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杭州地铁发展的有关情况

企业报道  2017-02-16 19:37:00 阅读:

  ■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少杰

杭州地铁发展的有关情况

  我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杭州地铁总体情况

  杭州地铁成立于2002年6月份,是杭州市政府直属的国有全资的企业,主要的职能是负责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开发。公司发展到现在,已经建成并运营三条地铁线,里程82公里,员工总数刚超过5000人。根据新批准的杭州市的整体规划,杭州地铁的总线网现在由13条线网组成,总长562公里。根据这个规划,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了我们一二期建设的规划,两期的规划由五条线组成,总的线路长度190公里,正在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三期规划建设是由4条线组成,规模196公里。我们还有两条城际线,有60公里,在今后5到10年当中,总投资额会达到2100亿元。目前完成和运营的是三条线,1号线、2号线东南段和4号线首通段。日均客流量77万人次,还是比较小的。在建项目现在有6条线,里程数168公里。计划到2017年,明年通车的里程数达到117公里,到2019年可以建成5条线,两条城际线,五条地铁线,历程达到250公里。到2022年亚运会之前可以建成10条地铁线,2条城际线,里程可以达到446公里。从上述数据来看,我们跟前面的兄弟单位相比,我们在发展的速度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

  二、杭州地铁在投融资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我们在“十三五”轨道交通大规模铺开建设的形势下面,面临的情况和形势基本上是相同的。有两大挑战:一是地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轨道交通由于投资比较大,收入比较低,光靠运营以后的票务收入来收回是不可能收回投资的,还是要靠政府在财政资金,要么是土地大量的投入才能平衡。但现在我们一般的财政资金到位有40%就不错了,缺口部分还是通过地铁来挂账,这个缺口如果不断扩大的话,光付利息,基本上就可以把地铁拖垮。二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由于规模不断扩大,资本金肯定下降。现在情况下还可以,但是再扩大的话,今后如果再想实现低成本融资,想融到资的话,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做三件事情:一是在节约投资和运营成本上下功夫,在投资方面还是通过设计优化,实施过程管控降低成本。在运营方面,通过PPP方式引进竞争机制降低成本非常有效。二是充分挖掘地铁沿线的土地价值,以取得地铁最大价值来弥补财政资金的缺口。我们通过提前的谋划、综合开发、价值挖掘、政策的争取,应该说前几年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收益。我们已经完成了五个上盖地块的出让,面积540亩,取得的出让金118亿元。如果按1号线来算,1号线的土地收入弥补财政缺口就可以达到自我平衡。三是通过公司整体资产的包装,提高公司的信用等级。我们现在是AAA级,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发行公司债、中期票据、融资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现在规模是240亿元,总的成本控制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90%以下。这是我们的总体情况。

  我们有三个案例。第一,PPP港铁的项目。这个项目我们感觉还比较成功,是以杭州地铁1号线作为标的物,通过谈判以后形成了这样一个框架。杭州地铁跟香港成立一个合资公司,注册资本金45.4亿元,股权比例是51:49,由港方负责经营。市政府授权交通局跟合资公司签订投资协议,授予它25年经营权。1号线把资产分两部分,一部分还是由地铁来投资,并且以比较低的租金租给合资公司,一部分是由合资公司来投资,合资公司就拥有了完整的A、B两部分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合资公司的票务上面,补贴是有一个约定的,按照合同约定的票价跟政府进行结算,如果向乘客收取的票价低于约定的价格,差价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补贴。这个基本上就是我们跟香港地铁公司在1号线合作的基本情况。25年以后反正是要无偿的收回。

  1号线到现在为止,从2012年开始运营到现在已经快四年的时间了,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我们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一是运营服务指标还是比较好,准点率达到99.98%,服务水平在全国来说是比较高的;二是政府支出比较少,现在政府每年在票价补贴方面的支出,在目前的票价水平下不是很高,跟全国基本上持平的情况下,每年票价水平支出是1.5亿左右,客流量上去以后今后也不会超过3个亿。在1号线形成新的运营主体以后,就给我们形成了一种竞争,带动整个地铁另外几条线运营成本的节约,这个效益是非常大的;三是合资公司本身虽然价格比较低,政府补贴的价格也不是很高,但是股东预期的收益还是可以的。这个还是得益于香港地铁公司在管理方面确实有非常独到的优势,它们在客流培育方面和成本节约方面,我们每车公里成本是15.67元/公里。衍生资源的开发,广告去年收入达到1.5亿,尽管补贴方面不是很高,但是收益从全生命周期来看还是可以的,达到了预期收益。

  另外,合同的争议比较少,对服务的标准和后面影响都是比较少的。这个合作能够成功,我们的体会是这样的。在合作谈判当中,首先还是要保证合作者的实力,如果找一些不负责任的单位可能达不到这个效果。我们在设计PPP合作招商方案的时候,一个原则非常重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全生命周期当中支出,这是一个原则。包括刚才讲的把资产分成A、B资产,意图也是减少政府的整体支出。我们在设置边界条线一定要清晰,最大限度要减少25年当中的有些不确定性,有些想不到的事情,来鼓励投资人降低报价。我们还要进行合理的风险收益的分担,这种机制非常重要。最后是要鼓励形成比较强的竞争局面,或者来激发投资人比较强烈的参与意愿。这几条是我们能够把PPP做成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元素。

  第二个案例,七堡综合体项目。这个项目是在杭州城东,一条是快速路,一条是沪杭高速公路,从环境来说不是特别好的,是1号线、4号线共用的车辆段,占地50公顷。也是学习了香港的一些经验,在这个阶段对原来的方案进行重新的审视,从提高城市的综合环境,及对这个项目进行综合开发。

  具体的做法,通过深化初步设计,进行上盖开发设计,与车辆段方案有机互动。整个上盖,杭州当时提出了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城市综合体用这样的概念进行设计,是请国际品牌公司做的。同时委托专业的公司充分进行调研市场,研究业态、户型,使整个项目上面结构和下面结构的预留和整个市场需求能够保持一致。

  与品牌企业合作,打造品质项目,我们跟利群集团合作,取得土地通过公开挂牌的方式,土地出让金当时收了44.4亿,这个项目在杭州也非常有名,知名度非常高,销售非常火爆,预计在开发这块产生的收益可以达到20亿左右。另外,这样的项目确实对客流创造非常有益,对环境提升得也非常好,这里面可以有2万人成为今后地铁客流的来源。这个景观出来以后,周边的房价原来大概只有8000元/平方,现在一下涨到了16000元/平方左右。

  我们2号线还有一个项目,下面一个叫潮鸣地块。杭州的地形比较复杂,地铁从这个地块穿过,原来是一家改制的企业,环境比较差,在市中心的一个稀缺地块,如果这样简单的穿过去以后,57块地就废掉了。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争取到这块地的权利,我们跟这家企业进行谈判以后,用3.3亿的价格把这块地收下来,然后跟品牌房产企业合作,先确定上面的上盖方案,提前考虑上盖方案跟下面下穿架构的设施,使得土地的价值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结果也是非常理想。2016年3月份,57亩地最后以37.35亿的价格成功出让,当时在价格上也是一个地王。政府在这方面相当于“无中生有”,得了34亿的收益用于弥补我们2号线的不足。

  上面两个地块成功运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上盖必须与下部的地铁建设内容同步设计,否则就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开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事先确定上盖物业开发的单位,再有这个开发的单位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科学业态的研究、功能的定位、方案的设计。但是现在的政策也有问题,现在土地招拍挂政策是必须把下面全部做完,这样就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解决不好的话,相当于模糊设计,这就造成结构投资上面大大的浪费,成本增加。还有一种情况是基本做不下去了,刚才听了上海同志介绍,如果配合不好,上面就拖过去了。

  另外一个困难,地铁上盖开发在审批当中各个规范都有矛盾。比如现在停车位也有问题,本身空间已经占掉了。包括人房的面积计算,下面只要有面积,就按照有人算,其实我们是停的车子,一系列问题最后很难让项目上去。刚才几位同仁说到标准方面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大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变通,刚才林总说突破了,最后也是把它做下去了,但是这样做的话总是没有政策依据的。

  我们三期建设压力非常大,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对三期规划的地铁7、9号线还是采用PPP模式进行招商,来进一步加快地铁建设的步伐,主要通过引入社会资金解决这个问题。二是采用大标段和总承包的方式来快期规划建设。三是要进一步采用各种模式跟专业机构合作开发地铁周边的上盖物业,为地铁建设弥补亏损。

  有几项建议。一是希望在地铁站点周边上盖物业开发政策上,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进一步给予政策支持。刚才我已经讲到,关键的问题,能够综合开发的话还是要把上面的开发单位、开发主体先定下来,出于这样的考虑,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参照铁路方面的政策,给地铁企业一些出让的方式,这个问题能够解决。浙江省专门出了一个低效土地的管理办法,我看这个办法里面,如果不算开发,也算作低效利用,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政策扩大一下,但是又规定上面不能建住宅,这方面如果能突破的话,对我们真正推进综合开发,产生综合效益是有好处的。

  二是规范,这里不展开说了。

  三是在轨道交通PPP项目上,国家还应该进一步研究在税收政策上怎么样给予进一步支持。轨道交通本身就是公共事业项目,现在搞PPP,如果是非常规范的搞,肯定是投资人到城市里来,成立一个项目公司,他正常的投资回报基本上是通过分红,最后就是一笔拿过去,分红之前一定要交所得税,所得税是25%。所以我们现在在搞5号线PPP项目上测算了一下,光所得税,今后这个企业要交50亿。按照现在中央和地方四六开,如果杭州市要做PPP项目,相当于要向中央交30亿的所得税。这样的政策如果折算到票价上,基本上要七到八毛钱,说实在也不是很合理,因为这是公用事业,要么增加老百姓的支出。这样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可能受到影响,如果一定要这样说,就要采取政策规避它,比如现在搞得乱七八糟的PPP项目,股权分年度转让,这种办法就是为了对付所得税。与其这样,还不如在这方面开启政策推导比较好一点。


更多专题
标新立异白公园借古开今绽光彩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曲千古绝吟,融入万里奔腾咆哮的黄河,流淌着几千...

诚信经营欢喜生产力和竞争力

“诚信经营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