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年白酒,俗称“老酒”,即指酿造出厂之后,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储藏的优质老白酒。由于是食用消耗品故存世量会日益稀少,且具备多样的功能属性,其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品酒爱好者、收藏爱好者及投资者所关注。
陈年酒从品鉴饮用的角度讲究的是“酒质与陈化”, 从收藏投资的角度讲究的是“文化与稀缺”。 陈年白酒的收藏主流品种是上世纪解放后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这个时期正是我国在制酒工艺,体系完善方面较为成熟的时期,在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很多酒厂均未进行改制,多以国营酒厂计划经济机体制定产定销,因而广泛采用最传统的制酒工艺和窖藏周期及用粮率,因此简单地说就是那个时代的酒做得“纯粹”;另外那个时期,国家还未全面进入工业化时代(污染少)因而那时我们不难发现,包括空气质量与气候,粮食与水源都要比90年代末期乃至现在更“绿色”。因为好酒的酿制除了工艺,说到根本还要优质的粮食、水源及气候,而那个时期天空湛蓝,水源清透,粮食有机,因此那个时期酿造出来的酒质上层,是纯粹的“绿色”酒品,不可再生。
现代科学证明,适度饮用白酒对身体是有益的。因为“谷粮为酒之基”,粮食是酿酒的物质基础,除酒中乙醇和水之外,中国白酒中能够检测到的微量成分已达上百种,包括醇类化合物、低分子有机酸及其脂类、高分子有机酸及其脂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而在此之外白酒还具有御寒、痛经活血、促消化、助药性之功效。
中国自古以来还有“酒是陈年好”之说,而这个观念也是具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历经几十年储存的老酒,酒体的组成分子会逐渐协调,原本较刺激性的物质成份也会淡化,这种自然储藏的过程,称之为“陈化”,也叫“老熟”。而达到这种“状态”老酒,其酒香更为浓郁,酒质相比新酒未经长时间陈化的辛辣粗糙的口感而言,也会更圆润绵稠且回味悠长,酒液微黄(酱香及兼香型酒)。 品饮后,甚感神清气爽,不上头更不会出现无夜间口渴之状,因此能在当下品鉴杯中老酒实属是一种“享受”。
笔者有幸参加过多场中国酒业协会组织的老酒鉴评会,也品尝过很多的老酒,对老酒收藏有一定的研究,特别是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老酒收藏的基本原则如下:
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财力选择收藏品的档次,老酒也分高、中、低三档。高档老酒的价格是老酒本身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要根据财力设计自己的收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档次,这样才能降低投资的风险。
要循序渐进。俗话说得好,“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为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可从价格波动较小,风险较小的中低档品种开始,少量渐进经验后再向高深发展。
要“以酒养酒”。酒类收藏,特别是高档白酒的收藏,耗费财力、物力,最好的方法是“以酒养酒”,即购买藏品时,除留足收藏的部分外,再多购一部分,等过一段时间价格上涨时,卖出富余的藏品,所得资金用于购买自己中意的藏品,滚雪球似的发展,越滚越大。
从这几年收藏圈内老酒的价格来看,总体上仍呈上升阶段。一般每年上升的幅度在10%~30%左右。部分品种甚至达到50%~100%以上。
老酒收藏中的“黑马”当属茅台酒。一瓶500ml53度普通茅台酒,1983年的价格是每瓶8.5元。在收藏家手中存放20多年以后,2011年的圈内价格是18000元左右,而市场拍卖价则达到45000元左右。它的收藏升值空间,远远大于黄金、玉器、字画等任何一款普通收藏品。
但是,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牛市”,老酒也一样。2011年以后,八十年代老茅台酒的价格迅速下跌,一度跌破每瓶9000元,让很多投资者损失惨重。老酒投资收藏有风险,初入行者需谨慎。现在,是老茅台酒淘去泡沫回归理性价格的时期,也是初学者适当介入的最佳时期。
在全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同时,21世纪也成为“中国世纪”。
在“5·12”汶川地震刚刚过去一个月,“范跑跑”7万美元代言耐克跑鞋的新闻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起极大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