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菊
近日,巴中市以“现场会+专题会”的形式召开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动员全市上下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以“建设五彩巴中,推动五个跨越”为统揽,努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现全市工业提质增效。
巴中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平在会上指出,今年是落实巴中市第四次党代会“工业弱市向工业强市跨越”决策部署的开局之年,必须谋好篇、布好局、起好步,扑下身子抓落实,努力实现首战告捷。
凝聚共识高举“工业强市”大旗不动摇
会上,巴中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涂光明就2016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他说,2016年,全市上下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围绕稳增长、扩总量、促转型三大任务,狠抓产业发展、企业培育、园区建设三大重点,强化项目建设、政策落地、环境优化三大支撑,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增速居全省第4位;工业投资完成212.5亿元,增长17.8%,增速居全省第2位。
会议指出,通过攻坚克难,巴中工业“十三五”成功实现良好开局,但离建成“工业强市”还有差距。全市上下要凝聚一个强烈的共识——实体是发展之基,工业是强市之本,要高举“工业强市”大旗不动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必须聚焦工业、发展工业。
巴中市副市长张尚华说,巴中工业发展潜力大、优势多、后劲足,是巴中实现后发赶超、弱强跨越的最大引擎。当前这个阶段是宏观政策针对性最强、支撑最有力的时期,是企业转型方向最明确、新空间不断涌现的时期,是有效投入成本最低的时期。所以,必须始终坚持工业首位度工作不动摇,紧紧抓住巴中加快发展的政策叠加期、难得机遇期和发展关键期,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胜不休的决心、推车上坎的勇气,切实将机遇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上,奋力推动巴中由工业弱市向工业强市跨越。
拒绝污染构建绿色生态工业体系
巴中市第四次党代会指出,未来五年,巴中将围绕四大成长型产业,构建绿色生态工业体系,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实现工业弱市向工业强市跨越。
如何实现工业弱市向工业强市跨越?何平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工业化率35%,真正甩掉“工业弱市”的帽子,至少有5个核心指标务必达到:一是工业总量实现倍增。到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较2016年增长近1.3倍。二是工业结构明显优化。重点成长型产业居工业主导地位,真正建成西部绿色食品饮料基地、石墨新材料基地、清洁能源基地、生物医药基地。三是集聚程度大幅提升。到2020年,工业集中度达到70%,较2016年的66%增加4个百分点以上。四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和人才对工业的支撑作用充分凸显。五是区域影响不断扩大。巴中产、巴中造的产品和品牌真正走出大山、走进全国、走向世界。
何平说,就路径来讲,就是要深入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市委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五彩巴中”的决策部署,坚持围绕绿色抓工业、围绕园区抓工业、围绕市场抓工业,着力发展生态型、成长型、开放型、融合型工业。
完成目标,压力不可谓不大。面对挑战,如何突破?会议指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坚决拒绝发展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工业。要坚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主导产业支撑化、传统产业智能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工业体系。
要突破发展重点产业,着力抓好食品饮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要加强支撑能力建设,着力抓好重大项目、骨干企业、园区载体、大众创业支撑建设;要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深抓智能制造、创新提质、低碳发展;要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实施精准招商,力争到2020年,招引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30个,招引投资超亿元以上的项目100个,引进总部型企业10家;要实施好生产性服务业助推行动,加快建设研发设计平台、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加快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工业电商物流平台、中介服务平台;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让企业安心、放心、舒心发展。
攻坚克难抓好“六个突破”促进首战告捷
何平说,我们过去讲“工业强市”,“强”是动词,指的是通过发展工业让巴中强起来;而现在讲的“工业强市”,“强”是形容词,就是要甩掉工业弱小的帽子,让工业发展壮大、彻彻底底强起来,纵比实现工业经济大发展,横比实现工业地位大提升。
何平强调,要把目标和路径变成现实,今年重点工作就是全力攻坚克难,努力抓好“六个突破”。
要在产业融合上实现突破。抓好三产联动,立足工业抓农业,深入实施“三百工程”,大力发展工业原料基地,切实做大工业“第一车间”;围绕工业抓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进秦巴电商产业园、西部云谷基地、科技孵化器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快搭建电商物流、研发设计、大数据服务、中介咨询等平台。年内要启动建设1个基础数据服务平台、2个科技孵化平台和10个工业企业电商平台。深入实施“两轮驱动”,年内新开工项目30个以上,投产20个以上。加大传统企业技改力度,确保年度完成技改投资不低于135亿元。强化“两化融合”,年内要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0家以上。
要在园区建设上实现突破。今年工业集中度力争达到6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抓好龙头引领,加速巴中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平昌工业园创建省级开发区。
要在企业培育上实现突破。抓好大企业培育,进行“一企一策”集中扶持,争取5年内有2户以上企业纳入全省大企业大集团名单。抓好上市企业培育,力争年内不少于20家企业到新三板、川藏股权交易中心等场内市场挂牌融资。抓好小微企业培育,今年要确保30家以上企业入规,新发展小微企业100家。
要在开放合作上实现突破。创新招商方式,今年力争签约工业项目25个,引进投资超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家,工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亿元。
要在改革创新上实现突破。加快推进县区园区机制体制改革,深入研究国企问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保今年20%的企业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造。
要在强化支撑上实现突破。积极做好工业发展投入支撑、人才支撑、环境支撑、制度支撑。
一条条实实在在的创新举措,形成了激励巴中工业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四川好彩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上下对入驻巴中发展充满信心,下个月公司将正式把总部迁到巴中恩阳。我们将力争把恩阳项目西部基地建成好彩头公司‘东西南北’基地项目中的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