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蒋坛军 资深管理顾问
《经济日报》发表过一篇题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为什么短”的评论文章,文章称,在百年老店方面,中国的企业数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搞清楚企业生命周期背后的原因,总结企业发展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引导当前创新创业、提升创新创业绩效、推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
在“成功学”大行其道的今天,不少企业不幸也染上了这种毛病,以至于总想在一夜之间就获得企业管理上的“灵丹妙药”,以盼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一招制胜,试图一劳永逸地独步天下,梦想着蜻蜓点水般的管理可成就百年老店。
笔者并非反对与时俱进,但“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的做法实不足取。推行六西格玛,质量问题涛声依旧;推行精益,整改几条生产线后就再也无心恋战;实施TPM(全面生产维护),把设备表面擦得干净点就以为深得精髓;上马稻盛经营哲学,将其只视为对员工洗脑的妙方;把几台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就宣称实现工业4.0了……一年一个新模式、或一任领导一个新模式,企业管理成了目不暇接的炫技秀,员工们无所适从但敢怒不敢言。
勿忘常识。企业应清醒地看到,唯有为客户创造价值,企业方能盈利乃至生存下去——若上马管理模式时偏离、背离了这个本质性的常识,则该管理模式就是不需要的、或至少是需要调整的。美其名曰的“管理模式创新”,若既不能增加客户的价值获得感,亦不能为企业自身增加收益,你却还说它好,它又到底好在哪里呢?
分清主次。企业应具备顶层设计的思维,在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选其中一种切合自身的管理模式作为基本框架,然后在必要时选取有补充作用的其他管理模式,而不宜为了赶时髦而贪大求全地同时上马多种管理模式。例如在一些设备密集型的食品企业(例如牛奶、月饼、矿泉水等),因为食品安全一次事故,就可能会导致不可承受之痛,故宜以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为基本框架,辅以精益与TPM,可收到较好的综合效果。若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管理模式都齐头并进却又都浅尝辄止,反而会连一种管理模式的精髓都吸收不了。
打持久战。如同“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所云,“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上述种种管理模式,虽均有其巨大优点,然均需长期实践(少则三五年),方可成系统地运行、收到较好效益。但“鸡蛋还没下出来,就想数小鸡”的企业仍不在少数,总期盼有万金油式且成效斐然的管理模式可直接套用。推行精益,却畏惧优化整个价值链之艰辛;推行TPM,然害怕改善每一台设备之繁琐;推行六西格玛,但厌烦数理统计之枯燥……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捷径,一旦准确地选好要推行的管理模式,就应将其基本原理充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然后规划出详细的实施路径,且在推行时予以全程紧密跟踪、不断优化。同仁堂之所以是我国为数极少的百年老店之一,是因为持久地坚守了其对联所宣示的价值取向:“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约2.5年;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到9年(刘兴国《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为什么短》,2016/06/1经济日报)。由此可见,在企业管理上确实不存在什么“灵丹妙药”,否则我国企业就不会这么短命了。执迷不悟地苦觅子虚乌有的“灵丹妙药”,反倒往往会白费财力和精力、贻误发展。
小富即安不是华菱人的性格,我们不能满足于活得下去,更应着眼于活得更好,要将华菱集团打造成为永远不沉的...
美国《商业周刊》曾经做过如何才是全球最优秀管理人的一项调查,列出了必备的五个条件,其中一个就是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