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深圳市地铁的发展概况

企业报道  2017-02-16 19:31:45 阅读:

  ■ 林茂德 深圳市地铁集团董事长

  从城市轨道交通来看,1862年开始伦敦有第一条,150年,为什么我们十年、二十年就超越了,就领先了?高铁从1965年10月1号新干线运营以来,50多年了,但是我们一二十年就超越了,我们是靠什么力量超越的?我们是靠国家的力量,靠制度的力量来超越的。在过去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有关部门给我们的行业指导、行业战略布局、行业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把关,以及在行业创新方面,特别是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国产化推进,国家的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样保障我们城市轨道交通又快又好的发展,建立了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

  地铁基本情况。我们成立18年,全资国有企业,上半年到8月份,我们大概2600多亿总资产,1700多亿净资产,33.7%的资产负债率。员工人数16000多人,员工人数平均年龄29岁,正高级职称48人,副教授级高工680多人,720人的高级工程师队伍,中级工程师为主的中级职称是1400多人,所以我们有2100人的工程师队伍来保证地铁建设发展的需要。

  我们整个城市在做两个事,调整城市的总体规划,调整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因为过去的规划不能满足今天发展的需要了。原来500多公里调成700多公里,现在说一定要调到1000公里以上,我们正在调。地铁集团在做什么事呢?做三件事,一是建设地铁;二是运营地铁;三是经营地铁。

  建设地铁。我们2015年完成建设投资286亿,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这就说明轨道交通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非常重要。我们建设有两个体会,一是大标段BT建设推进,资源配置比较到位,质量能保证。二是在建设当中对准詹天佑奖、鲁班奖,我们几条线拿到了四个詹天佑奖、一个鲁班奖,都是高标准的建设,百年工程不能交学费。

  运营地铁。2015年我们全市五条线178公里,每天平均客流307万,全年11.2亿人次,全年我们票务收入光算地铁公司是10亿,港铁20公里有10亿多,除掉以后是23亿票务收入,2块钱的票务起步,我们运营的简单生产成本打平,盈利1.5亿。我们平均票价就2块多钱,9亿多,2.52元。我查了一下港铁老大哥的票价,2014年的客运人数是19.5亿人次,票务收入162亿港币,8.1元一张票价,我们也就是它的1/3的水平,所以我们很羡慕它有一个票价的调整机制,我们没有,我们一调,老百姓就有意见。我们的运营,我们自己做了两个工作,怎么提高自己的标准化管理、定额管理、军事化管理,降低成本。一个是输出管理,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管理了两条轻轨,反映还可以,当地招了800多人,300多人到深圳培训,当地交通部委托我们发证,委托我们制定标准,现在有7个国家在跟我们谈地铁管理、输出管理,是降低成本,电费占运营成本的比例比较高,我们除了搞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降低电费的工作以外,我们还做了一件事情,参加国家电力交易的改革。地铁作为交通运输企业,现在是第一个大宗用电交易的单位,我不知道是不是唯一一个。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到现在三季度——9月份还没有出来,我们已经节约了1亿2000万的电费。几年前是占28%的成本比例,现在降到22%,当然还有其他的。

  第三块业务,我们经营地铁。地上空间的开发和上盖物业的开发,我们做了很多工作。

  我们市政府、发改委把广深港、平安铁路这些大铁建枢纽路全部交给铁路公司一体化建设。我们的第一个创新,发展观念的创新、理念的创新。我们提出两个理念,一是建地铁就是建城市,一定围绕建城市来建地铁,建地铁一定要城市建好,配合起来。二是建地铁一定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如果不可持续发展,以后会负担很重。

  第二个创新,“地铁+物业”的模式。怎么让铁路建设带动土地和房产的升值,反哺地铁投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我们的主要探索是,土地分层出让,土地怎么在国家政策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创新。我们核心的创新是土地的作价入股,把土地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然后通过土地的评估、作价吸引地铁公司入股进来,让地铁公司建地铁的时候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把效益最大化。在上盖物业开发的过程中,因为有稿子,我不详细讲。我们突破消防规范,建筑标高建筑的规范,以及其他指标的建设规范。比如四小时燃烧试验,分层出让以后,下面是工业用途,下面是民用开发,要燃烧四小时不影响上面的柱、梁的建设标准和质量。我们怎么解决的?我们请中国科学大学国家防火实验室做了三个防火国家课题,做完以后请国家消防总局去验收,验收这个标准就可以成为我们盖房的标准。还有一个创新是进行财务制度的创新,除了土地的创新以外,财务制度的创新,那么一个亏损企业怎么让它设备延缓进入当期的经营成本,利息延缓进入成本,当开发的利润出来以后怎么可以把它冲抵掉。我们用了这个办法,效果还不错,用我们一个集团一个法人,下面建地铁、运营地铁、开发地铁,运营亏损、开发赚钱,冲抵掉,省掉很多税,用了这个模式。我们拿到土地以后,让土地最大限度的价值化,不要自己开发,完全采取合作开发。我们有多种合作开发的模式,主打的开发模式就是协议开发,百分之百的产权是地铁集团,你是作为投资人进来参与开发,你就分得税后回报,这样我们在税收上还可以占点便宜,他纳完税再走,拿回来的税收我们可以进行税收优化。这是我们创新做了一下工作。

  下一步我们准备做三件事情:一是继续探索“轨道+物业”模式,继续在四期规划建设当中储备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二是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改革创新的心态搞PPP,多拿两条线搞标准的PPP建设,引进社会资本,打造PPP建设的模型;三是要让我们的上盖物业资产证券化。

  大家都知道我们正在参与一个上市公司的事,但是又不能多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参与,第一,我跟他对赌,我们持你20多亿股值后,必须保持每年分一块钱给我,每年都要分20亿给我,相当于现金流很好。第二,他过去20多年增长100多倍,他未来十年增长1倍我就赚500亿,增长2倍我就赚1000亿,我贷款就有还款来源了。

  资产证券化我们有第二方案,如果我们第一方案受阻,第二方案就是我们用股值上市公司的壳,用零划转的方式划给地铁集团,地铁集团把上盖物业培育成上市公司,培育成熟以后,规模够了以后,用这个上市公司来购买地铁集团的运营资产。特别是1号线每天100万客流,可以满足上市公司回报的。(完)


更多专题
标新立异白公园借古开今绽光彩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曲千古绝吟,融入万里奔腾咆哮的黄河,流淌着几千...

诚信经营欢喜生产力和竞争力

“诚信经营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