕落终至毁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强调:“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 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腐”;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正所谓“大老虎离我们很远,苍蝇天天扑面”,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直接侵蚀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体会最直接,感受最深刻,监督也最直观。
全面从严治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的根本保障。因此,要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同时,坚持“有举报必受理,有违纪必查处”,擦亮群众监督这个固定的探头,让群众监督这把利剑出鞘,让全面从严治党“严”出新局面。(李长安)
对社会公益和慈善作业的冷酷是当今国内社会批评企业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近百名企业家携手建议处理沙尘暴的...
峰峦叠嶂的太行山东麓、美丽的河南省鹤壁淇河北岸,是一块诱人的“黑土地”。这儿蕴藏着丰厚的瑰宝,煤炭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