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煤变油”的试产

企业报道  2017-01-06 11:06:25 阅读:

 

  近年,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传出消息,国家重点工程、中国自主研发建设的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首条生产线现已建成,进入调试阶段,预计将于今年9月试产。

  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梓说:“今年9月间将有两个煤液化项目相继投产。在当前持续高油价的情况下,这两个项目的投产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非同寻常。”

  据了解,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于2004年8月启动建设,规划规模为500万吨,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为三条生产线、共320万吨。其中,首条生产线投资达123亿元人民币,每年可转化约350万吨煤,生产柴油、液化石油气、石脑油等产品108万吨。按照计划,如果投产顺利,神华集团2010年前后将再建两条生产线。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兴建另外一个煤液化项目。该公司董事长张双旺介绍说,首条16万吨生产线将于9月底试产。

  作为富煤、少气、缺油的国家,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中占比超过70%。而目前接近每桶140美元的国际油价,使全球能源安全都受到严峻考验。

  煤制油项目的上马,是我国积极探索从能源生产环节改变国内能源供应格局的一种努力。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也有一些针对项目经济性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的质疑。

  “煤直接液化为油,大概每3.5吨煤液化成1吨油,间接液化需4.2吨左右。以目前的煤炭坑口价格综合测算,只要油价超过每桶45美元即可赢利。如果年产规模能达到300万吨,成本还会降低。”伊泰集团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姜建生说。

  近年来,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神华集团、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兖矿集团等企业、科研单位先后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间接制油技术,千吨级中试也陆续获得成功。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永旺表示,中国推进煤制油技术产业化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正在研制第五代催化剂,成功后催化效率预计将再提高30%左右,进一步拓展了煤制油项目的赢利空间。”李永旺说。

  在水耗和环保等方面,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梓说:“即将开工的这些煤制油项目,都采取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降低水耗,加强环保。作为地方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加强环境监控和保护工作。”

  神华集团专门建立以油渣为燃料的自备电厂,污水经处理后将循环使用。伊泰集团等煤制油示范项目分别配套设计了废渣和污水回用、脱硫、余热回收、氢气回收等系统,并将回收部分二氧化碳作为煤粉输送气体。

  专家指出,化石燃料都会产生温室气体,科学的对策是升级技术、完善链条、清洁生产,落实中国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效、减少水耗和“三废”排放。

  我国部分煤制油示范项目的后续规划已开始制订,规模都在300万吨至500万吨左右。新疆、江苏、贵州、陕西等产煤地区也在规划或筹建煤制油项目。专家预计,至2020年左右,中国煤制油产业的规模将达0.3亿吨至0.5亿吨。

更多专题
白庄矿奏响和谐发展主旋律

白庄矿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用创新的思维谋发展、用改革的手段促发展,针对企业办社会负担重、压力...

八年铸就永煤辉煌

被誉为是中国煤炭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和河南工业企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