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近年获悉,年初开始执掌江铃汽车的新管理层已就江铃汽车的未来发展作出第一个五年规划。而有关江铃控股权的微妙变化也使得其第二大股东福特汽车的中国构想逐渐清晰。江铃汽车董事长王锡高就公司股权问题坦承,“在现行的法规下,(福特如果继续增持)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
近年,福特汽车通过第二次增持已经掌控了江铃汽车30%的股权,并且通过管理层的任命业已在事实上掌握了公司的经营权。
在刚刚公布的2005年度百强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结果中,江铃汽车已连续第三年入选中国百强上市公司,并且在综合评价得分上高居汽车类上市公司榜首。
这显然为福特继续增持股份提供了很好的理由,继续增持江铃汽车也早已成为福特的既定目标。
业绩大幅提升江铃难舍福特
福特给江铃汽车带来的变化清晰地反映在了公司的报表上,主要表现为财务状况更加稳定、现金流明显改善,企业管理上明显得到了加强。根据刚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在对各企业财务效益、资产质量等综合指标的分析中,江铃汽车综合评价得分在全部上市公司中位列第29位。
2004年以来,在宏观调控、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福特专家支持江铃狠抓成本控制问题,建立一个专门的成本管理平台,由财务部门牵头各个部门合作,通过改进技术来降低成本。因此,公司目前的毛利润能力要远高于同类企业。
“汽车企业如果没有持续的新品开发很难有持久的竞争力,福特恰好弥补了江铃在这方面的不足,这也是江铃甘心让福特掌控公司管理权的前提。”业内人士分析说。据了解,江铃汽车的新产品v348马上会在中国和欧洲同步上市。除此以外,江铃也在关注着福特其他产品。
2004年,江铃汽车原第一大股东江铃集团与长安汽车联手组建了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铃控股),双方各占了50%的股份。福特作为长安汽车的合资方,双方各拥有长安汽车子公司——长安福特50%的股权,主要生产乘用车。这恰恰说明了福特的中国战略构想,即长安福特以生产乘用车为主,江铃汽车则主要生产商用车。江铃汽车总裁陈远清则指出,轿车比商用车有更多的附加价值,市场变数、复杂程度更高,因此国内可以把商用车作为突破口使中国汽车在世界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相比之下,确立一个国际轿车品牌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
福特的中国梦想
目前江铃汽车总裁陈远清,财务总监王文涛,副总裁钟万里、凯文·威朴均来自福特方面,同时在董事会中,福特和江铃方面占据数目对等的席位。“福特几乎已经拥有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业内分析人士就此指出。
福特最早同江铃结缘始于江铃B股的发行。“1995年左右,国际汽车巨头都把眼光盯在了中国市场上,希望在中国进行风险不太大的尝试。福特也曾经和上海大众接触过,但没合作,而此时的江铃业绩正在稳步上升,又恰逢江铃B股上市,综合所有的情况江铃当时是福特最好的合作伙伴。”王锡高董事长介绍说。
1998年,福特首次增持江铃B股,使控股比例达到29.96%,今年8月再次增持控股比例达到30%。而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若通过证交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超过30%股份时,应当依法向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得到有关部门豁免的情况除外)。0.04%的股权变化对福特来说,象征意义明显大于实际意义。而福特继续增持的政策障碍还不仅限于此,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相关规定,股票上市的汽车整车、专用汽车等股份公司对外出售法人股份时,中方法人之一必须相对控股且大于外资法人股之和。
江铃控股成立之后,江铃汽车在今年7月7日发布的公告中明确提出,福特汽车公司(包括其不时指定的关联公司)在收购人完成此次收购后3年内或以后的任何时间拥有购买收购人持有的江铃汽车不多于7%(含本数)股权的选择权。看来福特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福特汽车与江铃控股对等持股,即双方各持有约37%的股份。如此一来,怎样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得到要约豁免成了最大的悬念。
另据记者了解,今年初刚刚到任不久的新管理层已计划向董事会提交江铃汽车第一个5年计划书。其中对江铃汽车未来的产品规划、经营目标、公司发展方向等5个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划。福特显然已经把江铃汽车作为了其实现中国梦想的重要部分。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浓浓的年味还没完全消散,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承建的宿州钱营孜2×350MW低热值煤发电...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浓浓的年味还没完全消散,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承建的宿州钱营孜2×350MW低热值煤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