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曾经1年骑破3辆自行车,最困难时每天只有一块钱的生活费,靠一块面包、一根葱维持生存,却还西装革履拎着密码箱去叩一家家商店的门;他在国内同行中最先在美国办公司;最先在意大利注册品牌再打入美国市场;他在联合国采购系统中曾经打败长期占据垄断地位的意大利人,因而被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称为“领带大使”。他就是吕念来。
刚开始进军美国市场时,想得太天真,以为质量好、价格低就能卖,后来才知道,“中国制造”不是靠一个好产品马上就能打响的,中国货差在产品以外的东西
在北京德士风公司总部,吕念来向记者细述了近年开拓国际市场的经历。“欧美两个市场,我们都进去了。我们1997年就在美国办了子公司,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前后投了50多万美元,现在每年销售100多万美元左右,有几万美元的赢利。”之所以说不理想,是因为目前德士风的领带产品还进不了美国的主流社会,只能通过美国的国际贸易渠道销往中东、南美等地。
吕念来说,刚开始进军美国市场时想得太天真。那时他的公司叫绅士公司,产品品牌也是“绅士”(现在在国际市场他还用“绅士”)。于是他就在美国注册了美国绅士公司,也注册了绅士牌商标,同时在欧洲、日本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注册了绅士商标。当时吕念来想,中国产品的质量跟意大利的国际品牌一模一样,我卖2美元,人家卖20美元,为什么?
不信邪的吕念来到美国开店,“你卖20美元,我就在你的跟前卖2美元。”凭着这个朴素的想法去闯去拼,第一年他的产品在美国产生了轰动效应,一批韩国人被打败了,但意大利人打不败。吕念来事后总结,这有深层次的原因。“现在我体会,产品在美国市场拼成本只是一个方面,要进入美国主流社会,更重要的是品牌和文化理念,整个中国品牌,和经营文化配套的东西,确实比不上意大利。”吕念来意识到,自己的产品是一流的,但外在的、产品以外的东西是三流的。产品本身只能实现其价值的三分之一,另外包装、宣传、品牌、广告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靠具体经营的人,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靠感情沟通、理念、素质。“后面的三分之二我们都是欠缺的。”
对此,当时吕念来怎么也想不通,通过这几年闯过来,慢慢知道了,“一个‘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不是靠一个人、一个产品马上就能打响的,因为美国那些大采购集团有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对中国货就是另眼相看,中国产品的国际地位还和人家不平等。”
去美国办公司的头两年,吕念来请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做市场,但做得不理想。后来他调整了路线,找犹太人,因为美国的商业很大程度上操纵在犹太人手里。“但犹太人跟你合作,第一条就是给你改姓。我给你推销,要用我的商标,我给你成本,有利润平分。”
吕念来不愿这样干,因为他的目的不仅仅是赚点钱,更是为了打自己的品牌。于是他又找韩国人,被他打败的那个韩国人,把韩国人的公司盘过来,让韩国人给他做。因为韩国产品在美国的地位比中国好一点,他们搞国际化运作也比中国人早。请韩国人做比请中国留学生做效果好,但还是进不了美国的主流社会。
尼诺·费雷的故事:同样一个产品,换一个意大利的牌子就能卖得好
从2001年开始,吕念来改变了策略,除了继续用原有品牌在美国做,他到意大利注册了一个尼诺·费雷公司,以意大利尼诺·费雷的品牌来打全世界市场。“这样,到美国以后,对方就接受了。同样的东西,我用绅士这个牌子卖2美元,用尼诺·费雷就可以卖到10美元。”
有趣的是,德士风启动了尼诺·费雷品牌以后,不仅在美国市场好卖了,还水到渠成地占领了北京的赛特、燕莎之类高档商场,价格跟国际名牌平起平坐,平均价格每条合100美元。当然,尼诺·费雷品牌有其内在的价值。“虽然其实际的产品成本跟我的德士风二三百元的东西差不多,但附加值高,我是把最新的设计、最前卫的东西,在第一时间赋予它,而且其面料的技术含量也高,往往是国内同行还不会做的东西。”但不管怎么说,如果不是注册了一个意大利牌子,德士风是很难卖出这样的价位的。
话又说回来,尼诺·费雷的品牌效应是有限的。因为美国商界这个圈子很小,“你尽管可以蒙老百姓,但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你这个东西也是中国人做的。”在美国,产品要想批量进商场,必须经过采购商这个环节。不可能像在中国,蹬个自行车,一个商店一个商店去跑。美国的商场都是连锁的,“其实做美国本土市场,你要接触的目标商人不会超过5个人,大型的零售高档商场就那么三五家。”产品如果进了全美500家大型商场,就是进入美国主流市场了。但“他们这些商场都是俱乐部性质的,你要进就全进,否则就一个都进不了”。
吕念来介绍说,在美国市场上,有几个外国品牌想进去,各主要商场对这些等在门口的生产商的信息资料掌握得十分详细,“比你自己的还详细。”目前德士风已经在这些主流商场的视线范围内,所以吕念来正在做的事情是调整心态,把基础工作做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设计品位、包装品位,还有广告营销。“这些工作做好后,他们自然会来邀请你。你现在这样的东西,光是换一个牌子,他知道还是你的东西。”
在国内市场上没有地位,美国主流市场根本不会理睬你
吕念来说,美国主流市场的贸易商十分看重外国产品在本土市场的情况。“很多不做国内市场的公司,到那里去谈,人家一句话就给赶回来了:你本土都还没做好,到我这里来做什么?你先给我做订单吧,挂我的牌子,赚你的成本。”
所以一定要把国内的事情做好,吕念来十分强调这一点。“你在中国市场是老大,他至少也会对你敬重。至少可以平起平坐跟他们谈。”
吕念来告诉记者,他已经和美国主流商场的几个采购经理打过一个回合交道,知道他们的要求了。“他给我提了一大堆问题,我认为,他们的要求也是正常的。我现在觉得还需要修炼,但至少我们已经有了和他们坐下来谈话的平台。”
吕念来说,美国人给他提了100多个问题,个个都很尖锐。“他的情报工作相当厉害,对你的家底了解得一清二楚,见面只是个礼节。”吕念来感叹,美国人对他的了解比他自己还要深。“他问我的产品风格、定位,我说是卖给白领以上的,他说那你知道美国白领现在的审美观是什么样的?你如何把你调查到的审美观应用到你的产品中去?你通过什么渠道在你的产品上把无形的思想表达出来?是你这个老板,还是设计师、专业部门做这个事?”
类似的尖锐问题还包括:当你老板的想法和专业部门不一致时,你是如何协调和处理的?你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怎么样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是不是分开的?吕念来说,美国人尊重白手起家的人,“他要点点滴滴地问,你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比你们记者问得都细。他问你第一个10万怎么来的,第一个百万怎么来的,第一个千万怎么来的;什么方法、什么手段、什么因素使你走过了这3个阶段;你现在的心态怎么样?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你怎么对待?”
通过这些不厌其烦的提问,美国商人考察外国企业家的投资取向、价值取向,“对这些题目回答以后,他对你的认识就很深刻了。”
对这些提问的结果,美国人一般不跟被提问者交流,吕念来通过私人关系询问,自己究竟差在哪里?美国人给他举例说了几个问题。“主要的差距还是在经营理念、企业体制和产品以外的东西上。产品本身完全OK。我现在要接单,要多少单他都会给我,但条件一个,做他的牌子,你只赚成本。你只是生产者,还不是经营者,不是品牌经营者。”
吕念来感慨地说,说到中国品牌在世界上打不响,以前人们往往简单地认为是中国人开放程度不够,中国企业缺乏到外面去闯的精神。前几年,吕念来真的去美国闯了,闯到美国最大的展销会,相当于中国的服装服饰博览会。“我是第一个闯进去的中国人,以主办者的身份进去的,但效果并不理想。”认识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以后,吕念来和他的伙伴们心态有所调整。“现在得承认这个差距,以平和的心态,稳固国内的龙头地位,稳步发展海外市场。”
美国市场虽然难进,还是最公平;欧洲对中国产品的歧视更明显,日本更差
记者问,中国领带的成本这么低,竞争力是很强的,在国外有没有遇到反倾销的情况?
吕念来说,当然有,这是美国企业常用的手段。那是2000年在洛杉矶发生的事。在一座大楼里,有许多领带服装公司,其中有四五家韩国人,有四五家意大利人,吕念来是第一家进去的中国人。进去以后,德士风挂牌2美元批发,那四五家韩国人和四五家意大利人就联合起来投诉他们,说他们搞倾销。“我们把成本核算清单给美国政府看,证明我们并没有低于成本,卖2美元是可以的。”他说,在美国市场也有人一条领带只卖1美元,但那只是在地摊上、小街上卖,一般没人去管。但德士风公司是正儿八经租了写字楼,成立了公司来经营的,有人投诉,政府管理当局就要来审计、调查。好在德士风提供的辩护资料说服了美国政府。
在联合国政府采购系统招标中,德士风再次遇到了反倾销的指控。联合国政府采购市场以前都是意大利产品把持着,1999年,吕念来进去和他们竞争。“我们进去,意大利人肯定气坏了,告我们倾销。我们拿美国政府的审查报告给他们看,就通过了。”吕念来说,联合国还是认美国政府的东西的,美国政府的结论他们都采纳。包括到欧洲,把美国政府审查的这些东西拿出来,他们也不说什么。
吕念来告诉记者,在环保问题上,美国企业也告过他们,说他们面料里边有有害成分、有病毒。“我们拿中国的检测报告,再到美国的检测机构去检测,都符合标准。”
“虽然有这么多投诉,但我们感觉,美国市场竞争环境是很公平的。”吕念来客观地说,美国的国民待遇贯彻得很彻底,老百姓、主流商场对我们中国产品可能有歧视,但政府在处理上做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整个程序很透明。“作为商人,我们还是愿意在那样的公平竞争条件下竞争。”
德士风的产品在东南亚、中东、东欧、日本都有,在欧洲不多。他们的重点还是美国市场,因为美国不仅是美国,它是全世界的中转站。
吕念来说,与其他市场比,美国市场最好。“除了刚才说到的美国的法律环境比较公平,国民待遇体现得比较充分以外,美国人还比较务实,比较讲质价比。只要东西好,价格合适,他还是会找你谈。其次,美国的税收比较低。而且,美国的居住环境比较好,住在那儿,创业、生活都比较舒服。”
吕念来说,欧洲市场不如美国市场,这也有几方面可以说:一是欧洲对中国产品的排斥比在美国感觉更明显;二是欧洲市场比较小;三是欧洲市场相对比较封闭,是地区性的市场,不怎么做全球贸易。“量也不大,要求还很高。”这是吕念来对欧洲市场的概括。但吕念来承认,欧洲公司的信誉也很好,“说好是多少他会照数给你。”
“日本市场更差了。”说到日本市场,吕念来评价很低:“日本排华的东西比美国更甚,本土市场容量也不大。日本人迷信欧洲产品,对中国产品比较排斥,崇洋媚外的消费心态比较重。”他说,中国领带在日本只能进地摊,进不了大商场,大商场是清一色的欧洲货。
吕念来说,中东、东欧和俄罗斯市场不是很成熟,跟中国市场的地摊差不多,“甚至我们的正常货都要不了,都要清库的货、便宜货,消费能力太低。”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的东西在国际市场上有生命力
在德士风的产品陈列室,挂着一幅鼠的生肖画。吕念来告诉记者,那是他们设计的一个系列产品的图案——十二生肖。请画家把十二生肖图案画出来,然后做成丝巾和领带,作为一个配套的礼品卖。这个产品在中国市场反响不大,但在美国市场反响非常好,美国一个很大的商家买断了这个产品在美国的独家经销权。“不起眼的中国的老土的东西,在美国很吃香。这就应了那句名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十二生肖系列成功后,吕念来的公司先后开发了一系列中国民族特色的产品,有中国古钱币系列、甲骨文系列等等,把中国民族的、文化的东西体现在丝巾、领带上,卖得很好。
开发这些产品,是吕念来近年来不断琢磨“产品以外的东西”的结果,也是受了美国一些大采购商的启发。说到开发产品的理念时,美国人告诉吕念来,“你不要老跟意大利人学,你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你们中国可以挖掘的金矿多的是,你要调过头去研究你中国的古典文化。”
吕念来说,真正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在国际市场往往没有人跟你竞争。“我们传统的丝巾在美国市场只能卖4到5美元,生肖丝巾能卖8美元,零售要卖100美元左右。”吕念来说,现在生肖丝巾已经超出了实用的范畴,在美国被当作艺术品在卖,在工艺品商店卖,在全美的免税店卖。不少美国人买去以后把它装裱以后挂起来。
吕念来说,我们中国好多企业家不开发中国的文化,老是跟欧洲人学,但永远学不到人家那一步,因为你永远比人家慢半拍,永远只能做他的加工者。
“领带大使”的信心:终究要堂堂正正进入美国主流市场
在承认差距的同时,吕念来对进入美国主流市场还是很有信心的。“以我们这样的产品,随着我们跟海外交流的扩大,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总有一天会真正进去。”吕念来说,现在他深深体会到,个人的利益跟国家的地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个确实不是唱高调,越是到海外去闯,越是有这个体会,中国强大了,中国人也好,中国产品也好,也会强大起来。就说我们的美国公司吧,江主席访美,我们的业绩涨一涨;朱总理访美,我们的业绩涨一涨,所以这几年我们也在慢慢地上来。”
吕念来比较得意的一件事是,1999年上半年,德士风领带打进了联合国,成为联合国高层官员的着装领带。这是第一个中国产品打入联合国,整个联合国的政府采购系统中,以前没有一样中国产品,其中领带都是意大利人的天下。他说,联合国采购系统是很透明的,在其初选过程中,各国参选产品都被摘掉商标,摆在那里让采购委员会挑选,哪些符合标准,就拿这些符合标准的产品再招标。第二轮评标是看价格、看服务。通过这样公平、公正的招标,德士风中标了。现在,德士风的领带专供联合国高层以上官员佩戴,各国元首到联合国时,联合国将德士风领带作为外交礼品送给他们。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称德士风是“领带大使”。
吕念来的结论是:到美国市场去,有一个好的产品是生存的第一步。但对多数中国产品来说,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的文化、产品的宣传、对美国本土文化的理解,这些方面目前还欠缺很多。他估计,中国产品要堂堂正正用中国商标进入美国主流社会,没有几年乃至十几年是做不到的。“但中国企业的这个理想最终肯定会实现,因为质量和价格优势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