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李友军
●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军
2月23日,记者和四川多家媒体一道来到德阳造访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军,就“自主创新发展”话题与王军董事长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我们董事长非常低调,务实,一般情况不接受媒体采访,尤其是不做个人形象宣传。”采访前,公司董事会秘书刘世伟介绍道。果然,穿着一身普通工作服,低调、朴实的王军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企业还很小,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大家要宣传就宣传我们的企业,对我本人就不做宣传了,拜托大家。”记者手里边刚好有一张几天前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到英杰电气视察调研的照片,同样的一身工作服,同样的低调、朴实,记者信服了。
二十余年我们专注同一件事
“英杰电气成立于1996年,二十余年来我们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系统的开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创新首先要立足于专注,只有专注才能对行业有精深的了解,只有对行业有了精深的了解,才能谈得上创新。”面对记者开门见山的提问,王军说道。
我们看看二十余年英杰的发展历程。
英杰公司于1996年1月16日成立,并确定了“自主创新”的发展路线;2002年公司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评定为“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2005年公司研制出全数字单晶硅直流电源,进入单晶硅行业;2006年参与电熔焊机国家标准的起草;2007年获得”德阳市企业技术中心”称号,生产出中国首套全数字多晶硅高压启动电源,成为业内首选; 2008年研制出中国首套高性能12对棒多晶硅还原炉电源;2009年为国内众多核电站提供功率控制器,成为国内唯一供应商;2010年12月公司改制为“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被评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相继推出24对棒、36对棒、40对棒等电源系统;2011年公司现代化的新基地投入使用,被评定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012年“英杰”牌功率控制器系列产品荣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推出高精度编程电源;2014年“英杰”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公司推出国内首台大功率电子枪高压电源,打破了之前俄罗斯和乌克兰对该产品的垄断,同年,公司模块化电源全面投入使用。
综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一步一个脚印,扎实、专注,做深一个行业,做透一个行业,是创新的前提,积累、积淀是创新不可或缺的步骤。
“近年来,英杰在光伏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同样得益于专注。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研发、生产团队,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才会有战略突破。目前光伏产业经历了前几年的低谷,迎来了新的发展小高潮,英杰这几年通过合作,在光伏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收益。当然,公司战略转型的前提还是前期的专注,前期的持之以恒的坚守。”王军说道,“企业发展到一个阶段,适当的战略调整,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王军是专注者,更是实干家,只要他在公司,他总是不停地奔走于各个部门,奔走于市场,了解研发的进展,参与产品设计的讨论,或跟进仪器生产工艺的问题,常常每一个细节他都会详细过问,每一家客户他都要亲自拜访。20来年如一日,王军和他的团队,一步一步的坚定前行,把一家以三个人投资的“小本生意”,做成了一家为单晶硅和多晶硅材料的生产、LED(蓝宝石)制造等多个新材料、新能源行业提供优质的电源配套设备的企业,业务区域覆盖含台湾在内的3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产品通过配套出口到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企业。
创新在于给客户创造价值
“四川省被列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试点省份,英杰自创立开始就以自主创新作为公司的发展路线,根据您的经验,您认为创新最根本应遵循的出发点是什么?”记者问道。
“我认为创新的最根本点就是给客户提供价值。”王军举例说,当时英杰与德国AEG公司在多晶硅还原炉电源产品上展开市场竞争,通过市场竞争,该产品的市场售价由原来的400多万元降到了现在的100多万元,并最终将该公司挤出了中国市场,实现了该产品的国产化。同样的技术或更好的技术、同样的服务或更好的服务,更实惠的价格,这就是我们给客户创造的价值。“所以,我认为创新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给客户带来价值。通过产品质量,包括技术质量、服务质量,产品价格去赢取市场。”“目前,我国的人力成本虽然提高很快,但是我们的综合成本比欧美国家还是有巨大优势,我国产品只要在技术、服务上提高就会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他说。
“对年轻人创业,有什么建议?”记者问道。
“年轻人创业,首先目标要正确,其次努力的方法要正确,重点是选择的行业要正确。”王军根据自己的创业经验说道,“选择好行业,选择市场前景好,竞争相当宽松的行业对初创者非常重要,这涉及到公司的发展战略,当然这也非常考验创业者的眼光与判断。”
重视人才培养创新卓越文化
对于英杰这样的科技型企业来说,人才队伍建设非常关键。目前英杰公司虽然人不多,只有三百多人,但研发人员就占了三分之一。为了提高人员的创新能力、激发创造激情,公司不仅为员工提供各类培训,还经常派人参加各种展会,目的是增长员工见识,开阔员工眼界。公司每年都会为员工提供至少两次考核评比晋升的机会。公司目前拥有专利技术81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这些都是公司重视人才培养的结果。英杰公司2011年就成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些都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公司未来准备进入一些新兴产业,公司还将在吸引人才上加大力度。
“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一流的工业电源设备研发制造企业。”在记者问到公司的愿景时,王军这样说道。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英杰把“成就客户、至诚守信、团结协作、创新卓越、艰苦奋斗、高效执行”作为公司的价值观,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才会有活力,“创新卓越”成为公司文化,将为英杰的永恒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正如王军说的那样,在我们身边、在我国,像英杰这样的企业可能有很多很多。我们始终相信,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企业的成长史,也正是企业家的奋斗史,企业的文化基因也必然刻印着企业家精神的烙印。英杰及其领航人王军让我们看到了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的企业家精神。
创业者,更是创造者;创造者源于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