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娄红淑 佘炀文 重庆报道
一度沉寂的重庆市秀山县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悄然发力、焕颜新生:滨江河堤公园、花灯广场、梅江河绿道、凤凰山公园等一批城市“名片”让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城镇化发展,产业是支撑。为了避免城镇建设发展的“空心化”,秀山县委、县政府以建设“一城三园”(县城和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四大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效益农业、商贸物流业和民俗文化旅游业)为抓手,将城市建设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整体联动,城景一体化,打造旅游目的地,构建大边城。
秀山的华美蝶变,给人的不是成绩的展示,而是建设城市和经营城市的深层思考。
●大溪乡集镇风貌
危房改造演绎民生情怀
焕然一新的楼房,平坦宽阔的街道,安静舒适的住宅小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这是记者走进秀山的真实感受。
“我身患残疾,下肢骨头坏死,以前和妻子、儿女住在老屋,刮风穿堂、下雨漏水,那种日子再也不想经历。”说起房屋改造前的模样,杨再炎一脸苦闷,抬头再望望如今的居所,他立马露出满意的笑容。
●秀北大道东段
近年来,秀山县委、县政府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的战略,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困难残疾人家庭、低保户和贫困农户危房为主要改造对象,采取“主体排危、环境整治、风貌改造”的模式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实施以来,总受益人群约11.3万人,仅2015年,受益人就达到1.1万人左右。
今年70岁,家住岑溪乡和平村永定寨组的杨再炎,原本住在一间已有60多年“高龄”的木房中。如今,他的家在改造后焕发生机,以前的残垣断壁变得结实又漂亮。
据杨再炎介绍,他由于身患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其62岁的妻子体弱多病,靠务农和饲养生猪维持家庭生活。长子在家务农,次女小学在读,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眼看房屋年久失修,安全隐患日益严重,杨再炎一家却拿不出钱来整修“生病”的家。
“经鉴定,杨再炎的房屋安全隐患极其严重,为D级危房。”秀山县建委相关负责人称,为改造杨再炎户D级危房,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6万余元,切实让这一家人住上放心房。
●环卫工人爱心驿站
杨再炎只是秀山危房改造惠民生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开展,由农户自愿申请,村民委员会评议、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编制的《秀山县农村D级危房改造工程综合单价表》进行危房改造。
危房改造的执行,则严格执行“三统一”的工作方法。“三统一,即统一改危思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监管验收。”秀山县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首先要统一以排除农房居住安全隐患的改危思路,使农村困难群众住上安全、安心的房屋,并制定了《农村危旧房改造技术规范》。
另外,必须统一质量标准,把好材料质量关,严格监督农村危房改造所需主要材料,同时按照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编制的《秀山县农村D级危房改造工程综合单价表》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明确分为7大类、22项施工内容,并逐一核定单位造价,为施工和监督提供依据。
●迎凤家园小区
最后要统一监管验收。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强化施工监管,始终把牢“安全、质量、进度”三关。改造结束后,将由县政府招标采购的造价咨询公司统一逐户验收。
秀山县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在保证质量过硬的同时,还坚持以保留传统建设特色为重点,制定了“保留特色、改危排险、消除隐患、改建结合”的工作思路。主要以修复、还原原有地方特色农房为主,走出了一条具有秀山特色的农村危旧房改造道路。
环境整治绘就生态美景
秀山地处偏远,长期以来,因其环卫基础薄弱,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比较突出。2013年以来,秀山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抓巩固、三年促长效”的治理思路。经过两年多努力,秀山在环境综合治理上取得显著成效,80%的乡镇实现清漂工作常态化,80.9%的村居实现保洁工作常态化。进入2016年,秀山人又开始着力给家乡一个“山清水秀、设施完备、庭院整洁、乡风文明”的生态宜居美景。
●滨江公园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农村环境整治的大难题。在资金问题逐步解决的情况下,秀山按照统一规范、有效整合、逐步实施、属地管理的原则,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完成农村改厕3.25万所、建设沼气池2500口、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23座、污水处理厂19座、垃圾密闭收集池2933个、配备农村环卫车624辆、垃圾箱(桶)2894个、垃圾中转箱794个、河道清漂船18艘。
同时,秀山的乡镇机关单位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为环境整治助力,目前乡镇机关单位厕所全面对外开放,秀山环卫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村居全覆盖。
环境整治需要更多人力投入,秀山采取“固定+兼职”的模式建立农村保洁队伍。对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居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环卫队伍由相关营运公司集中管理。目前,全县新增农村保洁人员886人,覆盖村居238个,全县80.9%的村居实现常态化保洁,农村保洁人员基本实现村组全覆盖。
●五岳时代首站
为了确保环境治理长效化,秀山建立了“五大机制”,保障环境治理长效化。
卫生约束机制。秀山将农村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及村居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明确村居民责任和义务,村居每月对住户的检查结果悬挂卫生明白卡,并将整改情况作为办理其他一般事务的前提条件。对落实环境卫生整治不力的村居干部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对连续2次被通报的村居干部实行一票否决。
检查评比机制。秀山建立了“三级检查评比机制”,即县政府每月对乡镇,乡镇每月对村居,村居每月对各村民小组及住户进行一次暗访或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目前,镇与镇比、村与村比、组与组比、户与户比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
为保证治理资金,秀山还建立了相关收费机制。每年安排乡镇集镇建设资金和民生资金各1350万元,用于乡镇环卫设施建设。同时,从2014年开始,试点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征收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截至目前,已在27个乡镇街道全面展开,累计征收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费770万元。
●农民新村
建立垃圾处理机制,依托各乡镇垃圾中转站及完善的垃圾收集配套设施,主要采取由乡镇将农村垃圾收集后运输至县垃圾处置场集中处理模式。对于边远乡镇,则采取分片区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就近填埋处理方式。近3年,累计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1.8万吨。
最后,秀山还建立了考核奖惩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鼓励乡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县政府对乡镇年度考核内容。
城乡联动奏响和谐韵律
在城市,基础设施上档升级,园林绿化提质增量,公共空间更加开敞,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成功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国家级、市级“名片”8张。
●雅江镇特色滨江风情街
在农村,经过农民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大有改观。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们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多年来,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加快生态建设始终是不变的主题。新城区、新农村满目皆绿,处处风景,城乡面貌在这里达到和谐统一。
◆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项重点工作,秀山县委、县政府把它当着一项民心工程抓好抓实。
那么具体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是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按照“缓解交通拥堵、支撑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启动建设5.24公里城市道路,推动城市外环线道路建设。完成花灯大道南延伸段路基土石方和污雨水管网工程、凤凰大道二标段及下穿道工程、学府大桥基础工程(正进行小箱梁预制)、凤鸣路二标段、迎春路二标段工程;县医院A段建设项目路基土石方已完成80%,B段已完成路基、污雨水管网、路面水稳层施工;武陵大道建设工程雨、污管道、路基土石方、水稳层已完成;两园大桥正进行施工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启动完善花灯广场核心商圈1.5公里环道前期工作。
二是积极推进公园绿化建设。加快公园建设进度,完善公园基础设施。河堤公园建成投用,平凯公园基本完成,乌杨公园二期正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推进城市公园、绿廊的规划设计,七星公园正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梅江河绿道及凤凰山公园三期均已完成初步方案设计。实施了物流园区支路等新建道路绿化建设,栽植香樟、栾树等行道树1500余株。2016年,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国家园林县城的创建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于2016年10月得到国家住建部的正式授牌。
通过努力,城市基础设施上档升级,园林绿化提质增量,公共空间更加开敞,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大幅提升。截至2016年,绿地面积为662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8.91%、绿地率达到35.97%,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4.4平方米。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
一街一景致、一路一特色,漂亮的“绿城”和城市“公园”融合起来,达到“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美景,城市内涵不断丰富。
“在秀山住了几十年了,如今街道宽了,高楼多了,广场、公园、商业街的建成让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了。”市民张先生乐呵呵地说,“庆幸的是无论怎样搞建设,我们县绿色生态的美景却从来没变过,这才是真正的宜居城市。”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秀山城市建设品质的“硬环境”和城市管理水平的“软实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宜居、优美。
◆“快、争、督、全”,村镇建管成效明显
人居环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依托,近几年来,秀山的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快”:2016年度市政府下达给该县的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指标为600户已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争”:向市城乡建委积极争取,成功申报了官庄镇雅都村、龙池镇洞坪村及石耶镇青龙村作为秀山农民新村市级示范点建设项目;将清溪场镇大寨村,宋农镇大土村、凤凰寨村,兰桥镇正树村、巨龙村申报为2016年度绿色村庄。
“督”:2016年,秀山市级中心镇建设项目的洪安镇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清溪场镇集镇特色风貌街区建设和雅江镇滨江公园景观工程这3个项目中,采取电话催、现场督、实地帮、定期查、及时通报,促使相关乡镇加快工作进度。
“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环境保护整治相结合,切实抓紧抓好农环治理工作。
秀山这座绿色生态、民俗文化的大边城将继续演绎精彩,“来者留恋,居家自豪”城乡新颜,让我们期待!
在全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同时,21世纪也成为“中国世纪”。
在“5·12”汶川地震刚刚过去一个月,“范跑跑”7万美元代言耐克跑鞋的新闻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起极大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